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绿色食品产业助推黑龙江省农区现代化发展研究

2016-12-31李彦春

商业经济 2016年1期

李彦春,孙 童

(1.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2.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以绿色食品产业助推黑龙江省农区现代化发展研究

李彦春1,孙童2

(1.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2.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已经成长为黑龙江省十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农区支柱产业,可以为农区实现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也是实现农区现代化的重要基点和突破口。发展农区绿色食品产业应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资本化运行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绿色安全为引导、以产业规模为依托等一系列发展原则,落实好建设“四个市场”、运用“五个手段”、从“六个方面”下功夫的发展策略,进而加快黑龙江省农区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农区支柱产业;农区现代化

一、黑龙江省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切入点

(一)农区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根据现代化理论含义,农区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标志应该是以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普及初中等教育等为目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个人等各个方面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物质文明向非物质文明的转变;加快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和创新化进程。

(二)黑龙江省农区经济社会与现代化社会的差距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现阶段在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尤其在广大农业地区,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水平还很低;城镇化率不高;承载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仍以个体为主,且极不稳定;市场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或极不完善,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难以取得规模化效益;农业产业结构仍处于不合理状态;农村及农民经济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市场竞争力差。

(三)黑龙江省推进农区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

从现阶段看,黑龙江省推进农区现代化发展,首要问题是必须尽快明确农区支柱型产业,并以此为载体来加快农业经济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以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社会进步,进而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黑龙江省山清水秀,农区产出品均以绿色、安全而享誉全国。在历经了20多年的奋力推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基础建设、产业体系、开发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长为黑龙江省十大产业之一。正如陆昊省长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题报告指出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核心竞争力已形成,并成为龙江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的绿色产业尚未成为支柱型产业。其主要问题一是产业主体散、小、弱。从种养殖业看:千家万户是生产主体,仍属于小生产范畴;从加工业看,加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更主要是没有精品,产品附加值低。同时,目标市场只能永远是加工环节,难以扩大市场。从流通业看,市场集中度低。这是黑龙江省企业普遍存在的重大且被忽视的问题。由于市场营销能力弱,黑龙江省的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走的不远,品牌价值低。二是产业关联度低,吸纳就业能力弱;集约化程度低;三是品牌效应差,品牌多而杂,缺少名品牌,品牌缺少附加值。因此,绿色食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效应不突出,距离支柱型产业还有相当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黑龙江省应该坚持绿色理念,发展绿色产业。通过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等方面实现规模经济、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营销效果,释放产业潜能,使绿色产业在不远的将来真正成为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更好地造福龙江人民。

因此,研究黑龙江省农区现代化发展,首先要研究绿色产业发展,要把绿色产业建设成为农区的支柱型产业,成为农区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对于农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二、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做引导

1.政策引导。一是落实好土地流转政策。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形成同一品种连片种植,形成产业规模。二是运用好财政政策。对无公害产品、绿色有机产品、非转基因三大骨干(以下称三大骨干产品)产品按产量、按面积给予补助。三是使用好税收政策。对于生产经销“三大骨干产品”的限额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经销企业所得税,前三年免征、后两年减半征收,五年以后先征缴,后返还50%。四是落实好费用减免政策。凡是运输绿色产品的车辆一律免收道桥费;在农贸市场经销绿色产品的企业免收摊位费;凡是黑龙江省绿色产品在各个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的一律减半收取广告费。

2.资金引导。凡是列入绿色产品名单的企业和种植大户,优先解决银行贷款。为确保贷款的及时性和规模,可采取由财政对“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采取粮食银行方法给予担保。

3.技术引导。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单位要积极推广新技术,使用新型生物肥料;市场经销企业要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生产环节在产品包装上、广告设计上不断加以改进,适应消费者要求。

4.舆论引导。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宣传绿色产品。新闻单位要深入到田间地头认真调研,从源头开始宣传,让社会详细了解绿色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引导绿色消费。

(二)企业为主导

企业是经济社会最具活力的细胞,是市场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建立产业基地。从良种培育到种植栽培、再到田间管理,都要认真负责地加以指导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二是开展精深加工。这是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唯一途径,也是加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三是创造名优品牌。种植企业、加工企业、经销企业三位一体打造名优品牌,这是企业长期占领市场、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四是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是企业缩短交易时间、降低经营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有效方式。五是建立连锁配送网络。在产地建设总仓,在销地建设分仓,实施实体商业与虚拟商业相结合模式,利用现代物流手段,发展智能物流,采用连锁配送方式。六是走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之路。绿色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相关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最短在“十三五”结束前,黑龙江省在种养殖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应该分别形成5个以上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旗舰型龙头企业。

(三)市场化运作

坚持市场化运作,首先是政府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以企业为主导政府并非无事可做,恰恰相反,政府责任更加重大。政府必须转变方式,给企业创造宽松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通过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研究出台政策、设立引导资金、建立协调制度、开展人才培育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其次是企业要按照市场相关规则和市场规律要求,认真寻找、积极发现市场需求点,采取正当的盈利模式开展经营。

