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6-12-29

当代经济 2016年36期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陷阱常态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贾裕聪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014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7575美元,中国逐渐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目前,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是一种趋势,这意味着重大的转变将会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此刻认识和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非凡。本文通过分析国外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来研究新常态下中国应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

一、“中等收入陷阱”及经济新常态的一般理论

“中等收入陷阱”通俗来讲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因为经济发展方式不能顺利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后退的一种发展状态。首次正式提出是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是2014年5月习近平考察河南的时候发表的一段讲话中被提出来的。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新常态的内含:第一是速度,即“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是结构,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是动力,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说新常态是经济转型地不可或缺的过程,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的应对,如若不然,经济增速必然大幅放缓,国家的发展也必然裹足不前,其结果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日韩的成功经验

“中等收入陷阱”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难以逾越的问题,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则是很好地解决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世界难题。

1968年日本GDP总量突破历史新高达到10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此时日本的人均GDP却不如GDP总量那么耀眼,仅仅位居世界的第二十位。但在此后七八年里,日本的人均GDP持续高速增长,社会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状态,日本就这样平稳顺利的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和日本相似的还有韩国,韩国在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人均GDP在十五年左右便达到了1.1万美元以上,成功位列高收入国家行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借鉴和探索。

1、加强自主科技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带来经济的转型、产业的升级,才能实现“低物价价值”向“高物价价值”转移。通过研究调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不难发现,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创新驱动”国家,制造业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属于佼佼者,其他一些高科技领域、电子机械领域等均有国家投入资金开展科技创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同时,为了使得创新型的科技园区尽快成立和长足发展,还专门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比之下,韩国善于吸收技术并加以创新,其经济发展模式、管理水平和技术都比较先进,能够自主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设备。但是韩国政府也意识到长时间的技术吸收并不是长远的策略,便提出了“科技立国”的战略思想。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持续高速增长,一度超过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2、产业结构升级

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基本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现了不同产业结构间的顺利转换升级。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机械制造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使得日本机械电子工业在国际社会有了一席之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的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同时日本政府更加注重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将大量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国内部则是鼓励一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附加产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从20世纪60年代起,韩国政府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一举措使得国民经济迎来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然而好景不长,1978年爆发了第二次能源危机,这给韩国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打击,直接导致了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渐渐丧失。以此为鉴,韩国化被动为主动,倡导科技立国,逐步转变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逐渐升级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3、完善的收入保障体系

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由中等收入转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意识到合理收入分配的问题,便采取各种措施很好地抑制了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制度在此期间也被不断地建设和完善。韩国政府也十分地重视福利建设,先后制定了十几条法律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顺利执行。早在2002年,韩国就完成了全体国民四大社会保险的覆盖。

三、拉美国家失败的教训

拉美很多国家比如巴西、阿根廷在上个世纪便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却迟迟没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这些国家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过程中一些失败的教训也是很值得中国去研究揣摩的。

1、经济增长模式未能及时转变

拉美各国广泛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从而摆脱对外国进口制成品的严重依赖,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本国的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长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所期望的摆脱依赖发展本国经济,还会带来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失衡,资金短缺和投资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只能大量举借外债,甚至出现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现象。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爆发,使得拉美国家的借债之路举步维艰,致使“债务危机”爆发,社会经济体系极端脆弱处于崩溃的边缘。

2、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

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说社会公平的实现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拉美国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重发展,轻分配”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其工业化的各个阶段。政府的市场管制不到位,在第一次分配的时候就出现不公平,未能增加公有制的份额和按劳分配的比重,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在国民收入的份额较少,基尼系数高达0.6。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超过0.3就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公的现象,0.3至0.6之间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时期,如果超过0.6,这个社会将无法稳定存在。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造成了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经济增长拉动力大大降低。巨大的贫富差距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极端的不公平导致极端的低效,加剧了经济发展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3、国家治理能力不足,改革不彻底

拉美国家为了能够尽快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也做出很大的努力进行了各种探索。他们意识到必须要通过出口导向来发展自己,将大量的资源从本土,从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内需产业里大规模挤出,然后就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和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等一系列发挥落后优势的产业上,集中在利用别人技术的产业上,导致技术弱化,没有自主技术。盲目推崇“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抑制了国家的内源发展,虽然帮助拉美国家解决了当前的债务危机,但是不久以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就一一显露,它的放任自由一味地强调市场化,却不知道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是会失灵的,最终经济发展必然停滞,社会矛盾也会加剧。

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

1、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了依靠大规模资源投入、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长期存在不求效益、不求质量、不求经济社会整体收入的现象。然而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新常态下应更加注重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有紧迫感,实现新突破。中国经济增长长期所面对的问题就是:速度很快、质量不高、效益较差,如何有效解决?就是要把加快转变不仅仅作为中央的一个口号,而是作为各省市、各地区经济社会改革的中心问题,作为各个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任务,同时也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善金融结构、提高资源税费、取消行政垄断,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2、加强创新,重视教育

创新驱动是实现新常态的关键,创新型国家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但是我国技术型自主创新力严重匮乏,所以,包括国企在内各种企业必须加强应用型的研究和改善型技术的研究。还应注意的是国家对于这些研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从事技术创新是具有相当风险的,一般的私营或股份制企业,乃至部分国有企业,它们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都是不足的,这种情况下,大中型企业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职能,同时各级政府也应承担相应的职能,鼓励科技研发,科技吸收,对于科技研发型企业还有自主品牌企业在资金融通、税收、专利等方面给予政策保护和资金支持。

同时,应该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时地改变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大对教育财政支出,完善高等教育,鼓励学生出国深造,不断增加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并且应以丰厚的条件吸引大量外来优秀人才,提高劳动队伍的质量。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通过对比韩日和拉美国家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反观中国在教育、医疗、工伤、救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亟待改善。不均等机会和社会保障在人们的生活中还屡见不鲜。中国政府应对学习、就业、融资、社会服务和可转移的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尽可能平等的条件,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保证透明度和问责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分配体制改革方面,最迫切难度最大的是初次分配,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体制建设。第一,一定要让工会发挥作用,可以同资本进行集体谈判。第二,就是政府介入。政府介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个案介入也可以是一般性介入,后者如政府制定指导价格。对于那些不遵守这些指导价格的,政府可以在税收、政府采购及其他方面给予限制。

[1] 杨万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李 健)

猜你喜欢

中等收入陷阱陷阱常态
陷阱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陷阱2
陷阱1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