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研究

2016-12-30杨国强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压器

杨国强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研究

杨国强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摘 要]拉动式生产方式,其实就是将客户作为生产的中心,根据市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订单排产,用市场的需求来拉动生产,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的生产当中使用拉动式生产,能使企业生产更为均衡,且能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拉动式生产的使用,能给企业带来更良好的机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机车电机和变压器的生产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对于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的拉动式生产展开了探讨,以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机车电机;变压器;拉动式生产方式

1 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特点

1.1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生产控制

1.1.1准时化

拉动式生产方式,是一种准时化的生产方式,应使用必要的材料在适当的时间内送到规定的工位。也就是说,所有的生产(包括制造、交货等),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生产,并因此引起生产活动。

在拉动式生产方式当中,准时化的生产形式并不采用集中计划的方式,而是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工位来向前一道工序提出要求。1.1.2看板管理

所谓的看板,其实就是一种永久性的卡片,一般来讲,看板分为领取看板和生产指示看板两个类型,看板上通常记录着放货架号、零件编号、发行编号等信息。

在拉动式生产当中,看板是推动生产的一种实施手段,能有效传递生产现场的信息,而物料的配送方式通常是按照看板来执行的。一般来讲,看板的内容包含零件的品种、时间等,有取货送货、生产、防止物料生产、说明作业、防止不合格品、指出库存等6种作用。

1.2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工艺布局

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其布局特点为自动化流水线,也就是按照工艺的流程来进行布局。在设施布置过程当中,要求搬运的时间及距离达到最短,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常常会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将设备布置成“U”形的生产线。为了配合这样的生产线,也需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一个员工同时能支配多台机器。

1.3拉动式生产方式的信息流与物流方式

1.3.1物流与信息流

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生产流、物流等是紧密联系着的。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的生产过程当中,生产现场也随时都可以看到生产的进展状态。

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其物流方式通常是每个后工序向前工序去取料,在取走配件之后,再分别进行组织生产需要的配件,以满足看板需求。

1.3.2物料配送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拉动式生产往往呈现出流水线作业的形式。因此,想要实现单件流,就需要在流水线的两侧布置物料,这样的布置能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操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准时化,生产现场还常配“水蜘蛛”来传送物料。

2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中的问题

2.1无法覆盖生产周期

一般来讲,机车电机的生产周期为45~60天,但目前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多采用月度排产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并不能覆盖电机的整个生产周期,经常会导致配料缺失等情况的出现,同时也会使生产过程不够均衡。

2.2存货堆积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每道工序都会按照计划去尽量生产,由于只是单纯考虑了自身工序的效率,并没有考虑之后一道的工序是否需要,这就造成了工序之间的相互独立,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会使存货积压的问题产生。

2.3对市场需求反应慢

如今,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往往是按照整年的预测计划进行整体的采购,这就会产生对市场需求反应慢的情况,而一旦不能良好地对市场的需求产生反应,就会造成资金积占、场地占用等问题的发生。

2.4控制力较弱

目前,我国的机车电机及变压器生产企业大多仍在采用推动式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并不能适应小批量,或多品种的生产需求,这就会造成生产计划与组织脱节,对生产计划不能有效控制。

3 机车电机及变压器制造企业推行拉动式生产的措施

3.1全员培训

在企业当中运用全员培训的方法,能有效地让员工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让员工能正确认识到实行拉动式生产的紧迫性,并尽快适应拉动式生产。

首先,应对企业的高层管理部门进行培训,利用培训的方法来让管理层能正确的认识拉动式生产理念,并且能系统地对拉动式生产理念进行了解,掌握准时化生产、看板管理等专业知识。

其次,应对组长、班长等骨干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骨干员工思想的转变来带动全员思想的转变,同时应保证骨干员工能熟悉生产流程,灵活运用管理工具。

最后,则是要对全体普通员工进行培训,应该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拉动式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员工适应拉动式生产管理的自觉性。

3.2生产质量一体化

在机车电机及变压器拉动式生产过程当中,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推行生产质量一体化。对于关键点应严格控制。各个工序应对不合格的产品坚持“不制造、不接受、不流入下工序”的原则,将质量控制从源头做好。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炳成,姜秀娟,王卫.员工培训的动力机制设计——从“推动式”向“拉动式”的转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

[2]王红.满意测评和拉动式管理[J].中国质量,2012(3).

[收稿日期]2015-12-20

[中图分类号]F273;U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2-0067-01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053

猜你喜欢

变压器
10KV变压器配电安装柜中常见问题分析
理想变压器的“三个不变”与“三个变”
超导变压器技术展望
开关电源中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探究供配电变压器的推广运行
变压器运行中的异常现象与故障处理
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原因探讨
一种不停电更换变压器的带电作业法
变压器免维护吸湿器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