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从“病根”上解决问题

2016-12-29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病根结构性供给

文|孙洁

农业供给侧改革从“病根”上解决问题

文|孙洁

导语近年来,粮食领域出现了产量增、进口量增、储存量增“三量齐增”的现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扭转粮食安全对产量、数量的片面强调,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自从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农业供给侧改革”后,2016年最热的新词非“供给侧”莫属了。紧接着,各种解读和评论潮水般涌来,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产经人士纷纷给予高度评价。由此证明,这项改革是靠谱的。

以前我们国家消费动力不够,因而要刺激消费需求,现在有消费动力,但供给的产品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日本马桶盖、韩国彩妆、澳大利亚奶粉被海淘族哄抢,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而这些产品我国都有,只是品质不好,这与国内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不无关联。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路线,就我国现存经济问题“对症下药”。这也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供给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好对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这三方面入手。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土地掠夺式经营。

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要调整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结构。通过结构调整,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能够减轻国内耕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次结构调整的主体是近年来新型经营主体,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他们是商品农产品供给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与制造业、服务业面临的情况类似,当前,农业领域也面临着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精端产品稀缺的问题。要扭转这种情况,需要在供应侧进行改革,将目前对中低端一般性产品的过度生产,逐步向高精端特殊性产品的生产过渡,进而满足群众日益高端化的消费需求。

目前,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着这样的转变,并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以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秦巴山区为例,这里的不少农业企业主打“绿色环保”牌,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不但市场销路大大拓展,农产品的价格大幅提升,效益更加显著。同时,依托生态农产品,生态旅游也得到发展,农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改善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缓解我国的土地污染程度。

猜你喜欢

病根结构性供给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强化思想引领 推进煤炭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秋三分寒 病根最难缠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