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华英企对华投资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2016-12-30黄秋凤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8期
关键词:独资文化冲突对华

黄秋凤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在华英企对华投资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黄秋凤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

英国对华投资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对其历史的研究却较少。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在华投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评价,为起步较晚、急需大力发展的中国外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文评述了在华英企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同时指出,英国在华资本中,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也愈加明显,英资企业跨文化冲突时有发生。笔者希望能从历史的素材中找到处理今天问题的线索。

在华英企;投资;历史沿革;独资化

0 引 言

因为历史原因,英国在华投资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在对华投资方面,英国很长时间在欧盟各国中名列第一。改革开放以后英国对华投资力度加大。

伴随英国对中国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越来越多的英方员工开始来到中国工作。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习惯,两种文化、语言相差极大的员工在一起工作,必然会面临一定的文化冲击,英国在华合资企业的独资化趋势也愈加明显,这一切促使对在华英企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对其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以期获得能够指导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

1 在华英企的定义

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对研究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在华英企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

本研究中,在华英企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英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英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其所称的中国投资者包括中国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英国投资者包括英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华英企包括所有含有英资成分的企业,依照外商在企业注册资本和资产中所占股份和份额的比例不同以及其他法律特征的不同,可将在华英企分为四种类型:①合资经营;②合作经营;③英商独资企业;④英商投资合伙。

2 在华英资企业历史沿革

英国是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国家,直至20世纪初,其在华投资一直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远超其他任何国家。根据吴承明的研究,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行”,可说是外国洋行之始。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随着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开始对华投资,加强其对华经济侵略活动。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建立柯拜船坞,这是外资在广州建立的第一个大型工业企业,也是外资在我国兴办的第一个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英国武力威胁下,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投资场所,英资企业在中国开始迅速发展。本文根据吴承明针对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工业三大类考察资料进行总结发现,甲午战争前(1893年底)按照企业数量标准,世界各国在华投资所占分量与比重。其中英国在华投资所占分量与比重占绝对优势,投资户数为354户,约占世界各国总量的62%,排名第二的德国在华投资户数为81户,约占世界各国在华投资总量的14%。为扩大对华投资,从1897年开始,英国使用武力威胁,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华投资份额。通过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英国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和政治特权,为对华大量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甲午战争到新中国建国前,英国对华投资迅速增长。

根据吴承明收集到的资料,1902年、1914年和1930年各国在华投资总额均明显提升,而英国对华投资额仍然超出其他国家。1902年,英国在华投资为3.44亿美元,到1930年,增长到61 0.47亿美元。法国对中国的投资额从1902年的2.11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5 3.048亿美元。

综上所述,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英国是对中国侵略最早,在中国得到利益也最早的国家,其在对华投资基本领先于其他国家(除了1902年仅次于俄国之外)。

从甲午战争前到解放前,英国投资中国的历史,伴随的是鸦片贸易、武装侵略、殖民扩张、不平等条约、经济掠夺。鸦片战争又是中国走向百年屈辱史的开端,这一切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受到极大伤害,也为后来的在华英企内部双方情感冲突埋下伏笔。解放后,由于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经济往来只维持在很少数量,但是英国仍属于少数与新中国积极接触的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西方大国中,英国率先承认新中国,其中经贸方面的利益显然是英方考虑的部分因素,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英国投资占在华外国资本总额的一半以上”。著名的“48家集团”于1954年4月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英方最早和中国进行互利贸易的民间组织。“48家集团”成立以后,其成员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英国许多的大银行、主要厂商纷纷加入。另外,同样在1954年,由英国商会联合会、英国工业联合会、伦敦工商会及英商中华协会等英国的4个工商业组织,共同发起组建了专门促进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一个联合团体——中英贸易协会,成为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口的半官方的贸易机构。该协会由英国外交部海外发展部下属的贸易局领导,其主要职能是协助英国厂商与中国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促进中英两国的经贸合作。虽然期间两国经贸往来仍有接触,但是香港问题这一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历史遗留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英两国经济及政治关系的正常发展。

