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金元词》校读摭遗*
——兼谈金元和韵词的文献价值

2016-12-29倪博洋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2期

倪博洋



《全金元词》校读摭遗*
——兼谈金元和韵词的文献价值

倪博洋

摘要:《全金元词》偶有瑕疵需要匡正,2000年版《订补附记》虽称补遗之集大成者,然而犹有未备之处。文章从检文字、查词律、读小序、凭词理等几个方面补充了一些零散的校例,以助《全金元词》终成完璧。另外,和韵词是一种特殊的词体形态,由于其所具有的韵脚确定性与词人群体性,导致其在校勘与辑佚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值得我们重视。

关键词:《全金元词》;校勘;和韵词;文献价值

唐圭璋先生所编之《全金元词》是治金元词之文献渊薮,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然惜于有所讹漏,白璧微瑕,颇令人叹。故自上世纪以来,不少学者作了校订补苴的工作。中华书局2000年版重印的《全金元词》后附有唐棣棣、卢德宏的《订补附记》,成为之前学者总结之大成。而2000年后亦偶有学者再为《全金元词》进行订补,其特点是多以单人为线索。好处是以单人入手可全面梳理其版本源流,全面细致地进行校勘,故可于文中考见功力。然而,其缺点亦是仅以单人为限,难以全面覆盖。故而订正《全金元词》仍为重要的文献工作。笔者于阅读《全金元词》之时,偶有拾掇,聊系于此,以冀助成其事。另外,和韵词作为一种特殊词体,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需单独表出稍作检讨。我们以校勘方法为纲,所用底本为中华书局2000年重印本,为行文简便,词出于是书者仅列页码、词牌后首句仅标前四字。

一、检文字之微瑕

《全金元词》词文献来源既多,收取网罗又富,故而偶尔会发生文字上的错误,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时遇到难解之处,应及时检核众本,不要曲为之说。

第66页李俊明《满江红·漠漠愁阴》过片“寒欲退,刘义笔”之“刘义笔”不文,我们知道唐人刘叉有著名的《冰柱》与《雪车》诗,查唐氏所据底本《彊村丛书》本《庄靖先生集》正作“叉”。①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版,第1348页。

第142页段克己《月上海棠·住山沽计》首句“住山沽计宜闻早”之“沽计”不词,考《彊村丛书》本此词作“活计”,②同上,第1393页。当改。又该句韵脚“早”151页段成己和韵词作“好”,俟考。

第143页段克己《月上海棠·闲人不爱》首句“闲人不爱春拘管”扞格难通,检《彊村丛书》本“爱”作“受”,③同上,第1393页。则句意显豁。

第143页段克己《鹧鸪天·千尺长虹》尾句“一老曾无郤少时”,无义。按“郤”当为“却”之讹,“却少”即为“返少”,考《彊村丛书》字正作“却”。④同上,第1393页。

第651页王恽《水龙吟·两株云锦》“银红高高”句无义,检《彊村丛书》本作“银银釭高照”,⑤同上,第1348页。当据改。

第656页王恽《酹江月·遗台树老》“只恐花飞春减郤”句“减郤”不文,《彊村丛书》正作“减却”,①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第1341页。当据改。第686页《眼儿媚·桑榆晚景》“闲云郤恐”句同误。

第665页王恽《木兰花慢·浩鱼龙泺》首句“浩鱼龙泺海”之“泺”无义,考《彊村丛书》本作“滦”,②同上,第1347页。或当据改。

第674页王恽《玉漏迟·浙江江路》“南飞鸟鸟”句不文,当从《彊村丛书》本作“乌鸟”。③同上,第1454页。

第685页王恽《秦楼月·华阳阁》过片“挂香和雨风吹落”不文,《彊村丛书》本作“桂香”,④同上,第1462页。正扣住题旨“中秋”二字,当改。

第729页张弘范《木兰花慢·混鱼龙人》首句“混鱼龙人海”无义,底本《四印斋》本同误,当从《历代诗余》卷七十二作“入海”。⑤沈辰恒等编:《历代诗余》,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版。

第738页姚燧《玉漏迟·溯丹青未》“间流尽人间”之“间”无义,当从《彊村丛书》本作“问”。⑥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第1447页。

