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要山水林田湖并举

2016-12-30于新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4期
关键词:林田湖生态农业山水

■于新东/文

城市要山水林田湖并举

■于新东/文

山水林田湖的共同发展是一个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上的整体性转变和变革过程,需要在经济、技术、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层次上共同推进。因而,我们深刻领会与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关键是要在“生命共同体”一词上想透、吃透。对此,笔者研究提出“共生共存、共促共进、共管共建、共治共理”的城市绿色发展十六字路径。

如果说“心肺肝胆脾胃肾”等是人的五脏六腑,维系着每个人的生命存在与延续,那么,“山水林田湖”就是人类的五脏六腑,维系着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繁衍与发展。

历史地看,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是不断提升、升华与深化的。从恐惧自然、敬畏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到征服自然,再到和谐自然,人类相应一步一个脚印从原始文明递进走入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如果说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认识就是由抽象再上升到具体的第二次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思想认识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化、实践化和可操作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实和发展地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仅深刻揭示其生命特征的一面,从而教育引导人类以珍爱生命般的人性关怀善待之;而且深刻揭示其共同发展的一面,从而教育引导人类以一体同心的理性手段厚待之。由此可见,理解与把握这一重大思想命题的核心着眼是“生命”一词,关键路径则是“共同”一词。与此同时,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

从浙江基本省情看,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山林面积占65.6%。由于历史、现实等多因素影响,山区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山区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多山区的地理特征似乎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以及一定意义上的制约因素。但是,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来衡量和指导,我们就会豁然发现,山区不仅不是短腿累赘,相反是宝贵财富。通过统筹经营和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近亿亩林地、1400多种木本植物、689多种陆生野生动物以及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资源,完全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巨大的贡献,完全可以更有力促进山区农民的增收致富,使得浙江整体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不是通过某一个技术、某一个产业或者某一个制度和政策措施所能实现的。山水林田湖的共同发展是一个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上的整体性转变和变革过程,需要在经济、技术、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层次上共同推进。因而,我们深刻领会与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关键是要在“生命共同体”一词上想透、吃透。对此,笔者研究提出“共生共存、共促共进、共管共建、共治共理”的城市绿色发展十六字路径。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全面而深刻认识到并自觉而牢固地树立起“山水林田湖”共生共存的基本理念。所谓共生共存的理念,一方面是指五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的密切关系,“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是指五者之间有着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加强森林生态建设时,不忘水土保持。以森林城市、城镇、村庄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森林浙江建设,逐步把大江大河上游、重要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区域纳入生态公益林范围,综合运用改坡、护岸、植草、退耕还林和建设水保林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大力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又比如,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不忘合理安排种养结构,采取科学轮作、间作套种等形式,探索形成富有浙江特色的“水稻+蔬菜(瓜果)”“水稻+食用菌”等粮经轮作模式,竹园(果园、茶园)养鸡、稻田养鱼(虾)等农林牧渔立体种养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良土壤理化结构,培肥耕地地力、改良生态环境,又增加单产水平、改善农产品品质,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其次,在运筹谋划上,要切实形成并不断完善对“山水林田湖”共促共进的总体思路。所谓共促共进的思路,一方面是指起到促进作用的各方各种力量要协同发力,这也可以说是源头意义上的并驾齐驱,有点类似我们日常所说的“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是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要尽可能地做到均衡有序,这也可以说是发展结果的统一协调,有点类似平日大家说过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浙江地貌丰富,地形复杂,恰好为统筹协调、错落有致地发展“山水林田湖”提供了绝好的自然天地和用武空间。不说其他诸如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单说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浙江可谓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区域,为多种农业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利物质条件。在水网平原,我们可以重点发展以粮畜渔为基础,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在丘陵盆地,我们积极发展立体种植、农牧渔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在山地丘陵,我们着力发展以名茶、名果、笋竹、药材、高山蔬菜等作物立体种植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在沿海港湾平原,我们重点发展以沿海种植业、滩涂养殖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在海洋岛屿地区,我们大力发展以生态渔业和节水型种植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再者,在方式方法上,要研究分析与积极出台针对“山水林田湖”共管共建的对策举措。所谓共管共建的举措,一方面是指对自然资源资产既要管又要建,努力做到管建结合、以建促管,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是指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要充分尊重大自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征,简单说就是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在管与建的全过程中兼顾各方、面面俱到。在这方面必须积极致力于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以共管共建的举措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既推进天然林保护和围栏封育,治理土壤侵蚀,维护与重建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加强水源涵养,又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限制陡坡垦殖和超载放牧,以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同时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滥采,保持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种群的平衡,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努力维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以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出发点,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继续退化的开发活动和人为破坏活动,加强对受破坏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最后,在制度保障上,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山水林田湖”共治共理的体制机制。所谓共治共理的体制机制,一方面是指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使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国家自然资源管理者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监督,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是指探索建立统一权威的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从而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与统一修复。在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方面,必须进一步从体制层面建立一个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行政等多种手段的转变。在水土流失防治方面,必须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保护、监督、治理和修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同时,推广区域、流域和近岸海域联防联控管理模式,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对资源环境管制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作者系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林田湖生态农业山水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爱在一湖山水间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内生机制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
保证粮食安全,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