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异地贷款增多、风险隐患加剧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新疆巴州32家重点企业

2016-12-3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融资

温 瑞

(中国人民银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心支行,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对异地贷款增多、风险隐患加剧的调查与分析——基于新疆巴州32家重点企业

温 瑞

(中国人民银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心支行,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 要]近年来,受当地银行信贷供给不足,金融机构业务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信贷融资突破了地域限制并迅速发展,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异地信贷投放的逐年扩张,不仅加剧了当地资金的供求矛盾,其本身隐藏的经营风险也对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015年7月人行巴州中支对辖区32家重点企业异地贷款融资情况展开了调查发现,巴州异地贷款快速增长,造成金融统计数据失真、信贷管理难度加大、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异常等情况。

[关键词]异地贷款;样本企业;融资

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巴州中支选取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规模大、效益好的巴州重点支持的样本企业作为调查样本。截至2015年6月末,32家重点样本企业中(以下简称样本企业),有19家企业向异地金融企业融资,占样本总数59.38%;异地贷款发生额7.04亿元,占样本企业融资贷款总额37.01%;异地贷款余额51.34亿元,占样本企业贷款总余额55.59%。

2 异地贷款增多对金融管理的负面影响

2.1金融统计指标失真,影响对本地区金融运行态势的判断

现行的金融统计实行的是属地管理原则,即不包括异地贷款。企业异地信贷改变了以往金融统计对区域内银行信贷投放总量等于当地企业信贷获得量的基本判断,影响了金融统计评估银行信贷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度的准确性。如截至2015年6月末,巴州企业贷款余额为265.61亿元,较年初降低4.45%,但巴州异地贷款并未统计到巴州企业贷款余额中,仅用现行的金融统计等于当地企业信贷获得量是不准确的。

2.2贷后管理难,异地抵押担保情况难以有效核查

由于异地担保受地域、时间、信息的限制,金融机构往往难以真实、有效地了解异地企业的经营、财务、信用等,导致贷款投入存在盲目性。另外,贷款发放后,银行信贷人员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报表对企业进行贷款监测、而不能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贷款跟踪管理检查,使异地贷款贷后管理难度大、容易产生风险。以巴州某一异地贷款企业为例,乌鲁木齐1家银行共向其发放2笔7.8亿元的贷款,均由无锡公司总部及其实际控制人担保,由于新疆巴州距离江苏无锡过远,贷款行无法及时、全面了解担保人的实际经营状况,导致贷后管理质量低,未能及时控制风险,目前该笔贷款已进入风险处置程序。

2.3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发展

由于地州城市优质企业匮乏,金融机构贷存比长期滞留在65%以下,本来就一些稀缺的优质企业又被省会大型金融机构抢走,导致地州大型商业银行俨然成了各总行的存款吸储器,存款上划上级行,贷款长期在低位运行严重影响当地金融机构发展。如截至2015 年6月末,巴州四大国有银行存贷比只有42.64%,如果能32家样本企业异地贷款的50%落实在驻巴州银行机构,可以提高驻巴州银行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机构至少5.2个百分点的承贷比率,每年也可以为驻巴州银行机构至少带来1.63亿元左右的贷款利息收入。

2.4增加了监管难度

目前,监管层执行的是属地监管原则,造成其只能监控到有哪些异地贷款,但这些贷款如何使用,管理的风险有多大,则无从知晓。同时,大量异地贷款的存在,使得本地经济运行状况与金融运行关联度降低,增加了监管机构分析金融对本地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及本地实体经济与金融风险传递和关联度的难度。

3 政策建议

第一,建立专项统计制度。建议人总行建立异地贷款按行业分类专项统计表、异地贷款按实际投向专项统计表、异地贷款质量专项统计表,准确反映异地融资行为存量和流量的变动情况,并出台区域融资规模统计办法,构建涵盖异地贷款的指标体系,使区域融资规模统计数据能全面反映当地金融运行情况。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征信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适时向本地金融机构反馈涉及异地贷款客户的贷款情况,帮助金融机构全面掌握授信企业的异地信贷现状。

第二,金融机构应强化异地贷款的规范管理。首先,金融机构应建立地区、行业的持续风险评估、筛选体系,全面收集信息,锁定营销重点和方向。其次,应建立较本地业务更为严格、细致的异地企业调查办法和贷后管理制度,按照总量控制、均衡有度的原则,合理调整异地信贷结构,防范区域性风险和行业性风险。

第三,发挥地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融资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跨区域融资。国有商业在执行全行统一信贷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国家经济区域布局和规划、当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风险管理能力、产业集群特征和金融环境等因素,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将地州优质企业的贷款发放、管理交给地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完善协作沟通机制。建议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等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消除异地贷款增长过快和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隐患。同时,建立跨区域人民银行统计监测部门异地贷款数据核对交流机制,异地银行与属地人民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异地银行与当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异地金融机构间的金融合作机制,疏导和规范异地融资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金融博览,2009(7).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李永,王渭平,蔡叔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博弈分析[J].西部金融,2013(6).

[收稿日期]2015-12-04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126-0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096

猜你喜欢

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个融资能力对对碰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