第744页燕公楠小传云“生于凉祐元年(1241)。”“凉祐”非年号,当为“淳祐”。淳祐元年正是公元1241年,“凉”“淳”形近而讹。

第815页曹伯启《水调歌头·攀鳞年少》“多事蜂衙蜂穴”句,蜂巢言“衙”则可,言“穴”则不可。考《彊村丛书》本作“蜂衙蚁穴”,⑦同上,1510页。当改。

第817页曹伯启《清平乐·寄徐都司》首句第三字不成字,当据《彊村丛书》作“譍”。⑧同上,1512页。

第819页曹伯启词出处“兹另据景元本漠泉乐府校订”,“漠”为“汉”之讹。曹伯启集名《汉泉漫稿》。

第848页白云山翁《水调歌头·忆分司时》尾句“飞舄颇通元”,“元”为避康熙讳改,依例当改回“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河南通志》正作“玄”。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二九六·地理类》,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87页。

第884页王旭《水调歌头·漱齿汲寒》“己喜酒尊冽”,“己”当依底本《彊村丛书》本《兰轩词》作“已”。⑩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第1570页。

第937页吴镇《酒泉子·百亩胥峰》尾注落款云“梅花道人饶劝缘”,“饶劝缘”于义未安,《梅花道人遗墨》此处径作“劝缘”,《六研斋笔记》引作“镇劝缘”,⑪李保阳等点校:《六研斋笔记·紫桃轩杂缀》,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200页。镇为吴镇自称,当据改。

第1116页邵亨贞《东风第一枝·乱雨敲窗》过片“门正掩、暮帘仨静”句“仨”字不文,底本《四印斋》本同。考阮元《宛委别藏》本《蚁术词选》“仨”字作“乍”,>⑫阮元辑:《宛委别藏·蚁术词选》,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0页。宜从。“仨”“乍”形近而讹。

二、审格律之未安

作为合乐文体,词律尚严早已成为词学界之共识。以词律为范,可以有效查出词作问题之所在。其功用所在,一是查是否脱字衍字,二是审句读是否正确。本文词律皆从《词律》《钦定词谱》《词系》诸书,不再一一标明。另为了叙述方便,本节引词皆引句末标点。

第5页吴激《木兰花慢·中秋》过片云“长安底处高城”,检《词话丛编》本《吴礼部词话》云“《木兰花慢》,柳耆卿清明词,得音调之正”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1页。并谓吴词“不失此体”。按柳永“清明词”为《木兰花慢·拆桐花烂》,过片为一韵句,且第二字为赘韵,而《吴礼部词话》引吴词正作“长安。底处高宽。”与柳词句法合。《全金元词》本标点文字均当据改。

第649页王恽《水调歌头·樊川吾所》“羁绁在鹰韝、”依律当改为句号。“韝”,《广韵》“古侯切”,①陈彭年编,周祖谟校:《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16页。恰与“俦”“流”“楼”等叶韵。

第652页王恽《水龙吟·空斋寂寞》“须臾云扰好是东君,”当依律于“扰”下加句号,以和“悄”“槁”等叶韵。

第668页王恽《喜迁莺·五更残梦》“倦客芳悰。”依律非韵,且“悰”为平声,与“梦”“送”等仄声韵不叶。句号当改。

第716页张之翰《沁园春·有手拿云》“但一回,相见,”当删去“回”下逗号。

第727页卢挚《摸鱼子·为君歌》首句“为君歌岁寒亭子,”当依律在“歌”下点断。又“湘弦赴节。”依律当改逗号。

第748页张伯淳《临江仙·寿程雪楼》首句依律脱一字,当据程钜夫《楚国文宪公雪楼程先生文集》卷三十于“昼”下补“永”字。

第749页张伯淳《摸鱼儿·采黄花》首句依律应在“采黄花、自斟清醑”下加句号。

第760页刘敏中《水龙吟·物齐各自》过片“借问此峰谁得。”依律非韵,且“得”为入声,与“大”“黛”等不叶,当改逗号。

第814页曹伯启《水调歌头·山林隐君》下片“身世何物,野渡一横舟。”依律少二字,检《彊村丛书》本《汉泉乐府》作“悠悠身世,何物野渡一横舟”,②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第1510页。《全金元词》脱“悠悠”二字。

