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经济学角度研究集体行动下的社会革命模型综述
2016-12-31刘雨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北京102488
刘雨辰(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北京 102488)
从世界经济学角度研究集体行动下的社会革命模型综述
刘雨辰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北京 102488)
摘要:本文从世界经济学视角下,整理了目前集体行动下对社会革命的相关研究。社会革命主要面临两类风险,包括集体行动合作失败风险以及后革命状态的社会动荡风险。全局博弈是最为主流的分析框架。私人信息精度的提高将削弱多重均衡的可能性。当考虑后革命状态的社会动荡风险时,不同类型的行为人具有不同的选择倾向。
关键词:世界经济学;集体行动;全局博弈;社会革命
经济学角度下,大规模的社会革命从经济学的角度测量是一件具有风险的事情。作为一种集体行动,风险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合作失败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合作成功,但是后革命状态未必更好。
集体行动不能达成的风险来自于对他人行动不能完全推测。具体来说,人们的回报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行动选择,还与别人的行动选择和某一基本变量有关。该变量不能被任何人准确知道,但都拥有对该变量的个人认知,或者称作个人信念。在大规模社会革命的情景下,这一基本变量可以理解成对革命前社会状态总体的衡量指标。一个人的理性行为取决于自己对于该基本变量的个人信念,自己认为的别人对于该基本变量的个人信念,自己认为的别人对于自己对该基本变量的个人信念,如此循环继续(Morris and Shin, 2001)。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做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选择才是理性的选择。
对于社会革命成功后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事实上后革命状态的社会往往充斥着巨大的不稳定性(Chen and Suen, 2014)。历史上看有大量的例子显示大规模的政治行动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走上一条更好的发展路径。同时,也有众多反面例子,国家在革命之后陷入长久的动荡不安。于是从个人角度看,需要评估两件事情:一是革命后国家整体状况的提升或下降,二是由于个人参与革命而在革命成功后额外获得的回报。
以上两类研究最大的区别是对个人回报的不同假设。对于集体行动不能达成的风险研究假设所有参与者在革命成功后会获得同样的一个固定的回报。而对社会革命成功后风险的研究则假设革命成功的回报并不是确定的,并且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往往获得不同的回报。
一、基于经济学角度下,基本研究框架——全局博弈
对于存在不完全信息,参与者的回报与他人的选择有关的情形,早期Harsanyi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Harsanyi, 1967)首先提出高阶信念这一概念,即自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的认知。然而分析无穷高阶信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需要建立一个针对不完全信息的模型,在模型的设定中包含了对于高阶信念的设定,但在数学上又容易处理。
全局博弈最早是由Carlssonr 和van Damme(1993)提出,假设行为人:行为人不能完全观测到博弈回报,但各自可以观测到一个带有噪声的关于收益的信号(私人信息),但是关于噪声信号的分布是常识并且每个人都会观测到一个相同的公共信息,这样行为人就可以通过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相结合来推断其他人所持有的信念。
全局博弈的具体模型设定如下:存在两种可能的结果:维持现状和通过革现状被改变。假设人口总量为1,行为人i∈[0,1]。表示行为人i所采取的行动,当=1 表示行为人选择参与推翻现状的行动,=0 表示选择不参与推翻现状的行动。选择不参与的回报是0;如果最终现状被改变选择参与行动的回报为1-c,否则为-c。为一状态标准,可看成现状的维持力或经济基本值;A 表示选择采取行动的人数(A=∫di)。仅当时(足够多的行为人采取攻击行动),现状被改变,称革命成功。另一方面,每个行为人均会观测到一个关于的私人信息,=+,~N(0,)。除此之外,每个人还会观测到一个公共信息y=+,~N(0,)。Morris和Shin(2004)已经证明,在上述博弈中,仅当 时,存在唯一的均衡(,x*)。当时,现状将被改变;并且观测到x≤x* 的行为人,选择参与推翻现状的行动。
Morris和Shin的结论表明当私人信息的精度相对于公共信息的精度足够高的时候,行为人将更加依赖于私人信息推断别人的信念,而分散的私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均衡的单一性。
全局博弈的分析框架除了可以用于分析政治变革相关问题,另外一重要领域是研究货币危机问题。Angeletos和Werning在2006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全局博弈的货币危机模型。该模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行为人根据私人信息和资产价格做出资产需求选择,通过加总个人的资产需求得到资产出清价格,资产出清价格成为内生形成的公共信息。在第二阶段,行为人根据私人信息和资产出清价格决定是否对当前的货币体系做出攻击(attack)。作者发当私人信息的精度足够高的时候,存在多种均衡。这是由于在该模型中公共信息的精度是内生的,私人信息精度的提高带来公共信息精度的提高,所以带来多重均衡。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集体行动能否达成的革命模型
