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货币支撑何在
2016-12-29苏炜杰编辑张美思
文/苏炜杰 编辑/张美思
商品货币支撑何在
文/苏炜杰 编辑/张美思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且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导致大宗商品回暖的因素更多应归咎于计价货币——美元的疲弱。
今年以来,商品货币的上涨引发市场关注。2016年,纽央行和澳央行均先后降息两次,但纽元和澳元在降息周期中却走出一波不跌反涨的态势;加拿大央行并未降息,却也迎来了加元汇率回稳。对此该如何解释,各国的央行又将如何进一步制定货币政策?笔者将对以上问题及三大商品货币在2016年余下时间的走势加以探讨。
纽元:资本流入的支撑
纽元兑美元在今年1月中旬时曾下降到0.6350的水平,目前已经反弹了1000点到0.7300上方。而与此同时,纽央行分别于今年3月和8月两次下调利率,但市场对纽元的看涨情绪仍在不断发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年以来纽元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仍然走强?
首先来看新西兰的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情况。经济数据方面,新西兰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年率自2015第一季度开始增速始终未能超过0.5%,表明纽央行在连续两年实施多次降息后并未能实现将通胀水平维持在1%—3%的目标。从经济增长看,相对于2014年,新西兰2015年的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但是令人庆幸的是,最近两个季度公布的GDP年率都好于预期,说明经济“元气”略有恢复。不过,这种恢复依然脆弱。特别是净资金流入在推升纽元、打压通胀的同时,也会打压该国的出口行业,而出口萎缩则会给GDP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从目前新西兰的经济与国内通胀的情况来看,结合当前2%的利率水平,笔者认为,新西兰央行或还有一定程度的降息空间。
“存在降息空间”这一说法,也在8月23日纽央行行长惠勒的发言中得到了佐证。对此,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纽央行在今年11月与明年2月各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较高。笔者认为,在不断降息而通胀仍不能达标的情况下,不排除纽央行可能在11月“下一剂猛药”—— 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
那么,在已经两次降息并仍存在继续降息空间的背景下,纽元的走势该如何解释,后市又将如何呢? 笔者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新西兰的资本流动情况中找到答案。
由于新西兰国内金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加上地域限制、人口稀疏等原因,比较容易受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净资本流入对该国货币汇率的冲击相对较大。对比新西兰资本流动数据与纽元的汇率走势可以发现,最近两三年内,新西兰的资本流入与该国货币汇率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2015年和2016年,新西兰的季度资本账户出现大幅波动。2016年年初两个季度的资本转为正数,显示新西兰录得资金净流入,纽元汇价也从2016年1月中旬开始反弹。
笔者认为,新西兰近期呈现资本流入的态势,主要是因为新西兰现在2%的利率水平除与澳大利亚(1.5%)较为接近外,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可以说,2016年全球仍在延续的低利率趋势,在英国公投脱欧后更甚,也让市场预期变得更为宽松。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纷纷在英国公投后加大了宽松力度,使市场上涌现了更多热钱。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排除有一部分的套利资金涌入了新西兰,推动纽元升值。
综合来看,纽元的投资者可以继续留意该国的资本流入情况。若该国保持录得强劲的净资本流入,则纽元走势依然以看多为主。但是,若纽储行再次开启降息,并将利率水平降至与澳大利亚一致,则可能舒缓其资本流入的压力。另外,若美国再度加息吸引资金流入美国,将会提升美元,同时也会打压纽元。鉴于上述多个理由,笔者认为,美国在12月加息的概率较高,纽储行再次降息的月份也偏向推后至11月。也就是说,在美国加息或美联储发出非常强硬的鹰派信息前,纽元兑美元有机会维持一定的上涨动力。
澳元:大宗商品与美元的助力
与纽元类似,澳元也处在降息周期之中。但与新西兰不同的是,虽然澳大利亚上半年的资本流入季度数据大幅增长,但澳大利亚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处于资金净流入状态,因此这一因素对于澳元汇率的影响相对纽元来说较弱。以下,笔者仍然首先探讨其经济基本面和政策情况。