第817页曹伯启《水龙吟·高楼壮观》“菊径新秋柳谿薄暮”,当从“秋”下加逗号。

第826页陆文圭《金缕曲·代送同僚》“听儿童歌谣德政,”当在“童”下点断。

第829页吴存《水龙吟·陶公三尺》“看千帆霎时风力。”“倩何人小拂朱弦,”皆为上三下四折腰句法,当于第三字下点断。

第830页吴存《水龙吟·无端梦醉》下片“半面妆风流仍绝。”当于“妆”下点断。又煞拍“倩何人报与广平,渠不解心如铁。”实与苏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同一句法,标点亦当相同。

第832页吴存《水龙吟·琵琶亭下》“趁轻风径上蓬莱顶”当于“上”字下加逗号。

第836页蒲道源《木兰花慢·八旬今又》过片“近闻迎驾到金门”句,“闻”下当加句号。

第841页袁易《江城子·烂铺蜀锦》“燕来时,”依律当改句号。

第842页所有《南柯子》九字句均当重断为上六下三。

第851页朱晞颜《洞仙歌·人生八十》“问阿母西池底事时来,”依律多一字,检底本《彊村丛书》本《瓢泉词》知“事”为衍字,③同上,第1430页。应作“问阿母西池底时来”。

第853页《满庭芳·寒压衾绸》“恐琼楼玉宇,”依律少一字。检底本《彊村丛书》本《瓢泉词》知“恐”上脱“只”字,④同上,第1431页。当为“只恐琼楼玉宇”。

第853页《八声甘州·向青泥坊》“任俗子卧之楼下,”当于“子”下点断。

第872页张玉娘《小重山·秋入瑶台》过片“眉月画应慵瘦臞□对镜”句,当于“慵”下加句号。

第875页王结《贺新郎·久坐林泉》“谁为湘娥传语”句依律少一字,检底本《彊村丛书》本《王文忠诗余》知“为”上脱一“倩”字,⑤同上,第1602页。故此句当为“谁为倩,湘娥传语。”

第876页王结《贺新郎·挟策干明》下片“记千古南华妙语”句“古”下当点断。

第879页周权《朝中措·西风袅袅》过片“平州柿栗满区瓜。芋野路斜斜。”当依《朝中措》格律重断为“平州柿栗,满区瓜芋,野路斜斜。”

第895页张埜《念奴娇·水风清暑》“雪艳明秋琼肌沁露”当依律于“秋”字下加逗号。

第910页张雨《瑶花慢·筛冰为雾》“看洗出宫柳梢头”当于“出”字下点断。

第936页吴镇《酒泉子·万寿山前》“空翠风烟”句依律当为五字句,按吴镇《梅花道人遗墨》作“空翠锁风烟”,①吴镇:《梅花道人遗墨》,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清仁和赵氏小山堂钞本,1970年版。当据正。

第940页洪希文《清平乐·风车》过片“谁言天籁难移”未空两格。

第997页张翥《六州歌头·孤山岁晚》,《全金元词》以为平声麻韵字与仄声鱼模韵字分别押韵,非是。考仄声韵字皆非韵脚位置,且用字无规律,亦非暗韵。故“去”“主”“处”“度”“语”五字下之句号皆改逗号,又“重呼酒。”“摘琼朵。”亦改逗号。

第1008页张翥《忆旧游·重到金陵》“凤去荒台。”句,依律句号改逗号。

第1014页张翥《孤鸾·江皋空阔》“便梦断瑶台春思愁结”句,当于“台”字下加逗号。

第1015页张翥《江城梅花引·玉儿睡起》“宜与云鬟双插倚妆楼”,当于“鬟”下加逗号。

第1034页赵雍《木兰花慢·恨匆匆赋》过片“别来旬日未曾过,”逗号当改句号。

第1054页宋褧《水调歌头·登车就长》“咫尺天南北”句,依律少一字。检《彊村丛书》本《燕石近体乐府》,此句正作“咫尺天南地北”②同上,第1662页。,当补“地”字。

第1077页梁寅《木兰花慢》“何便寻归路”句,依律少一字。检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新喻梁石门先生集》作“缘何便寻归路”,③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6册,第426页。当据补。

