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
2016-12-29文博编辑李淑玲
文/文博 编辑/李淑玲
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
文/文博 编辑/李淑玲
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其对于我国现行跨境资金监测体系、外汇管理制度体系、外汇市场运行的影响也逐步显现。虽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分账核算制度已经迈出了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坚实一步,但这种离岸的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在现行账户管理体制下,参考自由贸易区账户,通过一个外汇账户和一个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实现企业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不失为一种选择。
上海自由贸易区账户模式的启示
自由贸易专用账务核算体系开启了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实践。一直以来,人民币涉外账户体系和外汇账户体系分设并分隔管理。特别是外汇账户,人为地将企业资金分隔存放在各种政策管制要求不一的专用账户内,影响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支付效率。分账核算管理制度推出的自由贸易账户,允许金融机构根据客户需要在试验区分账核算单元开立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打破了本外币分隔管理的格局,即企业只开立一个多币种账户,即可完成各类支付:账户资金在对境外支付时,可以自由兑换成为企业需要的支付货币;在对境内支付时,则兑换成人民币支付;资金停留在账户中时,企业可以按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币种。FTA账户体系为本外币一体化提供了试验工具和载体,也为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提供了借鉴经验。
FTA账户管理体系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如果在全国照搬执行,存在一定的推广障碍。一是要满足分账核算管理要求,金融机构需要建立独立于原系统的“标识分设、分账核算、独立出表、专项报告、自求平衡”的核算体系。而新系统的开发及与商业银行原系统的接口程序设计、接口再造;管理部门原系统接口程序设计、接口再造等,都会明显提高监管成本。二是为了防止自由贸易账户可兑换带来的本外币头寸管理冲击境内市场,金融机构的分账核算单元业务需要在分账核算单元间和境外,管理其绝大部分资金和头寸。这种类离岸账户管理模式显然也不适合内地管理。
虽然FTA账户管理体系不能照搬操作,但改革中不可复制的部分为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提供了改进思路。参照其改革理念和思路,可以考虑在现有账户管理框架内,通过一个外汇账户和人民币专用存款账户的模式,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的监管目标。
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
遵循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将涉外企业用于涉外活动的本外币资金与其他资金进行分割,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管理的包含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和外币备付金账户(统称涉外备付金)的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账户体系内,人民币和外币资金可以自由兑换,企业使用备付金进行交易时则凭有关单证办理,将真实性管理(含国际收支申报)统一至交易环节,确保资金收支有真实交易背景。
为尽量降低改革的行政成本,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仅需在现有的人民币账户和外汇账户管理系统中,通过“标识分设”、“流程再造”等细节改造,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的目标。“标识分设”可参考FTA账户体系设计,在人民币专用账户和外汇账户账号前加上对应的标识符;也可参考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制的制度安排,在外汇账户管理系统中新设一类外汇账户和人民币专户即可实现。通过对金融机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确保在办理资金的出账、清算、兑换、入账等过程中全程体现标识符,实现每个业务环节和业务岗位的不脱节监管。这样既可满足市场主体资金一定范围内可自由兑换的需求,又实现了宏观审核和风险可控的监管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
其一,建立涉外备付金资金池,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涉外备付金由企业存放于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内的本外币资金构成。资金一旦进入备付金后,涉外企业可以通过其开户银行实现本外币间的完全自由可兑换,突破现有外汇管理在兑换、收付环节区分经常、资本的监管模式,实现以经济主体为单位的主体监管。
其二,交易环节实现主体监管和行为监管的有机结合。在备付金账户进行主体监管的基础上,不再对备付金账户内本外币资金的兑换加以限制,区分交易性质的行为监管由监管部门或银行在资金收付的交易环节通过单证完成。一是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确资金境外收付和结汇后的禁止性用途,对仍需限制的国际收支交易项目实施管理。二是对使用本外币的跨境交易进行监管。由于兑换环节的限制已事实上取消,需要将现有的真实性审核集中到资金收付的交易环节。三是将监管延伸至结汇后的资金动向。四是当资金池内资金不够时,企业可以将自有人民币账户内的资金转入涉外备付金账户,或是购汇对外支付,或是使用人民币备付金对外支付。五是将境内外银行为企业提供的外汇金融服务集中到外汇备付金账户进行管理。这有助于企业贸易投资实物流和资金流相匹配,也有助于监管部门事后检查。
其三,以数据单证保障事后真实性与合规性监管。在这一监管框架下,将现行货币兑换环节、资金收付交易环节的外汇管理政策统一到交易环节。监管机构在兑换和交易环节不进行任何审批、核准,通过事后对交易涉及的单证、账户交易信息以及从海关、税务等部门获取的外部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对企业使用涉外备付金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总量和明细核查,实现从事前监管向事后监管的转变。
新监管框架效果预测
宏观层面。一是对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形成倒逼机制。要使上述设计得以实现,需要将当前一些本外币不一致的政策逐步统一。二是使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企业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政策,会导致衍生产品的实需原则有所放松,使得外汇交易更加活跃,提高市场参与度,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完善。
微观层面。一是企业可以实现涉外资金的集中化管理。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也打开了企业从境内外多渠道融资的通道。二是企业可以实现全部外汇资金轧差结算。由于外汇账户不再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企业将实现所有外汇资金的轧差结算,大幅减少企业结算成本。三是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取消结售汇环节的限制可使企业在备付金账户中存有资金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是否结汇或售汇;同时,由于取消了即期结售汇限制,企业可以通过人民币兑外汇远期衍生产品,更自由地对账户内资金进行套期保值,更有效地防范汇率风险。四是企业办理正常业务不再涉及行政许可。
作者单位:外汇局四川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