(四)资本化运营

绿色食品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市场,而一个企业市场能力的集中体现是掌控市场资本。近期看,应加快企业资源整合、品牌整合的步伐,用3-5年扭转绿色食品产销企业小、散、弱的局面;远期看,黑龙江省要形成3-5家绿色食品企业上市公司,实现大企业带动大流通、大流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三、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一)以绿色安全为引领

绿色、安全的食品产业应该是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经济的命脉。打绿色牌是黑龙江省长期坚持的发展道路。坚守绿色、安全的理念,强化以绿色、安全为标志的质量意识;企业的价值取向、文化建设、营销策略等一定要贯彻绿色安全理念,引导并培养全社会逐渐形成绿色消费时尚,将绿色安全理念深深根植于消费者心中,进而形成绿色消费风气。

(二)以产业规模为依托

黑龙江省现有绿色食品产业市场主体散乱、规模小、自主产能低,形成不了合力、产能效率不高,尚未达到产业化标准的要求。因此,发展绿色产业必须以市场为统领,大力提高产业集约化程度。

1.整合散乱的市场主体。政府应出台政策,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其向企业集团发展。要按照地区绿色产业特色、发展基础、发展优势,对同一产业在资金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方面制定持续投入保障措施。运用财税政策刺激技术改造、规模集聚等手段实现快速升级;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从而使绿色食品产业优势实现几何增长,超常规发展。

2.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园区是提升绿色产业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利用园区可聚集人才、技术、资本,利用园区与生产环节对接,可快速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基地建设,从而有机地把种植、养殖、加工三方面结合起来,有效实现将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质保量的绿色食品,从而快速形成聚集效应。

(三)以技术监管为保障

绿色食品市场的开发和持续发展,其核心问题是绿色、安全。政府要完善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及时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超期和超范围用标等行为,切实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切实保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市场销售环节始终贯彻绿色、安全食品的理念,以信誉赢得市场、拓展市场。

(四)以三大产品为骨干

即无公害食品(A级)、绿色有机食品(AA级)、非转基因食品(AAA级)。各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发展规划,指导农业生产有序发展三大骨干产品;企业要围绕三大骨干产品,根据全国市场需求制定详细的生产营销规划。通过政企合力运作,在3-5年内形成三大骨干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和营销集团、区域消费市场群体。

(五)以集约管理降成本

小生产应对大市场是黑龙江省绿色产业运营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产加销形成一体化、集群化,才能逐渐形成集约化。要充分借助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政策,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努力扩大绿色食品基地规模;积极推进加工企业资源整合和流通企业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加工业与流通业的联合;积极推进加工企业、流通企业与产业基地的联营联销。从而使绿色产业链条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实现最优组合,为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降低整个产业运营成本奠定基础。

(六)以期货市场定价位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批发市场规模小,缺少价格形成机制,因而缺少市场话语权。因此,黑龙江省必须致力于绿色食品期货市场建设。要积极与国家沟通争取支持,要出台相应政策促进期货市场建设。

(七)以电子商务为主战场

绿色食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实现绿色食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密切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即可以拓宽绿色食品供销渠道,又对搞活绿色食品产业流通、扩大消费、进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意义。

(八)以智能物流做载体

在绿色产品流通中应用智能物流,可以实现运筹与决策的智能化;在物流管理方面,实现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一体化和物流系统的层次化;在提供服务方面更有利于贯彻“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更加有利于实现社会化。智能物流以其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柔性化与社会化的独特优势,将会使绿色产品流通加快货物周转、减少库存、降低费用、提高效率。

(九)以会展经济作平台

近两年来,我们参加本省的、全国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取得的成效、带来的影响和发展机遇是明显的、深远的。目前,哈尔滨华南城“绿色食品国际博览城”正在招商,应利用好这个平台,加快发展。

(十)以全国大市场为营销对象

黑龙江省的绿色产品已在全国乃至世界赢得良好赞誉,可以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就其产业规模,在今后10年之内,绝大部分产品的目标市场应该定位在国内市场,并保证供应。为此,我们必须扭转市场主体不会或不善于开展市场营销的现状,必须扭转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必须扭转“好酒量不足”难以吸引大客户的局面。产、加、销各个环节都要把目标市场放在全国,要学会做市场、做营销;要树立“好酒更要吆喝”的理念;要依托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规模供应能力,使其与销地形成长久合作关系,为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泛的畅通的销售渠道。

四、以绿色食品产业为支柱发展农区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一)建设好四个市场

1.区域性产地专业市场。按照产品产地、品类建设区域性的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如在五常市、三江地区建设大米市场;在北安或海伦市建设非转基因大豆市场;在绥化产区建设玉米市场;克山县建设马铃薯市场;在三江、嫩江平原中心区建设奶类市场;整合完善东宁和苇河黑木耳市场;完善宝清白瓜子市场;完善和壮大兰西亚麻市场;完善和壮大双城禽蛋市场;在甘南县建设葵花籽市场;在哈尔滨市建设生猪及猪肉市场;在龙江县建设肉牛市场;在齐齐哈尔地区建设龙江酒研发经销市场;在森工系统建设森林食品市场等等。