第1088页舒逊《感皇恩·述怀》“漫漫长夜扣角。长歌方觉”两句,“角”依《感皇恩》律非韵脚,又与上文“悲壮山城数声角”韵重,当重断为“漫漫长夜,扣角长歌方觉。”

第1112页邵亨贞《摸鱼子·遍乾坤》“门剥啄何须问”,依律脱一字。当据《四印斋》本《蚁术词选》于“门”下补“前”字。④王鹏运辑:《四印斋所刻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92页。

第1128页柯九思《柳梢青·璚散残枝》过片“春移别树相期,”依律当改句号。

第1143页李时《木兰花慢·忆兰亭佳》“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句,依律句前少一领字。检《金石萃编补正》“莫”上正有“甚”字,⑤方履籛:《金石萃編補正》,清光緖二十年(1894)石印本。当补。

三、考小序之难解

词下小序作为词的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有效的背景信息。然由于其无词律可循,故而断句尤易致误。

第34页王寂《南乡子·绰约玉为》小序“出乐府,缥缈人作累累驻云新声”句,当断作“出乐府缥缈人,作累累驻云新声”。

第800页陈栎《水调歌头·殿闻微凉》小序“分赞江西,地千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按此数句为骈文,当依四六文法重断作“分赞:江西地千里,推吉水为名州;斗南公一人,擢高才而上佐。”又下文“用旌抃手,”当改句号。

第801页陈栎《满庭芳·偻指中秋》小序“此康节翁,极言天下之清致也。”去掉逗号。

第942页洪希文《沁园春·农乐丰年》词后尾注“汉文帝纪,初为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剖,竹分符各,留其半”断句误。“竹使符”是专有名词,见《汉书》。故当重断为“汉文帝纪:初为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剖竹分符,各留其半”。

第1115页邵亨贞《花心动·东阁何郎》小序“持行卷来,求孙果翁卫立礼洎予皆和”,“来”字下逗号当移至“求”下。

四、辨词理之不通

校勘之法素有理校一名,对于词这种文体来说,这里的“理”不仅包括字句文意之文理,还包括格律韵脚之“词理”。与上文第二节不同,此处依词律找出的文字龃龉并无版本可依,⑥当然,限于笔者才识浅陋,此节所举诸例或存在本有底本可证而一时失察者。唯据理校。如第138页段克己《大江东去·悲哉秋气》“落叶长安,雁飞汾水”句,段氏他词此二句皆作对偶,而此句上联“落叶”为偏正结构,“雁飞”为主谓结构,对仗失工。则上句似宜作“叶落”。而检底本《彊村丛书》本,此句正作“叶落”,①朱祖谋辑校:《彊村丛书》,第1390页。知理校之可凭。此例恰有底本可考,但移于无版本依据者,则相当危险,需要慎重。

第9页蔡松年《满江红·老境骎骎》“慰子心目”句,“子”于律当为平声,或宜作“慰予心目”。另有两处旁证,一是同页《满江红·半岭云根》词,同位置正为“慰予心目”。蔡松年在填词时常于同调同句之处用自己所作成句,如第7页《水调歌头·云间贵公》煞拍二句“醉墨蔷薇露,洒遍酒家楼”又见于第8页《水调歌头·玻璃北潭》结尾。又“倦游老眼”分别为三首《念奴娇》之起句。二是从此词章法来看,上半片言“我”,下半片及人,前边之“老境骎骎”及后面之“犹喜平生佳戚友”皆是自道之词,则作“子”于义未安。

