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6-12-29

金融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碳化旅游业景区

白 雪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研究

白 雪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使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恶化,已经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走入公众的视线,但目前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为了寻找旅游过程中的碳足迹,从而探索出一种新型低碳旅游模式,本文将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游客的行、食、宿、游、娱、购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其中的碳排放,并有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地方。

碳排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人类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资源衰竭的问题,其中的二氧化碳积累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碳排放是指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碳排放的来源多种多样,不仅矿物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碳排放量,人口增长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都与碳排放息息相关。

首先,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即使全球气候变暖会促使一些干旱地区降水量增加、旱情得到缓解,且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也会加强植物光能合成作用,使粮食增产。但与此相比,温室效应的负面作用更加严重,温室效应使温带、热带部分地区洪涝灾害频发,荒漠化面积增大,南北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纽约、马尔代夫等沿海城市将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我国的上海、青岛等地也不能幸免,这将迫使当地人口向内陆地区迁移,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其次,温室效应对人类身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不断增加,由于气温的上升,病虫害增加、农业用水减少、耕地面积下降,使得水果、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了人类的发展。另外,气候快速变暖,使得各种细菌滋生,被污染的水源和害虫传播疾病日益猖獗,空气传播物质浓度的增高会导致哮喘病和各类花粉过敏症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直接危害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现在整个时代的发展都提倡低碳经济,使得低碳化发展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战略必争之地,谁能首先实现向低碳化发展的转变,谁就能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机会,占据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很有必要的。

二、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被应用于各个行业,低碳旅游出现的背景是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来诠释“低碳旅游”这一概念。低碳旅游是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排放的一种绿色旅游方式。低碳旅游包括政府和相关部门推出的有关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政策和低碳旅游路线、旅游业相关餐饮住宿业节能减排、个人在旅游出行中选择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甚至是徒步出行等。根据《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一文显示,在全球碳排放中,旅游业和与其有关客运业就占了5%,其中交通客运业占2%,旅游业占3%。这说明以碳排放量来衡量旅游业所带来的污染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用的各种资源较少,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碳排放量也比较少,但其本质是不同于其他产业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自然旅游资源指的是在天然地理环境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的景观,其中很少涉及到人为加工改造因素,完全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极强。旅游业对于自然环境十分敏感,一些不利于自然资源的现象对于旅游业的破坏是毁灭性的,所以,保护环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上,低碳旅游早已被我国很多景区应用。河南少林寺、湖南凤凰古镇等全球著名的景点在数十年之前就严禁机动车辆驶入,代以电动车来减少尾气排放。这些景区之所以可以保持山清水秀是得益于其坚持采用环保大巴。广大游客的低碳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日常出行时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居民把“低碳”与“旅游”很好地结合,并且付诸了实际行动。

三、旅游产业链中的碳足迹分析

1.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碳足迹

旅游资源和所有资源具有相同的特点,只有经过开发利用才能体现本身的价值,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指旅游资源由潜在转化为现实、资源所在地可进入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培训相关人才四方面。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在我国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规划,只注重短期利益,忽略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盲目采取重开发、轻保护的粗放式开发策略,从而使很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被浪费。不当的旅游景区开发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景点的开发中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无序开发,乱砍滥伐,直接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坏,改变了构成当地生态系统物种、数量和比例关系,影响了草木森林的碳汇作用。

2.旅游生产碳足迹

在中国,饮食是一种文化,是公众比较重视的,但是饮食中也会存在碳足迹。碳的排放在日常饮食中主要存在于景区饭店对食物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多个方面。全球近18%的温室气体来源于肉制品,其中排放温室气体最多的是牛肉,据计算,1千克牛肉的食用将会使碳排放增加36.5千克,然而现在大众饮食结构中荤菜占的比例较大。另外,出产饲料和饲养牲畜同样会造成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住宿是游客旅途中一个必要的环节,住宿带来的碳排放主要是景区及附近酒店的装修。随着公众物质条件的日益改善,恩格尔系数降低,民众用于旅游等享受性资料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各大景区酒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吸引游客入住,对装修和基本设施都追求高档次,从而增加了游客住宿中的碳排放量。除此之外,游客在住宿中的用水用电、使用一次性拖鞋等用品及乘坐电梯都会产生一定量的碳排放。