各个专业市场都有要按照产品安全属性划分大类产品市场。产品要明确标注“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非转基因产品”。

2.期货市场。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规模以及相配套的养殖业、加工业决定黑龙江省具备建设粮食、生猪、牛羊及肉类产品的期货市场物质基础,期货市场一旦成熟,有利于逐步形成具有话语权的市场定价机制。

3.网络市场。黑龙江省建设具有龙江特色的自主省级展销平台,将各类绿色产品专业市场纳入平台,并将平台与产地和销地实体企业结合,形成完整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供销网络市场体系。

4.资本市场。要利用黑龙江省的资源、生态、食品安全等优势进行绿色食品产业融资,争取3-5年有3-5家代表性企业上市发展。

(二)运用好五个手段

1.大产业做基础。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产业成长、发展主要是通过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也是必由之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种植业(养殖业)的规模化。要彻底扭转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养殖)的状态。要通过土地流转形成产业基地,实现产量的规模化;进而实施机械化集中作业,有利于推进标准化和降低成本。二是加工业的规模化。对农产品实施大规模的集中加工是解决黑龙江省农产品“原”字号突出,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根本性措施,也是长期占领并最终主导市场的唯一出路。三是流通业的规模化。要更好的促进绿色食品产业整体性快速发展就必须借助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手段,而这些手段实现需要流通业的规模化作为前提。只有实现以上三方面的规模化,才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食品产业产加销链条。

2.大平台做整合。黑龙江省利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是整合商品、企业、品牌、销售等产地资源;二是整合网点、分销、物流等销地资源,打造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长效赢利,从而保障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能够促进资金、技术、政策等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力。

3.大物流做营销。依托智能化物流,绿色食品产业可以提升流通效率,延展流通渠道,扩展销售区域,提升市场份额,实现规模效应。政府要出台完善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制定促进物流业资源整合措施;推动物流企业集团化发展;引导加工和流通企业积极与第三方物流,紧密合作、互利共赢。

4.大品牌做宣传。好的品牌不仅提升产品和产业形象,更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发展潜质价值。黑龙江省虽然拥有不少绿色产品品牌,但是过多过滥,信誉度低,竞争力弱,反而阻碍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因此,对品牌整合形成大品牌格局十分必要。建设大品牌是要建设区域品牌,非废止小品牌;全力打造“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大品牌,吸引小微企业加入大企业集团,融入大品牌之中,进而壮大品牌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5.大电商做拓展。建设省级展销中心、销售平台,拓宽供销渠道,把黑龙江省众多散乱的大小企业分类整合起来,借助省级大电商平台统一对省内省外市场进行衔接。哈尔滨华南城绿博城正在开展该项工作。

(三)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1.应用高端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不论是种植(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都要采用最新生产技术,以确保产品品质不发生任何变化,用先进技术保证高品质高质量。

2.生产高端产品。按照高端市场、高端消费群体确定产品。高端产品主要包括:高品质的内在质量、美观合理的外在包装、符合产品身份和消费者身份的销售价格、快速便捷的供应方式、细致周到的消费服务等。

3.建设高端品牌。品牌是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无公害、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在品牌上体现出高端品位。在品牌外在形式的设计上不能泛泛平淡,品牌内涵的表达方式、品牌的视觉冲击力、品牌的地域展示等都要显示高端化,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极其醒目的高端品位。

4.锁定高端市场。无公害食品、绿色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技术要求严格,田间管理规范化,生产成本高,产量低,所以,产品的市场定位必须走高端化路线。

5.瞄准高端人群。绿色产品面对的是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其产量仍然是极其渺小的。面对需求巨大、供给极小这样一个产业格局,在短期内其市场目标只能锁定高端人群。市场营销必须突出重点,做到定点营销、一对一营销,提供专项服务。

6.追求高端效益。高端的市场、高端的技术、高端的产品、高端的品牌、高端的消费人群,必须取得高端效益,这是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否则,绿色食品产业必将是无水之鱼。

[参考文献]

[1]黄火键,李原园.现代化研究综述[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2(4):17-22

[2]李彦春.通过市场营销释放绿色产业发展潜力[N].黑龙江日报,2013-12-17(12)

[3]汪晓梅.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07(5):105-106

[责任编辑:王凤娟]

Boosting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LI Yanchun, SUN Tong

Abstract:Over the years,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ten major industr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industry has great potential, taking it as the pillar industry in agricultural areas can provide industrial support and momentum for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a breakthrough point for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reas. To develop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relative sides should stick to the ideas of government guidance, enterprise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marketization management and capitalization operation. Adhering to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principles such as the guidance of green safety standard and relying on an industrial scale and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es of building "four markets" with "five approaches" from "six aspects" will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gress of rural area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green food industry, pillar industry in rural areas,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reas

[作者简介]李彦春(1956-),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黑龙江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黑龙江省科顾委商贸流通组副组长。研究方向:现代商贸流通运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收稿日期]2016-02-01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