第928页张可久《绿头鸭·胜花时》“临风渺予思”,依律少一字,似当补为“临风□渺予思”。

第759页刘敏中《沁园春·簿领埃尘》“白璧难迂”句扞格,“迂”当为“汙”之讹。

第761页刘敏中《摸鱼儿·莫相疑》“应笑我心,更欲谁安住”句,当依《摸鱼儿》律改作“应笑我,□心更欲谁安住”,“心”上似阙一字。

第798页欧阳龙生《沁园春·玄子来前》“汝母慈仁有儿”句,依律脱一字。

第986页许有壬《沁园春·采诗洹水》云“采诗洹水,清秋兴来,不暇求工。致行云流水,虽违高古,亦无浮丽,更有佳人。韶音同韵,芝兰同气,笑高山□□□中。宰相倡酬,余力判酒,政兼花事。休教阮家三品,但身闲便下缺”,以“工”“人”“中”“事”等为韵,不仅平仄通押,而且韵腹相距甚远,说明其中必有问题。按词后注云:该词据“周泳先据至正集七十九,补许有壬残词”,周氏《唐宋金元词钩沉》即录作《沁园春》,与唐书合,故须进一步追溯底本。今检《北京故宫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至正集》卷七十九,该词在《水龙吟》第八首“半生人海风波”下,且前有序号为“九”,②《北京故宫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95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第402页。足见其调也应为《水龙吟》。而再细审则今剩余半阕恰好与第八首用韵相同,当是次韵词,故应重断为:

采诗洹水清秋,兴来不暇求工致。行云流水,虽违高古,亦无浮丽。更有佳人,韶韺③“韺”,《全金元词》作“音”,误,据清抄本《至正集》改。又下文“山”前“高”字衍,据清抄本《至正集》删。同韵,芝兰同气。笑山中宰相,倡酬余力,判酒政、兼花事。休教阮家三品,但身闲、便□□味。□□□□,□□□□,□□□贵。□□□□,□□□□,□□□地。□□□□□,□□□□,□□□醉。

第1035页王国器《菩萨蛮·冰鉴悬秋》“芙蓉一朵溥秋露”句,“溥”字无义,疑当作“漙”字。

第1102页邵亨贞《昭君怨》首句“江外谁家双浆”,“双浆”不文,且“浆”字为平声失律,疑当作“桨”。

第1114页邵亨贞《风流子·芙蓉秋水》“怅犹记浔江夜留客”句,依律当在“记”下加逗号。

第1130页何景福《虞美人》“载将离恨上杭州”句,依律阙两字,似当标为“□□载将离恨上杭州”。

陈垣先生早已指出,理校之法“需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④陈垣:《校勘学释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48页。本文难称“高妙”,仅可举寥寥数例,以询高明,以俾不至陷于“危险”之境。

五、其他

除了以上有规律的错误类型,还有几种疏漏虽也在校勘学上常见,但数量颇少,此处一并叙及。

第795页程文海《点绛唇·短梦惊回》,互见于778页刘敏中词中。按程词出处为《永乐大典》引《程雪楼集》,刘词出处恰好也为《程雪楼文集》。考刘词序云“辄有小词,录奉一笑,且以寄企响之意云,刘敏中上”,知此词为刘赠程之作,故收于程集中。程文海名下当删此词。

第1126页岳瑜词未写出处,此词来源为《玉山名胜集》卷八。另据《玉山名胜集》,“岳瑜”当为“岳榆”。

另外,《全金元词》出版后,诸家陆续有所匡正。其成果不仅体现于2000年版的《订补附记》,还被中华书局再版时所吸收,中华书局编辑部对一些标点、文字错讹做了挖改。如张朝范先生指出“六七上李俊明〔清平乐〕(“青云得路”)词,首句作句,应是‘青云得路。’”①张朝范:《全金元词》校读,《文献》1996年第3期。考2000年版《全金元词》,此句下正为句号,且可见挖改之迹。这里再聊举数例:

第44页《乌夜啼·淡烟疏雨》“人不住。花无语。”两个标点挖改,原为逗号,更为句号。

第67页《清平乐·锦堂寿》首句标点挖改,原为逗号,改为句号。

第606页《满庭芳·燕寝凝香》过片“老来”句标点挖改,原为逗号,更为句号。

由此可见,中华书局编辑部对于文献整理之耐心细致与学界成果之把握吸收。此举确实方便了后来人对于《全金元词》的利用,然而,这里不妨“吹毛求疵”一番,指出稍显不妥之处。一是标点挖改与《订补附记》冲突。如:

