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动画:“中国梦工厂”转型记
2016-12-29姚音
文 /姚音
原力动画:“中国梦工厂”转型记
文 /姚音
中国最大的本土游戏美术外包公司,是如何坚决转型为原创IP工厂的?
“你觉得富士康能变成苹果吗?”原力动画创始人,CEO赵锐恐怕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第一轮融资时投资人抛给自己的那个质疑的眼神。
“2011年做第一轮融资的时候,我们给投资人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谈我们成熟的外包生意,未来可以扩充至上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家本土游戏美术外包公司,这个基于原力已取得的成绩,投资人很买账。而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希望谈的是第二个故事,即原力有一天能够成为像皮克斯或者是梦工厂这样的公司,并手握大量有价值的娱乐内容产品……”赵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然而对当时的投资人来说,一家外包公司竟然流露出转型原创IP工厂的野心,这太疯狂了。
“你需要拿到一个好莱坞的大项目,证明给我看。”结束时,投资人甩下一句话,转身离开。赵锐知道,如果不去尝试,再美好的未来也与原力无关。几周后,他带着两三个同事来到好莱坞。“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如何迈出去第一步,让别人相信你能做到。”
好莱坞的“闯入者”
16年前的1999年,赵锐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创立了原力动画。当时整个中国的游戏动漫行业已是一片红海,同行竞争长期徘徊在产业底端,依靠海外发包挣取劳务费,议价空间相当有限,更别提在原创能力上的话语权弱势了。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和大多数行业初创公司一样,原力做了很长时间的游戏外包,为全球的游戏厂商提供美术制作和动画制作服务,先后承接了几个游戏类产品的动画制作工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极品飞车16:亡命狂飙》《侠盗猎车手5》等顶尖电脑游戏,原力慢慢成长为同行眼中中国最好的游戏动画外包公司,不仅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毛利率甚至一度达50%。
然而,当赵锐一行初到好莱坞,所有的动画制片人面对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他们的回答都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在问:你没干过,怎么证明你能干?但我的答案是,不让我试一下又怎么证明我不可以干?”徒有一身热忱与能耐无处施展,赵锐突然意识到,尽管原力在当时的专业领域已小有名气,但在大洋彼岸的海外动画电影市场,作为“闯入者”,原力想拿到第一单仍然非常困难。
兜兜转转之间,赵锐不停地找人“聊天”,了解这个生态圈的运转模式。无独有偶,一位帮梦工厂寻找团队的外部制片人打来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尝试一下电视版动画片《驯龙记》(即电影《驯龙高手》的电视剧续作)。电视版年龄层次定位较低,商业模式也更传统,面对难得的机会,赵锐决定一试。一个月后,原力动画参加了该剧动画制作的全球比稿PK,从6家参赛公司(包括美国、加拿大和韩国)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然而即使如此,梦工厂还是很疑虑,为此还特地派人到原力公司作实地考察,最后的结论是:“你们靠自己做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派人来教你们。”
最终,原力如愿在好莱坞接下了第一单,成为《驯龙记》的背后制作团队,随后凭借《驯龙记》的成功,原力的两位艺术家还入围了有“动画界奥斯卡”之称的“安妮奖”提名名单,证明了原力具备转型动画电影IP原创的能力。
在赵锐看来,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尽管合作的过程很坎坷——原力仅在《驯龙记》的动画制作上就投入了上千万元的学习成本,但也因此围绕动画电影原创这一目标,建立了自己的团队,有关内容制作的流程经验也一点点完善起来。“我们投入的这些资源和成本终有一天可以变现。”
原创IP公司的价值
《驯龙记》动画片第一季获得了美国的安妮奖,原力公司也在好莱坞拥有了一定知名度,慢慢立稳脚跟,《驯龙记》成为了在动画历史上最接近电影质量的动画片。原力甚至因此还获得了知名动画工作室的收购邀约。由于经验不足,合并的事儿最终没有走下去,然而却让赵锐第一次意识到了生产的力量。
“动画团队的工业化生产到底有没有价值?有可能,关键看你怎么做。如果你的工业化生产线建立在一条自己可控的完整链条之上,并且这个生产线是很难被复制的,那么有一天你就可以反过来在食物链里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赵锐看来,这才是原力动画实现转型的最佳时刻。