我国多数景区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加之国民环保意识较差,游客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现象随处可见,必须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管理,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在自然旅游景点的开发程度比较低的时候,游客的游览方式往往都是徒步旅行。但是随着各景区的开发程度不断增加,游客也更加追求旅游过程中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各个自然旅游景区尤其是名山大川,为了带给游客方便,纷纷开始提供了索道、缆车、观光车等便利措施,这就给旅游业实现低碳化提出了挑战。

3. 旅游消费碳足迹

在旅游过程中购买一次性塑料袋会产生有危害的白色垃圾,不仅会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而且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都会产生污染。有机土壤有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因此购买一般食品相对于有机食品也不利于碳排放量的降低。购买本地出产的商品也可以减少因运输而带来的碳排放。一些厂商为了吸引顾客眼球,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游客选择出行方式取决于收入水平、时间价值、个人偏好等多方面的因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汽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私家车的拥有量剧增,我国交通总体耗能量不断增加。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出行舒适度要求提高,乘飞机出行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旅游业发展越来越依赖航空运输,使旅游交通中的碳排放量不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中汽车、飞机、轮船和火车所用燃料占了很大一部分。

大多数人外出旅游都是为了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所以旅途中的各种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娱乐场所消费酒水饮料及其他能源消耗,KTV、游乐场等娱乐场所的正常运行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

四、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节能减排不只是对某个行为主体的要求,它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和游客的共同参与。

1.宏观层面

(1)减少碳排放

国家和政府的相关部门为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型社会”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但是仅凭这些来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还远远不够,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主导作用,加强旅游环境立法,对旅游业中涉及碳排放的各种事项进行科学的规划引导,为旅游业向低碳化的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技术创新是实现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迄今为止与我国旅游业有关的住宿业、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大多数仍采用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作为燃料,且随着行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其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将会日益严重。国家应该采用相应的经济手段,支持开发清洁新能源,但是由于我国科技发展与世界领先水平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自我研发能源的周期长、代价大、回报慢而且往往未必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在很多情况下,与国际接轨,从外国直接引进新型的研发技术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部门应该视具体情况,分析清楚自我研发与对外引进新能源技术的利弊,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考虑旅游相关产业的难处,运用经济手段,对于采用天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和认真实践履行“低碳化”发展理念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或者税收减免政策,激发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积极性。还需要制定景区交通工具碳排放量、垃圾处理量等标准,由此来判断企业的绿色等级,加大力度严厉惩治超出碳排放底线的企业,并且实施问责制度。

(2)碳中和

“碳中和”又称为“碳补偿”,是全球人类认识到温室气体带来的严重危害后的积极行动,是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碳中和”是为了减缓全球变暖,要求企业或者个人通过支付等量的金钱给专门机构来冲抵其排放出的多余的温室气体,或者通过植树种草来平衡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我国第一个碳补偿组织“中国碳中和联盟”早在2010年就已经建立,以“绿色地球、以中致和”的理念,帮助企业和个人实现碳补偿目标。

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不仅是动、植物生存的基础,而且是自然界进行碳氧循环所不可或缺的过程。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景区坏境,还可以有效吸收人类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这样的碳汇机制可以普遍实行,每个个人、企业都可以为自己多排出的温室气体买单,由此以实现碳汇,实现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2.中观层面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应该制定具体的管理体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领域相当广泛,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在全国有条件的景区率先示范,将“碳排放”指标纳入旅游业行业评价指标和星级酒店评定标准之中,加强相关企业低碳考核制度,以激励各景区低碳减排,借此不断积累经验,由点到面,向全国推进,这样可以低风险,稳妥推进各景区低碳化建设。

