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2016-12-31陈奉伟
陈奉伟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56300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体育旅游作为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如何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业,能够有效地促进乌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旅游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 民族体育旅游概述
1.1 民族体育旅游的概念
关于民族体育旅游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胡海胜(2004)认为:民族体育旅游是指民族地区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以旅游产品的形式,为旅游者提供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刘少英(2004)等认为:民族体育旅游业是以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民族体育旅游者为对象,通过提供民族体育旅游和优雅的自然环境,来满足体育旅游者要求的综合性产业。本文认为民族体育旅游可以界定为:民族地区以当地民族体育活动为依托,以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而进行的,并能产生一定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很显然,民族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意义
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对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势必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脱贫致富。从文化效益上来看,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能够增加当地人民对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同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能吸引各地旅游者的到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从社会效益上看,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符合国家“全民健身”的倡导,能够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能增进各族人民感情,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
2.1 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概述
乌江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石缸洞,流经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重庆及湖北4省市,流域面积为87920平方公里,囊括了55个区、县,其大部分地区在贵州省和重庆市。这里是少数民族世代聚集的地方,各族人民的文化经过长时期的交流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不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交通不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至今仍保存完好。比如有摆手舞、傩戏、龙灯舞、追灯、爬花杆、滚山珠、划龙舟、赛马等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业。
2.2 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开展状况
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使得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项目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黔江县的“摆手舞”在全国第七届农运会上获得一等奖、彭水县的“射弩”在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4枚金牌、秀山县的“抢花炮”参加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队”等等。通过参与这些体育赛事,让人们意识到乌江流域存在大量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除了参与各种体育赛事,乌江流域还在本地举办一些民族体育赛事和民族体育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赛者和观赏者,以此来带动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最典型就是2011年9月在贵阳市举办的“第九届民族运动会”,此次运动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来到贵阳,同时还有许多国外嘉宾,仅参赛的民族运动员就有6773人。除此之外,还举办了其他的民族体育表演活动。比如彭水县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酉阳县举办的“中国武陵山区摆手舞大赛”以及2014年12月27日在武隆举办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汉式雪地集体婚礼”等。通过举办这类活动促进了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据资料显示,彭水县在2013年春节7天假期中举办“第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吸引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20万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58%。
3 乌江流域目前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
3.1 传承乏人,一些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失传
乌江流域的各政府和群众对民族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了一些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流失。比如巴渝舞,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渝舞早在武王伐纣时就用于战争,汉高祖定三秦以后,巴渝舞成为宫廷的一种乐舞,并流行于日常交际,如今它的原版已经流失,只保留了另外的一种形式,就是今天土家族的摆手舞。另外一方面,随着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人们也意识到了民族体育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有些思想不够开明的民间老艺人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落后思想,不愿意将自身的技艺传授他人,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人亡艺绝”的情况,导致有些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
3.2 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影响力不强
乌江流域目前已经发展了一些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比如摆手舞、踩花山节、划龙舟等,但规模都不大,大都各自为政,没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乌江流域强大的、具有高辨识度的民族体育旅游品牌。从各地发展旅游的情况可知,旅游品牌可以使旅游产品自身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旅游者。因此,乌江流域如果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将会在竞争激烈的民族体育旅游市场中丧失竞争力。
3.3 对体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
文化内涵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没有内涵的旅游产品注定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乌江流域对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多半是停留在体育项目外在的表现形式上,没有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导致产品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刻。比如纳雍一带苗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滚山珠”,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参加过很多次演出,但知名度却不够高,这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有一定关系,很多观众不知道这个项目的意义,看后感触不深,甚至会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打滚”的姿势。
3.4 与旅游项目融合不够
乌江流域有着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但由于长期闭塞的环境,使得该流域的民族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缺乏交流。从历史发展经验可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脱离世界文化单独存在,一种文化想要保持它的活力就要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文化虽然可以通过参加民族运动会增加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但毕竟四年一次的民族运动会难以满足乌江流域体育旅游的发展。乌江流域的生态旅游、体育旅游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民族体育旅游没有抓住机遇,与其加强融合,增强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乌江流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的对策
4.1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培养传承人
年轻一代人存在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思想,以及思想不太开明的民间老艺人存在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想都不利于乌江流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变这些错误观念。对于不愿意传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民间艺人,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奖励等手段让其将技艺传授他人,避免传统体育项目的失传。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增进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他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高校体育和旅游等相关专业中增设民族体育旅游专题的课程,培养高学历的民族体育传承人才。
4.2 整合资源,与其他旅游项目有机融合
乌江流域不仅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也类型多样。其中红色、生态、宗教、少数民族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民族体育旅游应该提高与这些旅游项目的融合度,努力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例如乌江重庆段的乌江百里画廊,凭借优美的风景赢得游客的青睐,这一带聚集了大量的土家族,可以设计“乌江百里画廊—土家民风民俗体验—酉阳桃花源游”精品线路,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美丽的乌江风景,也可以欣赏和体验土家族的饮食、服饰、体育运动项目等,以此来促进乌江流域民族体育的发展。同样,毕节地区的“滚山珠”、“撮泰吉”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与织金洞、百里杜鹃、草海、大方九洞天等旅游景点组合成精品旅游线路,或者是直接组织这些民族体育项目表演团队到景区内表演,以此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旅游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只有通过与其他旅游产品组合,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
4.3 深入挖掘民族体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时,要注重挖掘和宣传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很多体育旅游产品的形式看似简单,但因其特殊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其深刻的意义,因此深受游客青睐,比如说傣族的泼水节。乌江流域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动作优美,而且富有内涵,极具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比如纳雍苗族的“滚山珠”,在游客观看演出前,应该向大家介绍这是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苗族迁移时苗族年轻小伙们为了给大部队开路,用身体在荆棘中滚出一条道路而表演的节目,表达的是一种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精神,观众就能深刻领会舞蹈的内涵,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体育旅游应注重参与性和趣味性,可设计“情景再现”环节,即模拟当时苗族迁徙的场景,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对其他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也一样,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还要体现参与性与趣味性。
4.4 打造独特的民族体育旅游品牌
好的品牌可以使自身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旅游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需要进行研究,打出独特的品牌。在品牌设计时,要突出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但同时要注意与周围的四川、云南、广南、湖南等省份相识民族体育旅游的区分,品牌的打造一定要区别于这些省份。
乌江流域在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个人共同携手努力,较好地解决乌江流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乌江流域自身的资源优势,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发展策略。随着旅游者对民族体育旅游兴趣的激发,政府对乌江流域民族体育旅游关注度的提高,专家学者们对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乌江流域的民族体育旅游业必将迎来崭新的发展契机,实现跨越性的发展。
[1]胡海胜.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08).
[2]刘少英,赵志强.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3]张琴.彭水:春节黄金周全县旅游揽金3920万[EB/OL].中国彭水网,2013-02-19.
[4]杨莎莎,钟学思.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19(6):57-60
[5]王亚琼,罗建新.贵州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1,32(4):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