《订补附记》云四页下栏六行“水如天”下逗号改句号,然2000年版此处正被挖改成句号。

《订补附记》云五九八页下栏九行“凭”下逗号改句号,然2000年版亦被挖改成句号。

这样《附记》所言便无着落。这种情况或当在挖改处补充说明,或径自删去《附记》之言,以显示体例之统一。

二是挖改偶有未安之处,如第1058页《摸鱼子》“应念诸孙莽卤”句,句号被挖改为逗号。然此句依律当入韵,又“卤”与“去”“伫”等正可通押,作逗号误。这说明凡涉及改动,需认真思考。虽然这两类情况为数极少,但对于中华书局这种老牌权威出版社仍不妨“苛责”一番。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其他学者所据版次不同时,也会造成如《订补附记》般言无着落的局面,如李向军《〈全金元词〉·刘秉忠词校正补遗》一文对刘秉忠词校勘甚见功力,然言“0612·7《临江仙·海棠》”“便便是徐熙相对染”多一“便”字,②李向军:《〈全金元词〉·刘秉忠词校正补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1期。考2000年版《全金元词》正作“便是徐熙相对染”,此为再版时有所挖改。由此可见,我们在订正古籍整理本之时,还要考虑到再版的改动情况。

六、金元和韵词的文献价值

和韵词是词作的一种特殊形态,从词学史来看,和韵词是一种交游词体,或用于士大夫彼此唱酬,或向古人致意,其特点一是韵脚的唯一性,二是创作的群体性。而跳出词学史从文献角度来看,这两个特点就决定和韵词具有独到的文献价值。就前者来说,当两首词韵脚不同时,其中一定存在文献问题,因而通过和韵进行校勘可信度相当高。如:

第635页白朴《沁园春·千载寻盟》过片“龙蛇。起陆曾嗟”句,张翥1003页和韵词作“从渠梦蝶疑蛇”。按《沁园春》词牌,句末为入韵处,然而两句韵脚分别为“嗟”“蛇”,或可推测张翥所见白词此句作“曾嗟起陆龙蛇”,这样就可补充一条白朴词的版本信息。

第722页陈思济《木兰花慢·望西南之柱》“神仙。旧家洞府”句,同页赵若秀和词为“岩前。旧遗仙迹”。“仙”“前”虽下同加句号,然而字不相同。又金元词用韵,两个先天韵字不应与寒山韵的“寒”“山”等韵脚押,知皆当删去逗号。③这里的“先天”“寒山”指《中原音韵》韵部,金元词用韵状况可参考鲁国尧:《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鲁国尧自选集》,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又723页刘元、李德基两首和词此处亦不入韵,亦为旁证。

第770页刘敏中《蝶恋花·多病多愁》为次韵词,其“梦觉绿窗花影畔”句,当据同页所和之前词韵脚“榴萼尚含红一半”更订。

第814页曹伯启《水龙吟·匆匆沙际》过片“自要看时拨置。”句标作句号,然而此词小序称“用史药房韵”。考826页史词作“别有留春去里。”尾字不同,知此两句皆不入韵,当改逗号。复按《水龙吟》律可知此两句正非韵脚。

第1100页载有邵亨贞和赵孟頫页词10首,其《点绛唇·扰扰行藏》末句作“青眼何曾昧”,然804页赵词作“不受风尘眯”,二字必有一讹。检日早稻田大学藏城书室藏版《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其字正作“昧”,当改。

第1100页邵亨贞《江城子》“步跹跹。憺忘言。”两句,804页赵词作“淡无言。带翩跹。”两句位置相反,知邵亨贞所见赵词词序如是。

中国文学素来有“知人论世”与“以史证诗”的传统,即强调文学研究要结合写作背景,而现代文论也有还原原始语境的要求。和韵词的第二条性质——群体性文学行为,就决定作者在创作时会发生群体互动。不同作家的同一和韵词的小序与内容有时会从不同侧面共同勾勒出一次较为完整的和韵活动。这样便可以在进行文学研究时提供必要的文献背景信息,如:

第142页段克己《月上海棠·和答杨生彦衡》,仅从该词内容上并不能看出写作背景,仅可将写作时间确定到秋季。而段成己第151页和词小序云:“重九之会彦衡赋词侑觞,尊兄遯庵公与坐客往复赓歌,至于再三,语意益妙,殆不容后来者措手。彦衡坚请余继其后,勉为赋之。”其中提供了两条信息:一是段克己词的创作时间明确是重九之会,段词可以归入重九词这一节令词类别。二是杨彦衡的《月上海棠》词被段克己“往复赓歌”,不仅与克己词“人未老,且任高歌对酒”相映证,点出段克己疏狂豪宕的形象;还提示我们,在词渐露衰态的金元之交,《月上海棠》是可唱的。这是重要的词乐资料。