在研究政治变革相关的情形时,利用全局博弈的分析框架,对于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进行不同的假设,可以得出非常丰富的与集体行动能否达成相关的结论。
Ethan Bueno De(2010)提出一个带有革命先锋者的模型。其设定与全局博弈的设定基本一致。不一样的地方只有三点:1. 并不接受到一个简单的外生公共信息,但是是共识;2.普通行为人的回报并不一致;3. 除了普通行为人,还有一类行为人称作革命先锋者,先锋者并不会获得私人信息,但是会选择进行某一程度的暴力事件,暴力事件成为公共信息影响普通行为人的选择。V表示暴力事件的等级,则,t为先锋者付出的努力程度。当现状被改变,先锋者的回报为1-C(t);当现状得以维持时,先锋者的回报为-C(t)。C(t)严格单调递增。作者利用该模型阐释了革命先锋者如何影响和改变了革命行动的结果。本质上说先锋者组织的暴力事件作为公共信息影响着普通行为人的选择,高级别的暴力事件让普通行为人相信现状更容易被改变。
三、世界经济角度下,关注革命成功后风险的革命模型
Chen 和Suen(2014)构建了一个关注革命成功后风险的模型,用来解释不同阶层的人群对于参与改变现状行动有不同的倾向。有实证数据显示,中产阶级更加热衷参与改变现状的行动。Chen和Suen构建的模型如下:表示当前的执政状态,服从正太分布,但并不可以被直接观测到。但是每个行为人都会接受到一个私人信号。与全局博弈类似,当选择“攻击”的人数A超过某一固定值T的时候,现状被改变。与全局博弈不同的是,作者假设行为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被称作乐观者,他们认为服从正太分布,一类被称作悲观者,他们认为服从正太分布,并且。革命成功后,行为人有一定的可能性开始新的生活,其生活状态假定为。革命成功后,参与者开始新生活的概率大于未参与者开始新生活的概率。
运用以上模型,作者解释为何中产阶级更加愿意参加改变现状的活动。一是因为中产阶级的私人信息使得他们更倾向乐观主义的观点,从而认为改变现状后可以有更高的回报。二是相对贫困的人群更容易低估革命作为集体行动达成的可能性,从而也降低了他们参与行动的意愿。然而上面的模型并没有考虑公共信息的影响,事实上在社会常态中是充满着各种公共信息的,既有内生的也有外生的。
四、总结
本文从世界经济角度下,对目前从全局博弈角度构建的革命模型进行了粗略梳理。不难发现全局博弈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来研究革命。当前的研究利用全局博弈的研究框架,已经发展了丰富的理论解释革命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各类特征。包括革命先锋者制造的各类暴力行动的作用和革命先锋者行为选择的解释,以及社会中不同阶层对于参与改变现状的活动的不同热情。总之,全局博弈给了我们很好的角度去理解革命。
参考文献
[1] 黄岩.经济制度改制中的工人集体行动的解释框架[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2] 唐军.经济学的角度,生存资源剥夺与传统体制依赖:当代中国工人集体行动的逻辑——对河南省Z市Z厂兼并事件的个案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3] 刘爱玉.适应、依赖与机会结构——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集体行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刘爱玉.世界经济角度看国企经济变革与下岗失业人员的行动回应[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游正林.经济角度下谈国有企业工人的行动选择——兼评刘爱玉《选择:国企变革与工人生存行动》[J].社会学研究,2005年04期.
[6] 刘爱玉,王培杰.经济角度下,谈失业工人经济被迫的行动选择分析:以厦门市调查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7] Harsanyi, J.[1976-1978].“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Parts I-III,”Management Science 14
[8] Carlsson, H. and E. van Damme [1993].“Global Games and Equilibrium Selection”, Econometrica 61, 989-1018.
[9] Morris, S and Shin, H S.[1998].” Unique Equilibrium in a Model of Self-Fulfilling Currency Attack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88(3):587-597.
[10] Angeletos, G M and Werning I[2006]. “Crises and Prices: Information Aggregation, Multiplicity, and Volati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6(5):1720-1736.
[11] Morris, S and Shin, H S.[2001]. “Global Gam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Cowles Foundation Discussion Paper No.1275R.
[12] Chen, H and Suen Wing. [2014]. “Aspiring for Change:A Theory of Middle Class Activism”.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3] 游正林.经济制度下,集体行动何以成为可能——对一起集体上访、静坐事件的个案研究[J].学海,2006年02 期.
[14] 陈微波.经济利益视角分析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5] 陶夏.新经济下,单位经济制变迁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身份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责任编辑:刘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