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信息不对称刍议
2016-12-29谭安洛周瑞华
谭安洛,周瑞华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湖北 武汉 430077 2、当代经济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205)
互联网+与信息不对称刍议
谭安洛1,周瑞华2
(1、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所,湖北 武汉 430077 2、当代经济杂志社,湖北 武汉 430205)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对经济学及经济实践贡献巨大。进入互联网时代,似乎互联网+已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互联网+促进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颠覆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等等。的确,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信息生产、传递、接收诸多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深刻的复杂性。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信息生产、传递、接收中大量充斥着虚假信息;信息主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电子商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对称和市场理想状态不会出现。
互联网+;信息不对称;刍议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是基于信息对称和理想的市场环境,然信息是不对称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史宾斯因“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做出的拓荒性贡献”共同获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信息不对称主要造成两类后果:一是交易达成前隐藏信息,导致“逆向选择”;二是交易达成后隐藏行动,导致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会显著增大交易成本,抑制市场交易和经济金融发展。缓解信息不对称需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但这本身也要花费成本。
近几年,信息经济学逐渐发展起来。互联网+风起云涌,似乎互联网+已然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新的信息对称和市场理想状态已经出现,信息经济学理论又该反颠覆了。
一、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些观点
1、互联网+颠覆了信息不对称理论
互联网是一张平行、无边无际的网,地球村时代已经到来,没有谁可以真正主宰网络,也没有谁可以完全脱离网络而存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信息透明,上网便捷,经济活动开放而信息对称,商业法则发生了改变。首先,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往多向发展,去中心化趋势明显。其次,主客反转比比皆是,受众会主动地参与到事件中去,甚至成为了经济活动和事件的新主角。最后,信息量大、信息快捷是互联网的一大特性,网络上拥有人们需要的所有已经发生的信息,通过简单搜索就可以得到。
在信息对称时代,新的生意法则悄然演变成及时、告知、开放、共享和平等。信息实现了似水一样的自由流动,消费者已经或正在成为成熟的网民,信息不对称的时代可以说是一去不复返,欲单纯依靠概念和包装似乎很难打动消费者。互联网时代,你运作和走过的每一步必有痕迹。在美国,当你想购买二手车时,你很容易得到你想购买车的一切信息,比如换过几个车主,是私家车还是公车,出过什么事故,检修过多少次,做过几次保养,等等。根据这些信息,买者就会很轻松方便地选定自己中意的车子。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否充分利用信息对称法则,决定了公司的前途,唯有顺应潮流,运用新的生意法则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商战中生存下来,也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2、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
“互联网+”的本质是利用新的技术解决、打破信息不对称,砸碎了信息壁垒。
以前,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并不普及的情况下,商业数据的沟通成本非常高,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实际上,以往许多商家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润,不少垄断性的中介企业赚取了大量利润。互联网金融就是把不该赚的那部分中介费用消除掉,这是今后理想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或企业再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做成一个伟大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了。信息越来越透明,就要求企业一定要靠产品竞争力、客户体验取胜。要么有非常好的品牌,有附加值,要么非常便宜,将产品做到极致,依靠实实在在的竞争。
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几个词出现的频次很高,包括:跨界、迭代、极致、免费等。互联网时代,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免费,事实上免费是为了不免费。通过免费,创造一个平台,更好地赚钱。“免费”思维,是智慧地主动放弃一些所谓的暴利性行业,并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打造打通自己的平台资源,寻找产业链里的价值创造商机。