3 英资企业对华投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英国对化投资总额增加迅速。根据刘赛力的统计,“截至1997年底,中英两国之间协议投资近130亿美元,实际使用投资额超过40亿美元,在中国大陆的中英合资企业已达2 000多家。在对华投资方面,英国在欧盟各国中名列第一”。“1998年2月,英荷壳牌国际石油资本集团在广东省同中国企业签约,投资45亿美元建设石油和石化产品加工企业,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2013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指出“截至2002年底,英对华投资项目共3 418个,合同金额约196.33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近106.9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在海外对华投资国和地区中居第八位,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2013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数据显示,2002-2012年,英国累计对华投资项目4 157个,实际投资总额83.0亿美元。另外,在投资行业方面,英国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行业。2012年,英国对华制造业投资项目67个,占英资项目总数的27.2%;实际投资金额为2.5亿美元,占英国在华投资总额的60.5%。 就投资分布区域来说,英国对华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003-2012年,东部地区累计使用英国投资69.2亿美元,占比83.2%;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占比12.5%与4.3%。但是伴随着英国在华投资进展,英国在华投资产生了一些新的情况。

3.1英国对华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在总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

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英国在华投资额为9.0亿美元。而在2012年,年投资额降到4.1亿美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33.8%。2002年英国在华投资项目为334个,而2012年中国吸引英资项目为246个。另外,在英国对华投资占比方面,下降趋势也很明显。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英资占比1.70%,到2012年,这个数字降低到0.37%。英资投资项目占比也从2002年的0.98%微升到2012年的0.99%。其中原因固然有很多,包括英国经济结构调整、全球经济形势、跨国企业全球投资策略调整这些“硬问题”,但人们还要做好“软问题”的研究,降低文化环境差异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2外商投资独资化倾向增加,合资趋势降低

英国在华直接投资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中英合资、中英合作和英商独资。根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以中外合作为主,1986年开始合资经营取代中外合作方式成为最重要的投资方式。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中独资额超过了合资额。

以2012年为例,英国对华投资的独资企业项目数199个,占比80.9%;合资企业项目47个,占比19.1%。从实际投资金额看,独资企业投资达到2.8亿美元,占英国在华投资总金额的69.2%;合资企业1.2亿美元,占30.3%,两种方式合计占比达到99.5%。

3.3在华英资企业跨文化冲突明显

在华英资独资化显示出与我国整个外商投资独资化情况基本相同的趋势。这种跨国“婚姻”双方的分手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文化因素是其中导火索之一。根据黄秋凤的调查,在华英资企业中,跨文化冲突明显存在。92%的英方人员和88%的中方人员强烈感觉到跨文化冲突的存在。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中外合资的企业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也影响企业的政策制定和增加决策成本。王俊和刘东的研究表明“文化距离导致了合资企业内部冲突并由此而出现了交易成本,而心理距离影响到跨国公司管理者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主观感知过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出现的独资化倾向正是合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不确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分手”对中国企业来说,会带来新的挑战,加大中国企业利用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难度。

4 结 语

从历史的角度看,英国来华投资不仅时间早,而且数量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然而,英国在中国的投资史,也伴随着鸦片贸易、武装侵略、殖民扩张与经济掠夺等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的活动。这一历史在中华民族心理上留下的创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人对英国人的看法,进而成为在华英企内部的跨文化冲突的根源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英国对华投资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出现了英商投资独资化,中英合资趋势降低的倾向。究其原因除了中国政府吸引外资政策的改变这一因素之外,文化冲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赛力.中英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3(4).

[2]刘雪河.本世纪初帝国主义入侵与对华投资[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3]王鹤.中英经贸关系[J].欧洲研究,1999(6).

[4]孙宇.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冲突维度与要素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5]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王俊,刘东.论文化视角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8(2).

[7]王奇珍.外商独资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5(24).

[8]王玉,基斯·格雷斯特.在华中英合资企业的管理及业绩评价[J].国际经济合作,1993(6).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48

F752.756.1

A

1673-0194(2016)18-0073-02

2016-08-02

猜你喜欢

独资文化冲突对华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制度距离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试论国有独资公司制度的完善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