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2016-12-29张亚枝
张亚枝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互联网+”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张亚枝
(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惠州 516057)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的新需求。本文分析了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能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会计;慕课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 ”的实质是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如何通过“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
1、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以互联网为媒介,由专门的服务商提供具有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功能在线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逐步推广和使用,这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以保证电算化工作的环境安全和顺利进行。因此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2、会计人才需求的方向由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基础之上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会计工作,它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通过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改革来提高其服务能力,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理解由单一的记账算账上升到为企业利润和决策者提供建议与相关信息决策。这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精通财务会计核算,还应当具备管理会计知识。据中注协原秘书长丁平准透露,国内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
3、涉外会计人才成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急需的人才
目前国内会计人才市场存在“既多又少”的结构性矛盾,多是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部分会计学专业学生只能从事营销等非会计专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会人才资源的浪费;少是指既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精通一门外语又懂得经济管理手段的高级会计人才缺乏。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从事涉外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需求将越来越多。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通俗地说就是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培养目标忽视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仅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缺少专门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分析、软件开发的教材,难以培养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分析能力。会计实战演练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手工账本计算上,忽略会计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外语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国际化环境下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
2、课程设置缺少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
互联网时代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度,存在违法操作。会计是一个与金钱打交道的行业,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务实精神,要禁得起钱、权、利方面的诱惑,面对各种账目一定要遵守职业操守,坚决不弄虚作假,保证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企业相关者的利益。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有些学校仅为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才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一门课程,其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课程没有开设,这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3、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变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编写和使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以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然而所使用的教材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课程案例大多数选取工业企业数据,没有兼顾多种行业情况,缺乏灵活性。
4、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
高职会计专业大部分课程仍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结果。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课堂考勤,由于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比较重,课堂出勤率虽然高,但不能检测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课程期末卷面考试题型大多是单项、多项选择题、判断、会计分录及综合计算题,不利于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式,不能真实体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5、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大多数招聘的教师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和从业经验,导致无法形成一支既掌握会计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又熟悉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三、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应重视会计信息技术、外语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工作中大量应用各种电子信息化的软件或财务核算软件等等,会计工作不再是纸笔计算的人工劳动时代。经济全球化下,企业开始和国际市场接轨,会计人员必然会接触一些外文材料和账目,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更高。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应重视对学生会计信息技术、外语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2、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创新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先教后练”,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由于会计专业绝大多数课程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讲解比较枯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因此课程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会计这门枯燥的学科增添了许多乐趣,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花时间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据权威机构调查,现代人平均每天看手机次数约为150次,相当于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暴增,移动App的发展有目共睹。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2013年初国内的慕课平台陆续上线。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可将移动APP应用到传统的会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引入“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学生可借助QQ、微信等互联网络工具进行协同学习,这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被动、孤立、封闭的会计教学模式,提高会计课堂学习效果。
3、校企合作开发高职会计立体化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指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统合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形成让师生自主教学和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和教材之间真正有了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信息化、网络化,实现更大范围的教与学互动。
高职院校需要调研了解企业会计岗位实际操作技能及最新动态前沿技术、所需核心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聘请会计行业、企业一些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财务总监等人员承担教材的编写指导工作,校企合作共同探讨设计会计立体化教材的结构框架、内容编排及表现形式等,开发出高质量、有特色、实用性强的会计立体化教材,并以此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益。
4、实施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考核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考核。要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考试形式,尝试将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大纲与会计专业技能证书相接轨,实行“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等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
5、多途径提升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首先需要创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实一体化目标,满足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其次让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与设计能力等方面的比赛和培训,并制定相关的考核激励制度;最后还要重视对会计专业兼职教师的招聘和管理,从学院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聘请会计专业人才,让他们承担实践性教学课程的任务,加强日常的教学管理,发挥他们言传身教的作用。
[1] 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1).
[2] 梁锐:浅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及应用[J].江西化工,2015(3).
[3] 秦荣生:大数据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5(11).
[4] 白翠萍:高职创新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科技经济市场,2015(2).
(责任编辑:李桐希)
广东省2015-2016年度会计科研立项课题,基于互联网+战略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5A54,主持人:叶远明,蒙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