3、互联网+促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很多客户里得到解决。在线的电子商务有大量的交易记录,这个记录对企业的资质、销售情况、生产经营状况等可以提供一些支持的信息。第三方支付亦是如此,很多客户是消费购物,客户购买商品的同时也提供了客户的消费量、消费习惯、信用等大量的累积信息,有助于实现信息对称,解决交易行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由于大量的小商家客户和消费者在线,贷款人很容易找到这些客户。同时,记录较为完善,计算机技术分析、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众多,可以低成本、快速地做出决定,是否实现借款。
关于道德风险的控制及其解决。当银行把资金贷给借款人以后,借款人需要正确使用借款资金,按照约定的用途规范使用,道德风险问题随之产生。互联网可以提供信息跟踪与支持,如进货网上交易纪录、买卖行为信息跟踪等。
但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讲,线上只是解决了一部分,他们还需要根据大量的线下信息做风险调查。在线下交易的商户,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通过线下的活动来完成和解决。有的客户线上信息足够了,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控制风险;但也有很多客户,他们在线上的信息比较少,尤其是交易记录比较少,这样操作就达不到目的。所以,互联网金融不能单纯说线上线下,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客户当中不同程度地采取不同的方式。
4、互联网+颠覆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模式
(1)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将被互联网打击。互联网+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打破了信息不对称,于是用户主权时代到来。原有供应链上的关键角色,零售商、分销商、品牌商等的权力在稀释,在衰退。价值链上的传统利益集团越来越难以巩固自身的利益壁垒,传统的零售霸权和品牌霸权逐渐丧失发号施令的能力,用户通过自媒体,建立和强化了这种自主权。
传统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赚的是人口红利的钱。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跟进,信息越来越对称,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红利也就越来越少了。同时,互联网+把传统渠道损耗效率的环节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都去掉了,让服务商和用户、生产制造商和用户更加直接地对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用户的喜好和各种信息可以快速地反馈给生产商。因此,依赖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2)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环节将逐渐被颠覆或边缘化。互联网+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零距离”, 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变成了平台经济,信息不对称演变成信息对称,信息的主动权原来掌握在企业手里,现在到了用户手里。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铺开,那些强制中心制的生产与制造方式将被取代;那些靠长尾、闭环效应实现壁垒或垄断的行业将被颠覆;那些靠中间环节获取利润的企业形态将消失;那些通过信息不对称和特殊方式建立的差异化优势将会消融。
(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既得利益将被清剿。工业时代,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毛利以支付营销、渠道、库存等费用,产品到达用户的成本巨大。互联网+使信息成本大大缩减,去中介化趋势日盛,渠道开始衰落。大量的商家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经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市场和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企业把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盈利。对于传统厂商来说,这种模式不可想象。
二、互联网+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
应该说,互联网+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上有着积极的作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但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看,在信息生产、传递、接收诸多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深刻的复杂性。信息对称和市场理想状态不会出现。
1、海量信息的无所适从
信息学专家做过实验分析,输入一个主题词,平均得到的信息有3万余条之多,海量信息让人无所适从。人们拥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其实是信息的更加不对称。非专业人士对专业问题往往缺乏认知,更倾向于接受听上去合理的结论,而不是去理解和认同推论过程,使得大量真实信息被淹没。在这个方面,互联网+变相催生了很多伪专业人士,更犀利的言辞,更好的外在形象,听上去似乎更为合理的结论,都会让人更乐意接受,但是这些未必是准确的信息。
以微博为例,大多数民众不具备谣言辨别能力,信息信任博弈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将选择寻找自己相信的东西去相信。在一些专业论坛上,也可以发现这个问题。譬如,现在很多人在母婴论坛上学习育儿经验,但碰到的问题是,对于同一个问题很多说法都截然相反,使得民众不知道该相信谁,最后还得去医院。
2、信息生产、传递、接收中的虚假信息
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充斥着虚假信息,包括不确定信息、错误信息、伪信息、垃圾信息、信息噪音、信息干扰等。在互联网+背景下,这些虚假信息更多,隐藏更深,范围更广,制造出更大的信息不对称。
网络传播着一个案例,颇有说服力。美国FBI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布了“十名通缉要犯”,10秒钟之后,一个中美洲居民发现其中一个是自己的邻居,然后立即“私信”给FBI,半小时后该邻居被抓获归案。这种现象可称为“瞬间聚合”,即信息传播方式导致的“警察与百姓的零成本接触”,从而彻底改变了“警察抓坏人”的模式!
