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6-12-29高淑桂

金融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污染政府资源

高淑桂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上海 401713)

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淑桂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上海 401713)

我国目前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现象非常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反映在“产业结构”等方面,所依赖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效率、低收益”的方式。只有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才能解除“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态势。而人力资本是我国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

资源;环境;现状;原因

1978年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200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同时,我国资源的大量耗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匮乏的国家,进入21世纪,我国资源消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在一般资源的消耗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国。就能源消耗量而言,从2000年的14.5亿吨剧增到2012年的36.2亿吨(标准煤),其规模已占全球消费量的22.4%,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从利用效率看,尚有待提高。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显示,2011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有人将之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荒漠化日益严重,沙尘暴越来越频繁,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严重,海洋污染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土地污染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噪音和电磁辐射污染加重,农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频发。[1]

关于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普遍认为有五个方面:即人口压力、技术变化、经济增长、市场制度不完善以及伦理信念。[2]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反映在“产业结构”等方面,所依赖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效率、低收益”的方式。只有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才能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态势。而人力资本是我国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具体说,我国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3]。

1.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

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之初是以低劳动力成本作为比较优势进入的。并且慢慢把中国打造成了“世界工厂”,主要从事微笑曲线底端的制造加工。这是整个产业链中产生污染、消耗资源并且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环节,由于这种分工,我国把世界发达国家的污染留在了国内,并且以廉价的资源成本和劳动力创造了产业链中最大的收益,而收益分配中,我们拿到的仅仅是劳动力的辛苦费,支持研发的大量收益被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企业拿走,而因为技术掌握在别国手中,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占据市场份额,在消费端同样表现出弱势。当然,这种分工在改革开放之初,对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来说,确实得到了国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正面的作用,但是这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具有不可持续性。继续发展下去,其弊端就渐渐显示出来。

2.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

我国经济起飞的阶段,也是我国铁路、公路等建设项目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投资极大拉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为造桥修路等对钢铁、水泥的大量需求,拉动了重化工业的极大发展。当投资量大量减少的时候,就发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量的钢铁堆积,卖不出去。房地产业由于人口的原因,对经济的拉动势头减弱,对钢铁水泥的需求也相对变小。经济出现疲软的状态,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的,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继续发展下去,我国的资源对外依存性将越来越大;同时,环境的污染也超出了警戒线:雾霾、水体污染、镉大米、这些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的健康,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肺病发病率和癌症发病率都在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老百姓舌尖上的问题。

这种高能耗造成了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上升,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达70%左右,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使得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控制难。重化工业附带温室气体排放量急速上升,2013年的雾霾,席卷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河南等等省份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

由于工业排放,各流域的水污染持续加剧,严重影响到生产以及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对我国532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已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到2015年为止,全国各大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地区附近的水域受污染特别严重[4]。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水占32%,属于Ⅲ类的占29%,属于Ⅳ、Ⅴ类的占39%。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十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长期下去,这样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

3.难以淘汰的落后产能

所谓“落后产能”,是指那些超标排放、假冒伪劣、非法开发等各种灰色乃至黑色的经济活动。在市场的作用下,这些产能以其产品质量差、企业利润低而会自然而然退出市场。但是,我国的落后产能确迟迟难以淘汰。

一个明显的因素,就是政府干预了市场。为什么干预市场?是哪一级的政府干预了市场?

首先,落后产能所在的辖区是地方政府的,很多地方政府默许黑小企业的生存。但这明显不是中央政府所希望看到。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不够健全。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财税体系变迁,可以发现,1978年市场机制的出台致使国有企业的利润和收入的税收急剧下降,政府财政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接着在税收结构和分税制度重组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在企业利润方面,1986年推行“承包”合同制;在地方政府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1988年始也实行了包干合同制,除规定的上缴数额外,其余的收入属于地方政府。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管理上缺乏制约机制。于是,地方政府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尽可能增加地方收入,增加收入的最见效方式就是短期内尽最大可能将土地“卖出去”,以带动GDP的迅速增长,还有土地收入、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增量,对于辖区内垃圾走私、污染企业进入、超标排放、假冒伪劣、非法开发等各种灰色乃至黑色的经济活动放任纵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国家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逐步遭到削弱。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实行税收分配和分享的混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收入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分享的方式。在分税制下,税收被分配到中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或者被分享。分税制一定程度上逼退黑小企业,但是这种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的体制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地方政府为什么要保护落后产能?

第一个,前面已经说过,是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自主权;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上对GDP的盲目崇拜和追求。我国的政绩考核核心指标是GDP,对资源环境基本是忽略的。为了保证辖区内GDP的快速提升,地方政府会采取各种方式。落后产能会带来GDP,所损害的环境基本是不计成本的,所以引不起重视。除非发生了生态病,引起社会各方重视,那么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整治污染企业。第三个原因是解决辖区内人们就业的需要。就业,关系国计民生和地方稳定。招商引资在提升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帮助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这对社会稳定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然是有帮助的。但是,在透支环境的情况下,土地盐碱化、重金属化、水体污染,蓝天白云难得一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诱发了一系列疾病。落后产能、高污染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停的地步,加强监管、妥善安排就业,营造社会的法制氛围,积极鼓励新兴产业、鼓励社会办学,就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保护家园、稳定社会、提升劳动力水平的必要方式。

4.低附加值的经济

“附加值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5]由概念可知,要实现附加值的增加,最好的途径就是少投入、多产出,而要实现这个目标,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创新和人力资本。

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大,仍然存在部分处于简单劳动力阶段的劳动者,以受教育年限表征的人力资本情况不错,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人力资本未能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从人力资本的要素看,我国的经济是一种低附加值的经济。

从创新情况看,我国的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弱,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考虑数据的完整性,这里选取2012年数据)我国研究人员数量每百万人有1019个,相比发达国家,德国为4138,芬兰为7482,卢森堡为6193,瑞典为518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研发人员比例;从知识产权使用费情况看,中国为法国的1/7,德国的1/5,挪威的1/4;美国专利数十中国的2倍多。总体说,我们的创新还是很弱的。事实上,按照创新的“原始创新、二次创新、集成创新”的分类,在我国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比较多,通过引进基础上的改造,在市场上与原始创新打价格战,从而占据相应的市场份额。但是原始创新非常少,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创新投入多、时间久、见效慢,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深层次看,是制度未能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

总之,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一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反映在“产业结构”等方面,所依赖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效率、低收益”的方式。只有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才能解除“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态势。而人力资本是我国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所在。

[1] 马远之.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借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2] 蔡运龙.自然资源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则经科学.2001,(2).

[4] 冷崇总,冷淑莲.我国自然资源价格现状与改革对策[J].价格与市场.2008,(1).

[5] http://wenwen.sogou.com/z/q101797267.htm

猜你喜欢

污染政府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资源回收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