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机制措施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2016-12-30陈亮
陈 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地方政府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机制措施研究
——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陈 亮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制定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是淮安市扩大人才队伍、改善人才结构的有效做法,也是在有限时间里增强创业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比分析淮安市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淮安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的措施,以期为淮安高层次“双创”人才的引进提供借鉴。
地方政府;创业创新人才;高层次
在新时期淮安精神“包容天下、崛起淮安”的引领下,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促进淮安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以及奠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本文在调查、分析淮安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有效的“双创”人才引入机制措施,以期为淮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借鉴。
1 淮安市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界定模糊
许多单位在引才操作中,一方面将高学历等同于高层次,同时只重视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数量,忽视了人才的质量;。另一方面是混淆“引资”与“引智”概念。在部分区县(单位)错误的认识和举措重创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就业创业的激情。
1.2培养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氛围不浓
由于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作用发挥周期较长,地方政府更重视任期内容易出政绩的项目,例如:引进多少项目、完成多少GDP等,而对于需要有长远眼光、打基础的优化创业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等项目,则选择性忽视。一般在缺乏急需的专业类人才时,会选择重金引进。而在现实情况下,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被引进后,除兑现政府规定的待遇外,县区(单位)很少关注创业创新人才的作用发挥、发展需求、价值预期、职业规划、“环境”融入。“重引进、轻管理、重使用、轻培养”,使淮安市没有形成浓厚的重视和培养人才的氛围。
1.3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数量不足
近年来,虽然淮安市在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方面成效显著,但大多集中在医疗、教育等领域。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引进即可使用的人才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创业创新人才。另外,由于淮安处于苏北,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吸引力还比较弱,总体导致创业创新人才数量不足。
2 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对策
2.1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政策
淮安市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来淮安施展才华,出台了大量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但从现状来看,这些政策并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有的还存在相互矛盾现象。所以,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很有必要,如对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较为有效的政策应进一步强化落实;对不符合淮安市发展需要的政策应及时废止或修订,使各项人才政策举措在保持连续性的同时更注重实效性、创新性。
在现实人才引进中,政府可转变观念,依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只管一段、不管终身”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冲破户籍、身份、档案的种种限制,让人才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超越人才流动中的地域界限、部门界限,用智力流动替代人员流动,如对因各种原因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在享受淮安市人才待遇的同时,不妨碍其就业。
2.2加强高层次人才开发资金投入
当前,政府可采用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资金投入体系,稳妥解决人才科研经费不足等问题。第一,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保证财政投入的稳定持续增长。要专款专用,把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可提供低息、无息、贴息贷款以及创设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专门用于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第二,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税收等措施支持和鼓励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性的创业创新投资机构和各类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广开渠道持续加大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
2.3加快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一项紧缺资源,淮安市政府应该把加快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是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努力培养造就通晓国际经济贸易和法律知识、熟悉市场经济规则以及实干精神且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二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职业经理人进入人才市场的“后顾之优”,同时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让职业经理人与用人单位进入市场双向选择。
2.4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意味着企业既是集聚领军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其释放能量的主要载体。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可通过相互兼职、任职进行人才交流,培养创新人才,如引导和规范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国有企业单位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对企业自主创新负有领导责任。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整合高校人才资源,提高人才供给质量;抓住龙头,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和合作吸收能力等举措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从而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1]王丹.我国科技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的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49
C964.2;D625
A
1673-0194(2016)18-0217-01
2016-08-02
江苏省淮安市社科联2016年度立项课题(B-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