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是警察部门的抗议和投诉。因为总是有不少人疑神疑鬼地、有意无意地把认为可能的嫌疑犯的信息都传输给警察部门,导致警察疲于奔命,而且效果奇差,大部分都属于无效信息。
互联网+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大家都拿自己相信的东西来验证自己的结论,过滤掉自己不愿意听到的东西。反过来进一步地验证了信息并不会因为互联网而变得对称起来,它只是增加了信息对称的可能性,而非提高了信息对称的实际数字。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线上不能囊括一切。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更为广阔的所有社会活动,线下活动和信息依然是很大的一块,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了。大部分客户需要大量的线下信息,做风险调查。而有很多商家和客户,他们在线上的信息比较少,交易记录也比较少。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活动来完成。互联网技术应用不能单纯说线上线下,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的主客体当中采取不同的方式。
3、信息主体之间的差异性
这里姑且不论信息主体差异的主观性,导致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为根本的,信息不对称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和信息参与主体之间的客观差异性。典型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投资者)和代理人(金融机构)因为目标不一致而可能出现激励不相容,表现为事前的逆向选择(如高收益的项目往往是高风险客户)和事后的道德风险(贷后风险)。
市场和信息参与主体的差异性是市场产生的基础。信息不对称只是构建人类风险认知的一部分因素,面对同样一种现象和同一种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背后反映的是参与主体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映在风险偏好、投融资需求等各方面,这就需要专业机构进行风险的识别、定价、监测和管控,信息不对称反倒是金融中介产生的一个因素。
如果没有好的监管,中介产生后,往往又会利用甚至制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来牟利。这样又会产生和出现新的问题。如果考虑群体差异,将更为立体和复杂,信息永远不可能对称,无论借助任何渠道,仅传播渠道平行化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4、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大有颠覆人们以往消费方式的势头。只是,电子商务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更便捷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时更加突出。
C2C各大交易网站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些许瑕疵,从产品质量到售后的退换货服务,消费者时有诟病。
在C2C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消费者获得信息的方式大体有三种:商家的商品展示、消费者同商家的交流、已购消费者的评价信息。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流是有限的,可以说仅限于相关网站的交流平台。在交流的过程中,消费者无法对商品进行切实的体验。由于商家追求利润的本质驱动及私有信息的存在,在信息交流中,商家可能会隐瞒相关信息或关键信息,甚至向消费者传递虚假信息,使消费者做出可能的逆向选择。此类事件出现的频次似有增多的趋势。
已购消费者的评价信息方面。应该说,之前购买同样商品的消费者,他们对商品的使用评论,体现了较为客观真实的商品信息。但由于消费者消费层次、素养素质、角度的不同,商品评论五花八门,时常缺乏有效信息。更有甚者,由于交易平台制度和管理的缺失,不良商家通过购买用户评论和刷信誉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商品的虚假信息,产生可能的道德风险。
诚然,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都有关于退换货的规定,可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首先消费者要和商家进行协商,包括退换货以及运费的问题,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如果消费者与商家协商无果,消费者需要向电子商务网站提请调解。此时,网站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关的商品证明,而此证明需要消费者通过经销商或工商部门鉴定来获得,难度不小,还需要消费者花费时间和金钱。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权,但法律途径会使消费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买到劣质商品选择忍气吞声的例子并不少见。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的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降低了消费者的忠诚度,甚至使消费者对相关购物平台失去信心,最终可能导致电子商务市场的萎缩,制约电子商务市场和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这显然是各方都不愿看到的。
[1] 李光斗.移动互联网颠覆信息不对称理论[N].第一财经日报,2014-06-13.
[2] 王丽娟.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信息不对称[EB∕OL].腾讯科技网,2015-04-28.
[3] 王科进.互联网促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EB∕OL].和讯网,2014-05-10.
[4] 陈荣.网络上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模式都会消失[EB∕OL].网易科技报道,2015-05-18.
[5] 互联网是否降低了信息不对称[EB∕OL].经济论坛-天涯论坛,2014-02-03.
(责任编辑:李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