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016-12-30邬梦瑶

当代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导货币政策货币

邬梦瑶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邬梦瑶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加速发展,给当代经济带来强大动力,同时从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三个层面影响国家货币政策宏观调控,降低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消弱了信贷传导机制的效率。本文从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促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货币政策;政策建议

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或经济过热时,通过变动货币的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经济政策,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日渐崛起的互联网金融推翻了大众和金融行业的柏林墙,提高了大众的参与度,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一、互联网金融产生的背景

1、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逐渐向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转变。上世纪80年代,各国相继出现金融管制放松的现象。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促进了金融交易的速度,并且逐渐超越了金融中介的速度,国际金融市场也不断地发展和扩大。

2、互联网金融中国化特征

1997年我国出现第一家网上银行,2013年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其收益率最高时达到了7%,使得各种网络理财产品纷纷出现。在2015年8月推出的微众理财,其活期收益率也高达5%,远远高于银行活期。谢平教授在我国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有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的效率。

互联网金融核心在于去中介化,造成金融脱媒。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众筹、大数据金融、虚拟货币、专业的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既可以丰富金融产品的种类,促进经济的发展,又改变了传统的融资、支付和结算模式,对现有的货币政策产生强烈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货币需求动机,也降低了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货币的需求由三种动机所决定,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收入则是影响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直接原因,利率直接影响投机动机,互联网金融降低了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投机动机的上升,改变了传统的货币需求结构,导致了货币需求的的不稳定性上升。

2、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流通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我们从广义的角度看,可以将货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M0-现金,M1-M0+存款(狭义货币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广义货币量)”。其中,M1的变化最活跃,现金、活期、定期转换频繁,而M2大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各层次货币的流动性,货币现金和存款已经向虚拟货币如比特币扩展,增大了货币乘数,从而促进货币的内生增长。

3、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制度要求存款准备金占其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乘数从而调节货币的供应量。而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以中间业务为主,不需要上缴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开始发展表外业务,导致中央银行很难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数量来制定货币政策。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互联网金融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多种融资渠道,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了透明度,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央行的再贴现依赖程度降低。

(3)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当需要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放出货币,反之卖出债券收回货币,减少货币的供应量。由于互联网金融可能引发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变化,导致金融主体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需要更加积极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对公开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加,互联网金融加强了公开市场的操作效果。

4、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1)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利率传导机制效率。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传导机制的核心是利率,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最终影响到总支出和总收入。利率传导途径可总结为“货币供给→利率→投资→产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多种支付结算方式,造成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导致央行难以准确的以调节货币的供应量来调节利率,最终对总收入和总支出的影响结果就有所差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率下降。

货币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刚好完全相反,认为“利率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根本不起作用,强调货币供应量本身的作用,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总收入和总支出”。比如,当货币的供应量下降时,人们就会减少购买产品以及消费,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网络转账交易、电子货币等多种方式的买卖,减少对实体货币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2)互联网金融削弱了信贷传导机制的效率。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发展,融资渠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此阶段,贷款是货币政策传播的主要途径,而股票、债券筹资的规模仍然比较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脱媒的现象,市场上存在着多元化的筹资方式,企业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数量增加,就减小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对信贷的传导机制提出了挑战,银行信贷对筹资人的影响会减弱,削弱信贷传导机制的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

1、金融法的缺失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十分广泛,这就会造成法律对其界限的规定十分模糊,造成金融风险的出现以及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的不明确。互联网金融到底由哪个部门管理、监管的力度和范围如何确定、哪些领域可以界定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欺诈,互联网交易主体双方都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2、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信贷诈骗,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事件。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以及其它部门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也很难找出监管的依据,现有的监管体系根本不能全域覆盖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并与各种电商创新商业模式相结合,更增加了金融监管难度。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1、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环节,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一直把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调控的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中介指标的选择是国情需要,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货币供给量中介指标受到了严重冲击,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时滞性,政策效果削弱。因此,国家应该重新审视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有望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国家应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促进作用,合理的利率结构能够有效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央行与商业银行、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增加宏观调控的效果,所以说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向利率指标转化是大势所趋。

2、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信贷传导机制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了商业银行金融中介的地位,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控制信贷规模的效率降低。首先,商业银行本身要完善自己的内部管理体制,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提高风控能力,做好货币政策传导的本职工作,提升政策传导效率。其次,央行应该鼓励互联网类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做好对新型金融企业、创新型金融产品的监测,完善风险预警,提高对金融市场的把握力度。此外,应建立多元化的信贷传导渠道。

在利率传导机制方面,应该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强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控制,加强新型金融产品对利率的敏感性,控制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贷总量,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创造机制。规范政策操作,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的效力,提高货币市场建设速度,借助市场实现政策操作目标。

3、加大互联网金融监管

首先,做好政策引导,制定行业规范。提高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在传统贷款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金融特征出台相关网络贷款管理办法。对于各种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及各种创新金融产品制定相关分类标准,防止市场乱象,明确各类平台和产品的监管主体。制定互联网金融平台技术部门规章,设定相应准入标准,加强互联网的风险控制,防范互联网技术漏洞。

其次,严格控制资金管理。保证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金合理流动。例如P2P网贷要做好实名认证,确保交易真实,并且网贷资金规定交由第三方托管,严防网络借贷公司私造资金池,严惩资金违规操作行为,避免互联网金融市场无序发展,做好资金的跟踪管理,明确资金流向,完善资金安全管理系统。

最后,把互联网金融纳入央行的反洗钱监管中去。央行已经发布了《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反洗钱的义务和权利。但是仅仅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力量是不够的,国家应该进一步建立完善高效、精准、智能的反洗钱风险防控机制。

[1]李楠: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环境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55).

[2]周宇:互联网金融:一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3(9).

[3]邹新月、罗亚南、高杨等: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4]刘秀光、王知桂:互联网金融电子货币的本质与职能[J].嘉应学院学报,2014(9).

[5]李朝阳:互联网金融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应对[J].现代商业,2015(7).

(责任编辑:柯秋萍)

猜你喜欢

传导货币政策货币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