第962页许有壬《摸鱼子》“买陂塘”组词,在序中言“明初赋摸鱼子寿予,既次其韵,而可行塘成,和之成什,衰病技痒,亦足为十首”,仅提到为“可行塘”——许有孚之堂而作、和马熙韵、自己“衰病”三条简单信息。而许有孚在同样的和韵词前做了一篇文字清丽工整的词序,其可以补充的背景是:其一,介绍“可行塘”即是圭塘。许有壬以之命名自己文集曰《圭塘小稿》则可见其在许氏心中地位,那么专门记叙此塘的《摸鱼子》自然不能平平放过。第二,阐明此词写于至正戊子年(1348),许有壬时已64岁,故可称得上“衰病”。第三,解释了《圭塘欸乃集》的文献性质,即为诸人唱和之作,且由有壬命名。第四,说明唱和之时正是有壬寿日,这样在读有壬词时不当仅看其自托衰病的谦词,还当注意其喜逢寿日,园佳友贤的兴致昂扬一面。

而如果所和之人乃后世无名之徒,资料零散、生平不显。那么和韵词记录的信息便成为记录该词人生平的珍贵材料,如856页朱晞颜《水龙吟》,小序“简周晴川教授会饮和韵,其兄晴山,有吹壎吹篪词稿”,860页周玉晨下生平就径称“玉晨字晴川,朱晞颜瓢泉吟稿中有与周晴川兄弟会饮词”,将朱词小序稍作剪裁便纳入周玉晨简介之中。周玉晨生平资料颇少,《古今词话》称其为周邦彦从子,《御选诗余》称其为邦彦从孙,皆不可从。唯《古今词话》引《松筠录》称周为宋之遗民,与朱晞颜时代对照,或当可信。

总结来看,和韵词的“证史”似乎仅仅是日常琐碎之事,对于正史似少有匡补。然而就文学史而言,和韵词能够较为有效地补充背景信息,一方面有利于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心态,另一方面又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后一方面还能为研究文学发生提供材料。

另外,和韵词的互动性质会使其有时存留有价值的辑佚线索,即当原词亡佚时,和词或许会保留有若干文献信息。如:

第763页刘敏中《玉楼春·清官厨撰》词序,记载有“次韵,答赵签事学子温来词末句云,天教酒禁几时开,准拟与君同一醉。”①按“答赵签事学子温来词末句云”当中间点断为“答赵签事学子温,来词末句云”。今赵词已佚,唯靠刘词词序保留两句,故此两句佚词当补入《全金元词》中。

这种直接记录所和词词句的情况,可谓可遇而不可求。更多的是和韵词仅仅记录了所和之人的姓名,这样也可以为我们在辑佚时提供若干线索,甚至对词学史研究也有助力。如《全金元词》仅收有高士谈《玉楼春》《减字木兰花》《朝中措》《好事近》四首小令,而蔡松年词有《汉宫春·次高子文韵》和《蓦山溪·和子文韵》《渔家傲·和子文韵》《浣溪沙·春津道中和子文韵》和《满江红·和高子文春津道中》等和词。其文献价值在于为我们寻访高士谈佚词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信息(韵脚与词牌)。施蛰存先生早已作过类似的辑佚尝试,施先生因《蚁术词》多有唱酬,而据和韵词以考词人姓名,洵具卓识。其以和韵词序系人,共得“都十二家,词三十一阕”,①施蛰存著,刘凌、刘效礼编:《施蛰存全集》第10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65页。可见和韵词在辑佚上之效用。

综上,我们一方面补充了《全金元词》的几条疏失,一方面从校勘辑佚等方面讨论了和韵词的文献价值。然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第一,如何进一步完善《全金元词》以纪念唐圭璋先生的丰功伟绩。第二,如何将对《全金元词》的校勘方法运用到其他词学文献甚至一般古籍整理中去,这是远比本文有价值的问题。

【责任编辑郑慧霞】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金元词学文献综考”(项目号:09YJA75104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倪博洋,南开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词学与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