要与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成为平等的生意伙伴。循着这一思路,赵锐越来越重视原力的生产线价值。他发现,在好莱坞的动画电影领域,主流的电影公司从来不采用外包的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恰恰就在于原创动画电影的高难度与制作复杂性决定了其必然是一个体系性的生产过程,需要团队持久的打磨,绝对不可能靠挖几个动画高手得以完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最强调的是对制片和电影运作的管理,对于上百人在一起干一件事儿的管理。从中间的数据,到人员开发过程、流程的管理,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那么,如何在坚持高品质的情况下保持生产线或者是工业化的能力?或者说,回到本文开头与富士康的对比,二者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赵锐这些年来一直在思考答案,“如果苹果不找富士康做,我相信产能上肯定会有影响,但它还是可以找其他的供应商公司。但是一部动画电影,所有的元素都得自己生产、组装,这条生产线的价值超乎所有外包公司的想象。”
关于外包公司如何转型原创,赵锐认为最大的收获仍在于看清了原创IP公司之于动画行业的价值。
首先,无论是从外包公司转变成一个原创IP的公司,还是创立之初就直奔原创能力而来,能否掌握行业内钳制他人的核心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电影行业是一个对人和资源高度依赖的行业,资金、组织、制片以及推广运营,每个环节都相对自治;而在动画领域却相对简单,“因为在动画领域中,公司的价值要高于真人电影里的价值,因为我们没有演员”。
其次,不同于实拍电影火了成就的是导演和演员,一部动画电影所有的IP最终仍然是归结在动画公司里面,大家通过作品最终记住的是皮克斯和梦工厂这样的公司品牌,而不是动画导演,所以做动画原创IP,公司化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
延续IP价值拒绝“撞大运”
在中国,动画IP成功的偶然性非常强,《喜羊羊》系列火了,《熊出没》系列火了,但没有多少观众知道它们背后的动画公司是谁。但是,对比海外,只要打上皮克斯或者梦工厂出品的logo,就等同于作品获得一定的品质保证。所以,当国内IP淘金热不断升温,相关交易屡创新高时,很多人却忽略了少数IP火热背后的偶发性,且并不具备可复制性,更难以维系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对于投资人而言,判断哪个IP会火简直也像“撞大运”,不确定因素太多太复杂。而基于已证实的工业化创制能力,赵锐认为,利用强大的生产引擎,树立一个原创IP的公司化品牌,其成功可能性远远高于单一产品的胜算。
“当一家公司所有的生存和价值都倾注在一个未上市的IP产品上,如果这个IP不火,公司运营的风险会非常大。原力的发展不会因为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发生大幅度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发展理念。”去年下半年,原力动画以10亿多元人民币的估值成功吸引到腾讯旗下产业基金的投资,数月之后,乐视和微影又完成对原力的新一轮投资。借助产业强强联合,赵锐马不停蹄地将原力的生产线排到了2018年。“每年按怎样的节奏,主打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这些已经是制订好的计划。”赵锐说,借助公司已有的生产能力,同时制作、推进多部电影,分散投资风险,以公司整体实力对战IP单兵作战,是原力和国内传统动画公司不一样的打法。
赵锐自创业之初的目标就非常明确,要为全球的平台提供内容,而这也进一步体现在原力的长线布局上。如今,原力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3D动画公司,拥有员工1 100人,在动画行业里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在好莱坞设立大规模生产团队的公司——在洛杉矶成立了60人的国际化团队。此外,原力也是国内动画原创企业中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
“找到一个好的IP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能重复IP的成功,因为IP的价值积累只是在产品本身,如何把价值积累到公司上,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课题。”从2014年开始真正进入原创领域,到在北美设立了分公司,乃至如今获得了越来越多资本的青睐,赵锐认为需要继续往前走,以多年积累下来的制作实力获得溢价能力,走到前端去。
在原力公布的2016年即将上映的IP开发名单中,不乏各类互娱界的新生力量和传统影业大鳄,譬如,今年暑期档即将上映的系列魔幻电影《爵迹》,就是原力作为第二大投资方与郭敬明、乐视影业共同合作的;在2016年4月即将在美国上映的《瑞奇与叮当》中,原力也同索尼合作,参与投资制作……此外,按照计划,截至2018年,原力每年都会推出2~3部百分百原创的电影。
围绕原力的转型路径,不难发现其已然打造的5大优势:(1)规模优势,这也是原力持续出品原创IP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之一;(2)资金优势,电影行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原力建立了自己的动画电影基金;(3)强大的海外资源;(4)作品的质量,为了最终能在国际市场上与皮克斯、梦工厂,甚至迪斯尼这样的公司PK,原力目前对每一部原创动画电影的投入都不低于1.3亿元人民币,与低端的行业竞争对手拉开差距;(5)上映范围必须是全球。
“我们希望动画IP的创作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个可以被投资的产品,而不要以撞大运的形式。如果我们实现这一系列的目标,将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步。”赵锐说。
[本文根据原力动画创始人、CEO赵锐演讲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