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新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基于生态视角

2016-12-30连春光丁高明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影响力文化产业生态

连春光 丁高明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文化创意与经济的有机融合与互动。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态,在推动经济社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增强城市发展后劲,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参考仲量联行《中国新兴城市50强》研究报告,从地缘接近及产业发展共性出发,选取江苏省内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城市为新兴城市研究样本,这些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拥有相对完善的现代城市体系和工业体系,产业优化升级需求迫切,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势与文化创意交融发展,使制造业能“插上创意的翅膀”。

1 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将生态理论引入产业发展研究亦日益增多,张艳辉提出创意产业基于生态理论的研究内容与框架,曹如中等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刘冰峰等对创意产业生态环境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秦枫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模型,并从生态约束机制等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机制。总之,相关学者主要从创意产业与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对产业进产业行仿生学的探究,可以概括为:(1)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类比分析。旨在探讨构建适宜产业生态环境来培育激发产业创新能力;(2)创意产业创新系统的运行与生态系统种群演化类比分析;(3)创意产业生态模型的构建及运行机制。静态上,构建出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模型,动态上,探讨创意产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上述研究为新兴城市创意产业发展与生态理论的结合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框架与启示。

2 新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现状

2.1 产业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基础条件优越

新兴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文化和以苏锡常为腹地的吴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资源还是古代、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且各具特色,为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与先天条件。同时南京云锦、苏绣、宜兴紫砂、无锡泥人、常州梳篦等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优质生态要素。

此外,新兴城市文化设施齐全,动漫、演艺、出版发行等行业在国内颇具竞争力。均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并建有完善、先进的产业服务技术平台,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且有力的支撑平台。

2.2 产业需求旺盛,生态系统驱动力强

宁苏锡常作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创新作为驱动,而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好契合了这样的需求。此外,四城市经济发达,在2014年,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而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人们对于文化创意型产品与服务的需求将开始加速增长。那么,按此经验来判断,这些城市居民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将会日益迫切。而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也会更加苛刻与挑剔,这样不仅会激发企业的竞争力,而且领先的顾客需求,也可以成为本地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

2.3 产业基础人才丰富,专业人才输入较少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江苏省高校众多,是国内人才大省,而在宁苏锡常等省内新兴城市,更是集中了省内较为优质的高教与科研院所资源,为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这一关键基础要素。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精致产业,基础人才固然不可或缺,然而更为需要的是高级专业人才要素作为支撑,高级专业人才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往往决定了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质量与持久性。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由于聚集了一批业内领军人物与高端人才,在动漫创作、影视作品制作、创意研发、动漫手游等领域产出了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与知名度的作品,如广州原创动力黄伟明团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圳华强的《熊出没》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在国产动画片影视市场保持了持久的竞争优势,衍生产品开发也获得成功;浙江东阳的横店影视城聚集了国内专业的影视制作机构,贡献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从目前来看,新兴城市文化产品产量很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高端专业人才的缺乏,鲜有在国内具有较大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作品。

2.4 产业生态系统发展良好,优势种群有待突出

在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并能通过竞争来取得资源的优先占有地位。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文化龙头企业与优势产业集群市场势力强,对产业结化与产业环境形成演化有关键作用。近年来,新兴城市进行资源整合组建省直文化集团,拥有凤凰传媒、江苏广电、江苏演艺等“航母型”文化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初显,整个产业系统呈现出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新兴城市产业发展也存在数量质量优势不匹配问题,优势种群尚不突出。首先,在全国具有高知名度、强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偏少。在新兴城市尽管拥有凤凰传媒、江苏广电、江苏演艺等企业,但囿于经营体制,经营灵活性、品牌创新力、市场应变能力相对较弱,缺少像深圳腾讯、北京百度、上海盛大等在国内极强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平台型文化创意企业。其次,种群聚集程度不高。园区内企业涉及门类较广,从行业聚合度与产业关联度来看还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也未能明显体现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出现诸如浙江横店影视制作、深圳大芬村油画创作、上海张江高科动漫游戏等较高质量高效益的产业集群。第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行业的影响力较弱。文化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曾在2011和2013年进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响力评价,从文化内容创新、引领示范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方面评选出的2011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基地中,北京3家、广东2家、浙江2家、上海1家、湖南1家、云南1家,新兴城市无入选。2013年评选出北京3家、广东4家、上海1家、广西1家、安徽1家,江苏1家,为常州恐龙园股份有限公司,但较新兴城市庞大产业体量略微嫌少。

