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纪行(连载三)
2016-12-29郭庆辰山东隆平华研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家
◇郭庆辰(山东隆平华研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家)
黄淮海纪行(连载三)
◇郭庆辰(山东隆平华研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家)
◆河北
2015年8月3日,一场大风过后,石家庄周边县的玉米大面积倒伏。石家庄是个风口,年年如此,大风有时在这个县肆虐,有时换个县破坏。我在晋州和高邑基地搞过10多年玉米育种,对大风的破坏性有切身了解:曾刮倒过晋州电视发射塔,刮倒过电线杆,将大杨树连根拔起;2013年夏秋之交,高邑县贾村更发生过因大风刮倒工棚砸死人的惨剧。
玉米育种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育出高抗倒伏的品种。不管瞬时风力8级也好,10级也罢,玉米都要坚立不倒。众所周知,在黄淮海地区,一个玉米品种要想站住脚,一要抗倒伏,二要抗青枯。每年7月底8月初,极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此时正处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吐丝期之间,一旦倒伏会导致严重减产。因此,隆平华研种业将玉米抗倒伏列为重要项目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的研究:次生根颜色、多少、粗细、层数与玉米抗倒伏能力;株型结构、株高、穗位、叶耳大小、穗上叶、叶间距、叶向指、叶脉等与玉米倒伏的关系;从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玉米生长速度与玉米抗倒伏能力;利用笨办法——筛选法,筛选出抗倒伏组合的血缘,在选系上有的放矢。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隆平华研种业选育出了高抗倒伏组合。然而,主根生长速度、长短、根冠面积,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含量,是否有抗倒伏基因等等,很多问题均有待研究。
8月4日,我们一行5人到石家庄调查玉米倒伏情况。尽管早有心理准备,车过晋州,还是触目惊心,玉米成片倒伏,像车辘轳轧过一样,已经严重减产,许多地块恐怕只能卖青贮秸秆了。
先到赵县,看科腾生物科技公司的试验田。毛沛总经理熟人多、能量大,外来参试的组合不少,倒伏情况不一,有些单位的组合全部倒伏、无一站立。而之前我们在赵县放了200个组合,80%站立、10%倾斜、10%倒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风过后,我们的组合大部分站住了,成果喜人!
在赞皇县陈村宏瑞种业试验基地,周边农户种植的玉米几乎倒平,华研8个组合,4个站立,密度为6 000株/667m2,结果令人满意。
第三站,在秋硕种业的基地,陈继世、牟宏伟二位经理带我们去基地之前表示,“别看了吧,都倒了”,他们没有信心。“看一眼,不能白来”,我坚持要看。基地有统一编号,我们带上记录本一一查找。经实地观察发现:10多个组合亭亭玉立,一株不倒,经查全是华研玉米。河北农业大学实习学生张青杰和逯圣灵一人记录、一人拍照片。“原来真有抗倒伏的品种,我放心了”,张青杰表示。
良村一带,在冀农种业试验基地,由王建民、韩福祥带我们去基地观察倒伏情况。之前知道省高密区试点全倒了,所以该试验点可能要报废。韩福祥却具体告诉了我哪几个品种没有倒。他说不用带本、不用查找,之后直接到地里指给我看。能抗住这么大风的玉米品种太少了,难能可贵!
从基地回来后,王建民、陈继世、范宏杰、刘宏泉、张朋等众多公司的老总们齐聚一堂,三句话不离本行,客套话过后,大家话题马上转到玉米上来了。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品种可以成就一个公司,一个基因片段可以改写一个品种。大公司缺品种,中小型公司也缺品种。市场上套牌品种、凑数品种多,好品种、过硬品种、有创新的品种、科技含量高的品种少而又少。小公司面临生存压力,中型公司再上台阶难,大公司日子也不好过。说来说去,还是没有突破性品种。这些老总们目光如炬,看得准确而透彻。在沙漠中跋涉的人们,不管水袋中有多少水,只要走到有水的地方,总会先把肚子管饱,再把水袋灌满。我是搞育种的,不管水平高低,这些缺品种的公司自然把我当成了宝贝,热情交流,我自是不愿辜负他们,希望育出更多品种来。
编后:
玉米科研热带来新希望
▲华研种业年轻的科研团队
曾几何时,玉米育种陷入队伍老化、人才断档、知识更新慢,农业院校学生不愿意干科研,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等困境。与同行分析原因,众说纷纭: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科研苦、科研累、科研脏,年轻人不愿意干;长期下地,与外界接触少,搞对象难;出品种难,收入上不来,耐不住寂寞……
最近几年却出现了玉米科研热。科研队伍中出现了大量的年轻学生,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众多精英加盟玉米育种事业,这就是希望!
隆平华研种业一直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科研队伍。我们的用人原则是,不从其他单位挖人,而是从不同农业院校招收学生。我接待过25届实习生,在华研种业连续接待了3届学生,2016年又有6所院校的50名学生来到华研基地(禹城)实习。
莘莘学子,十几年寒窗,没有不想成才的,没有不想成为专家的。然而许多人对玉米育种不了解,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还有许多单位对女同学有成见、偏见,认为她们爱美、爱干净,下不了地,干不了科研,出现玉米育种让女同学“走开”。但是,在我们的实习队伍中,却涌现出了众多喜欢玉米育种的优秀女同学,比如曹晓晴、陈艳花,她们大三时到华研实习,帮助授粉、调查、记录,后两位同学均被保研,一个中国农大,一个中国农科院,所学专业都是玉米育种。青岛农大农学院种子专业大四学生刘鑫,2015年伏天到了华研实习,通过对玉米性状调查描述,对玉米育种有所了解,提出了许多问题,所提问题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在操作过程中,她学到了不少实践知识;在问答过程中,又学到不少理论知识,喜欢上了玉米育种,据说做梦还在调查玉米。
▲华研种业科研人员在南繁基地
金博士种业副经理吴春来给予华研科研团队的评价是:年轻、漂亮、精明、能干。许多同行问我,你从哪里招来那么多学生,为何能把优秀人才留下来?其实华研初创时期,硬件没法与圣丰、华良比,我们只能在软实力上下工夫:扎扎实实干科研,让学生学到真东西;我们是一个科研团队,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一份子,人人平等,没有等级之分;要激发每个人创造性思维;大家生活在一个宽松、融洽、富于想象力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华研是平台、是阶梯,让每个人从这里走向成功。
我们的宗旨是:出品种,出论文,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玉米育种队伍中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