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澳大利亚的GDP年率和季率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测。近期,澳大利亚的GDP年率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趋势,表明澳储行在去年3月与5月的两轮降息的确对澳大利亚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同时,澳大利亚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明显改善:2015年,失业率平均值约为6%;2016年起,除1月份失业率达到6%以外,到目前为止的其余月份,失业率均低于5.8%。
澳储行在8月16日宣布的8月会议纪要验证了2016年第一季度 GDP的强劲增长,也预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较为温和。纪要指出,8月的降息将令经济增长与CPI的前景有所改善,经济有加快增长的空间。这也说明,利率的下调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步伐。
在8月利率决议的货币政策报告及会议纪要中,澳联储均提及“房价过高的风险已经有所缓和”。外界猜测,可能是因为有证据显示房地产已“硬着陆”,所以澳联储通过两次降息来减缓投资者贷款的压力。若有更多的类似数据出炉或者GDP增速未能达标,则有可能促使澳储行在2017年之前进一步降息。但这个可能性相对较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澳大利亚经济正处于温和改善的状态,这对澳元具有一定的支撑。不过,澳元走势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大宗商品价格。澳大利亚的矿产业对经济影响重大。相关数据显示,随着铁矿石价格自2016年开始反弹,矿产业对澳大利亚第一季度GDP贡献超过了36000百万澳元,环比增长6.5%。通常来说,澳元的走势与黄金或其他矿产商品价格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近期澳元汇价的反弹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
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弱且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导致大宗商品回暖的因素更多应归咎于计价货币——美元的疲弱。美元的疲弱带动了商品价格反弹,同时也为澳元兑美元汇率提供了一定支撑。当然,同期纽元的上涨可能也受到了美元下滑的提振。不过,从影响程度上来说,笔者认为,纽元受到资本流入的影响更大。
综合来看,关注澳元的投资者可以多留意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及与之相关的美元指数走势。市场现在普遍预期美联储将有机会在12月份加息。若美联储提前加息,则有机会对大宗商品的看涨情绪形成压力,也等于变相打压澳元兑美元的汇价。相反,若美联储延迟加息,则会助长澳元兑美元的多头。
加元:需密切关注原油走势
与之前讨论的澳元及纽元有所不同,加央行在2016年开始至今并没有降息。而谈到加元,就不得不提到原油。作为重要的原油生产国,原油的价格波动对于加拿大的经济和税收都有深远的影响,并与加元走势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016年上半年,市场不时传来OPEC将联合召开冻产会议的消息,大大提高了市场对能源供过于求局面将得到改善的预期。在美元疲弱的配合下,原油的价格获得了反弹的空间,加央行也因此暂时放缓了降息的步伐。加拿大的支柱产业为制造业。近来得益于油价回升,加拿大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表现良好。但是,其他的经济指标如GDP年率及部分通胀数据(如CPI和零售销售数据)均显示,虽然加拿大的经济温和复苏,但还是面临一定程度的阻力。油价的提振固然有利于GDP年率的恢复,但是最近在5、6和7月公布的GDP年率中有两个数据不及预期,而且差距较大。此外消费者物价的指数年率与零售销售月率均差于市场预期。
在7月12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加央行行长波洛兹也强调了“恢复加拿大经济的潜在因素没有受损”。他还进一步表明,因为有效的财政措施,已使经济每年增加0.5%的增速;同时指出,加央行会在出口前景上保留一个较为保守的看法,因为之前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元下跌,而最近加元汇率回稳,所以出口将面临下滑的风险。
对于后续政策指引,投资者可留意加央行行长在今年4月26日的表态:加央行需要再次降息的原因是建立在有重大经济冲击的情况下,如美国经济明显转差。这样的语调,笔者认为有别于在2015年12月的时候,当时油价还在不断探底,波洛兹曾表明自己对负利率的看法可低至-0.25%。这表明,关心加元兑美元走势的投资者,除了需要留意美元的走势,更需要留意原油价格的走势。而从目前来看,8月底的OPEC限产谈判可能又会无疾而终。
目前,美元兑加元已经跌穿了上升通道,这得益于油价的反弹。若油价下降,或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讲话,汇价将有机会测试通道下方,即支撑变阻力的转折点。若油价下行幅度加强,汇价即有机会上扬至1.3320附近。该水平为年内高位与低位的38.2%回撤。若油价继续反弹,或出现美元弱势的市况,美元兑加元有望先下测8月18号低位1.2760;若突破并继续下行,则有机会下跌到1.2620。若油价出现强势反弹,美元兑加元则有机会下行至2016年5月3日的低位1.2470,即点3与点4的361.8%斐波扩展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且不构成投资建议)
笔者系福汇广州咨询中心总经理兼首席货币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