2.5 各城市产业定位近似,生态位重叠明显

在自然界中,物种生存遵循生态错位法则,每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地位,形成了能够避免相互抑制恶性竞争的时空区隔,以有效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不同物种都能获得比较生存优势,保障了自然界各生物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然而,目前江苏文化产业园存在功能定位不明,产业结构重叠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产业发展方向趋同,各区域文化产业园区行业分布趋同,并未形成明显的错位发展,区域联动与合作效应尚未体现。例如,新兴城市均建有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然而地缘上的接近以及优质动漫创作资源的稀缺性则会导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影响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

2.6 产业生态系统自组织性不足,外生性特征明显

从创意产业在国内产生发展的历史维度分析,浙江、广东等地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有着鲜明的“内生性”特征,产生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本地的资本、人力等要素,企业发展自主独立性较大,而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则表现出明显的“外生性”特征政府政策对园区企业影响力强大,企业的内生性和内动力不够,对政府优惠政策敏感度比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入驻产业园区的原因是“优惠政策”。以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动漫行业来考察,通过对2010至2012年入选“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企业”的统计,广东的深圳华强、广州奥飞;浙江的中南卡通、杭州时空等动漫企业分别是所在城市本土企业,而无锡亿唐、苏州卡酷则分别为上海水木动画、北京卡酷卫视的全资子公司,在产品质量上,从广电总局“推荐播出优秀动画片”来看,这些本土企业更为出色,并表现出来更强的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像深圳华强、广州奥飞、杭州中南卡通均入选“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7 生态系统产出能力强大,变异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的显著特征。与生物界遗传、变异相类似,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而衡量业态的创新能力,原创能力核心。而原创产品的质量、影响力则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新兴城市在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品原创方面通过努力取得明显成果,2012年江苏省原创动画片时长数仅次于广东、部数上第一,苏州、无锡两市更是跃居原创动画城市第1和第7位,然而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并不乐观,首先与广东、浙江相比,在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播出优秀动画片数量占总数比例来看,浙江、广东推荐播出占比分别为32.6%、17.54%,江苏为16.47%;从作品上来看,也没有像《秦时明月》系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等具有全国影响力且衍生能力强的作品。其次,在新兴城市内部,产品数量、质量、影响力也不统一,在当年推荐的14部动画作品中,常州有3部,其中两部在央视平台播出,南京有3部,而产出较多的苏州、无锡各仅有2部,这种数量与质量倒挂的局面需要尽快扭转。

3 展望

在江苏新兴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从商业模式到运行理念都还在摸索中,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一种血脉相依的关系,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文化产业如何找寻和明确其内生性增长动力机制是个关键。因此,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创新驱动,培育与引进高端专业人才,推进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转型升级,提高投资收益率,实现产量、质量、效益相统一,不仅是文化产业自身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创造有效需求、引导文化消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1] 叶南客.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制约[J].唯实,2014,(06):29-31.

[2] 宣烨,沈琳.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6):3-5.

[3] 张艳辉.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创意产业研究框架及其价值[J].国外经济管理,2008,(1):1-5.

[4] 秦枫.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运行机制[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3,(02):21-33.

[5] 曹如中,刘长奎,曹桂红.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64-68.

[6] 连春光,毛艳羚.常州动漫产业竞争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6):200-201.

[7] 刘冰峰,胡林荣.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复杂性、多样性与稳定性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06):100-104.

猜你喜欢

影响力文化产业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