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认识

2016-12-29吴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5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人才

◎吴薇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认识

◎吴薇

本文从不同视角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认识出发,提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五个共同"和政、校、企如何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四个对接”:以期能为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开展献言献策。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其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办学和专开办的专业必须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职业院校的跨界属性决定了其开办专业应该与区域经济重点产业相吻合,与企业合作共育高技术技能人才,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因此职业教育能否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质量,深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

不同视角对校企合作的认识

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越重视校企合作推进就越有成效,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快;职业学校越重视人才培养效果就越明显,学校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发展后劲就越足;企业越重视高技能人才成长就越快,员工素质水平就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但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依然存在着一些痛点和难点,主要是:总体推进还比较缓慢,合作的领域还不广、层面还不深,实质性合作还比较少。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发展与职校发展结合得不紧密,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格局。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成效不理想,主要根源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扎实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深化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认识。

第一,从全局视角看,推进校企合作是工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十三五期间,国家正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供给侧改革。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要实现目标需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需要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目前全国技术的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有巨大的缺口,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根本上讲,解决问题还是主要依靠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满足。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发展。

第二,从企业视角看,推进校企合作是服务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着学校“一头热”的现象,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认为校企合作好处不多,人才可以直接从市场和学校招聘。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企业要在产业转型的趋势中赢得胜利,仅仅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这一优势已不再可能,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获得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直接从市场和学校获得各类人才的传统模式,短期内是可以解决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这种快餐式的人才供应,不一定能招来用得上、用得好的员工。要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源头上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虽说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要求可以概括为 “好使、管用、忠诚"。既是对人才的要求,更是对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技能决定产品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都应看到这一点。

第三,从学校视角看,推进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模式和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无不是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联合,采取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生产技术环境凝练并模拟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将企业的生产标准和工艺规范反映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企业和工厂进行实践教学,由企业师傅指导或采用师带徒的形式。通过学习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推进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一条出路,也是职业学校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王道法则。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怎么做

推进校企合作的主体是职业学校,也是企业。校企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企业的参与热情和程度。深化校企深度合作,就要将企业“被动配合”真正变为“校企联动、校企联合”,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校企双方要看准培养方向,保证技能水平,培养职业素养、培育工匠精神,着力做到“五个共同":

第一,共同改革办学模式。学校、企业双方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积极改革办学模式,在常规的订单班、冠名班的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产教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有效激活职业院校办学活力,促进学校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效衔接、学校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标准的有效衔接和学校发展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不断推进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形成校企合作共赢局面。

第二,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可建立“把教室建在车间,把车间建在学校”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实现学校和工厂融合、教室和车间融合、校长和厂长融合、教师和师傅融合、学生和学徒整合、理论与实践融合、作品与产品融合、招生与招工融合、育人与增效融合等“九个融合”,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设施等生产条件,为学校师生实训提供有利条件,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实现实训设备和教学资源共享。

第三,共同组织教学实践。校企双方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滚动修订,共同开展课程改革,共同编写课程教材,共同探索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和生产流程标准和企业评价标准,服务专业建设。完善实践性教学,采用现场教学、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做中学、学中做”,使课堂高效有效,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保证教学质量,加快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还要通过校企作何的传技、攻关等,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第四,共同培养师资队伍。企业可积极选派优秀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要选聘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要根据就业单位的需求,从就业单位临聘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紧缺专业的教学,弥补师资不足,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学校要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通过职称晋升等调控杠杆手段,积极引导专业和实习指导教师自觉深入企业开展实践锻炼、项目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真正做到联系企业、学精技术、结识专家、带好学生。职业学校教师也可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第五,共同开展专业评价。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培养的学生素质怎么样,就业单位最有发言权。企业接纳一线技术技能员工可以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积极为职业学校提供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帮助学校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学校要进行人才标准评价改革,引入行业企业的第三方评价,用企业的技术标准、制度标准、生产标准、服务标准、用人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全面发展、德技双馨、一专多能、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政、校、企如何推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推进校企合作,既事关职业教育,又事关工业发展,既是学校的事、教育部门的事,也是经信部门、企业的事。确保校企合作取得实效。需要着力加强“四个对接”:

第一,教育部门要主动对接经信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会同人社、财政、发改、国资、税务等部门,联合协商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第二,职业学校要主动对接产业园区。职业学校要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专业设置,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入驻企业较多、主导产业明晰的重点园区,要根据园区产业发展和入驻企业需求,积极响应职业院校的对接,加大引校入园、请校入园力度,破解企业用工瓶颈。要建立健全园区企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定期开展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发布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信息。

第三,职校校长要主动对接企业厂长。经信部门、教育部门和产业园区要组织开展“双走进”活动,切实加强职校校长与企业厂长的对接。职校校长要带着学生就业意向走进企业,企业厂长要带着企业人才需求走进学校。企业厂长和职校校长要亲自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协调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

第四,校企合作要对接宣传报道。各地要围绕校企合作的政策、功能和成效,组织新闻媒体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引导更多企业和学校深入合作,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总之,深化校企合作,学校、企业、政府三方都要积极主动,狠抓落实,才能开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局面!

(作者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