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外资技术溢出的关系博弈

2016-12-30牛莲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牛莲芳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50)



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外资技术溢出的关系博弈

牛莲芳

(兰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50)

[摘 要]就目前市场调查现状来看,我国大多企业技术溢出效果不明显,亟待具有创新导向性的外资政策引领产业目标由规模范围型转化为效益质量型。本文在国内对外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基础上,对外资技术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应用思路,以期能为国内企业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外资技术溢出;FDI;创新能力;国内企业

我国作为重要的外资流入国,早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采取用市场换取技术的政策来吸引并利用外资,不断打开市场范围,拓宽外商投资渠道,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来促进国内本土企业的技术改良与产业发展。由此,有效利用外资技术溢出对国内企业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行业产业的技术进步,下文将围绕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1 外资技术外溢效应的领域理论支撑

支撑外资技术外溢效应(简称“FDI”效应)产生的依据很多,就常态而论,单一化外资技术渗出并不会直接导致“FDI”效应的出现,其能否实现促进本土企业产业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切入点在于企业自身对于外资渗入资源与知识的吸纳能力,而不同的冗余资源与吸纳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即吸纳能力的调节效应对“FDI”与之生产率间存在正向的调节关系,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技术吸纳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其次需要提及的是技术差距问题。西方经济学者曾构建“Findlay模型”来论证当外商投资国与东道国直接的技术差距越大之时,技术较弱国的溢出效果则越为明显的理论,并立足于定量角度来论证技术外溢与之技术差距的非线性关系,即外商直接投资比例越高,技术渗入愈加深入,则对本土企业生产力的促进率愈高。同理推断,外商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愈弱。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下用以吸引与利用外资推动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创建“创新型”国家,推进国家技术改良、经济增长及工业创新的重要助力,对其充分重视的同时,还应予以与之市场趋势相匹配的适度调适,制定有效公共政策提高其利用率,树立正确的引资观念,将经济增长要素驱动逐步向创新建立驱动过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构建符合国家经济趋向的导向型外资政策体系。

2 外资技术溢出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以高新技术行业为例,如电子通信制造业等对外商投资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其多战略发展多以外资驱动为先,本土企业主要围绕生产一般元器件,或是对整机的组装或加工,而核心业务的掌控通常都转移或外包给外商企业,借以外商企业的技术对本土企业原始核心技术进行严格管控与调整,本土企业难以从中模仿、借鉴,由此也就造成本土企业所释放的技术创新长期停留在低端环节,外资技术溢出效果甚微。而针对有如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制造业等这类对外商投资处于中、低开放度的行业中,尤以医药制造业最为明显。这一行业对新药的研制、开发、投放市场等系列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与时间,且研发难度极高。国内大多制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不如国外医药企业有众多雄厚资金资助及一众专业从业人员支撑,国内这类行业创新能力多处于“学步”阶段,但至少已有“窥探门径”的机会。同时,外资不断渗透,蔓延至国民经济各个组成环节,带动经济增长和技术水平、组织效率的提高之余,也使得本土企业对外资技术与资金担保逐渐产生过分依赖,如出口量的倍增与产业同质性的扩张所引发的贸易摩擦现象日趋严重。

3 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应用思路

为国外知识密集型企业及其技术的引入设立“绿色通道”。知识密集型企业就是能充分凸显外商先进生产技术、先进生产设备与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等一系列先进的制造环节与开发环节。在此之下的“绿色通道”即是给予这类引入优先权,诸如项目投建用地、产业园区准入、相关税收减免等;制定更为广泛的外商投资引入鼓励性政策,推动其与国内重点开发区域、国内技术缺乏行业等联合办企,如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外销比例大且破坏环境机率低的外商企业设置有条件性的惠利权,使之带动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如高新科技产业、低碳与循环经济领域等。

结合外资技术溢出的水平高低有选择性地引入外商投资。简单地说,即是结合“FDI”溢出水平高低,竞争力大小、技术差距大小,按实际市场发展态势来有选择性地引入外商投资。如当前国内产业集中度不够、但竞争过于激烈的行业,可采取与国内技术差距较小的跨国公司合资共营,通过两企业的重组兼并来实现产业组织形式的改良与优化,利用同行模仿的机会给予本土企业更多创新灵感与压力,使其在合作之中实现自身创新能力与产业技术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

[2]包群,赖明勇.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2(6).

[3]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4]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086-0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070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的创新能力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