在开发旅游景点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制定的规划要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可预见性,以此来解决景点开发、扩大规模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加强碳资源的保护力度为重点,以确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进行。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将还没有被污染破坏的生态环境资源尽可能完整的保留下来,以其自有的自然景观为主,控制景区中服务设施的数量和参观人数,不断拓宽低碳旅游的发展空间,以重复利用和再循环使用为原则来节省旅游业发展成本,尽量减少带给生态环境的压力,以实现资源利用从现有的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增加型向素质提高型的转变。

针对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较差的局面,管理部门还应该充分发挥其鼓励号召作用,多做公益广告,加大对公众的关于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和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引导旅客在旅途中的行为,帮助公众树立起低碳旅游的正确价值观,转变原有的消费习惯,选择合理的消费方式。管理部门还应充分利用世园会、世博会这样的机会,增强公众的低碳意识,让人们更加自觉的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构建良好的低碳旅游文化氛围。

3.微观层面

一般来说,旅游业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旅游业、住宿餐饮业和客运业。目前旅游业与其相关产业都有很大的空间来减少碳排放,只有将合理使用能源、减少碳排放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才能进一步降低旅游业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出行。

旅行社在低碳旅游的发展道路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旅行社应积极策划推出低碳旅游产品,提倡低碳旅游形式,选择适合的景区设计低碳旅游路线,从而来引导游客保护环境。旅游景区应合理确定和控制景区游客容量,应从旅游路线规划、车辆调度管理等方面入手,建设绿色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人力车、畜力车等少污染交通工具,增设自行车存放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游客汽车游或步行游,以进一步减少因交通产生的碳排放。

餐饮和住宿占用了旅游消费中的能源消耗的大多数,打造环保酒店是很有必要的。餐饮业应尽量使用天然气和液化气等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的燃料;酒店客房部门装修应秉承绿色环保的理念,不追求奢华,选用环保绿色的建材,在供热、照明、电器使用等方面使用新技术,改变原有经营方式,不提供一次性牙刷、拖鞋等物品,节水节电,帮助入住游客降低旅行中的碳排放。这样节约资源和能源,不仅会降低旅游相关产业的服务成本,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我国的生态建设也百利而无一害。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参与了旅游活动的始终,是旅游业向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游客应该从食住游行购娱各个方面自律,实现其自身的低碳旅游。游客应尽量选择蔬菜等低碳食物,认真践行“空盘行动”,节约每一粒粮食,入住时不能单讲享受和档次,应选择绿色环保型酒店入住,还应节约用水用电,合理适度使用空调等电器。对于外出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要扭转过于追求奢侈的不健康出行方式,相对于乘坐飞机、私家车、出租车出行,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要少很多,游客应尽量选择后者;现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徒步出行、骑行等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碳排放,更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在游方面,游客应选择生态旅游景点,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环境,尽量身体力行,减少乘坐观光车和缆车,既可以为低碳减排尽一份力,也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购方面,游客应自带购物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率,减少白色垃圾的来源;尽量购买大容量饮品,拒绝购买包装过度的旅游纪念品。在旅途中的娱乐活动方面,游客应去一些低碳娱乐场所。这样,游客就可以在旅游放松身心的同时,减少旅游活动的碳排放,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1] 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环境科学与技术[J]. 2010(7).

[3] 梅艳.发展低碳旅游的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9).

[4] 张玲.减少“碳足迹”学做“低碳人”[J].科学之友,2010(4).

[5] 邹永广,旅游景区碳足迹测算及其对环境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6] 萧哥.倡导“低碳化”旅游方式[N].中国旅游报,2008-01-11.

[7] 肿玉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生产力研究, 2010 (7).

[8] 黄玉菲,赵璟.丽江市旅游产业游客碳足迹分析评价[J].中国林业经济,2012(1).

[9] 张春慧,许小红,谭立新.浅谈低碳旅游研究进展[J].绿色科技.2013(4).

[10] Chiesa, T. and A. Gautam. Towards a Low Carbon Travel &Tourism Sector[R].Word Economic Forum,2009

猜你喜欢

碳化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处理中的应用
旅游业
大型筛板碳化塔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