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让金融问题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2016-12-29许银锋

金融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

许银锋

(《环球时报》社上海发行中心,上海 201204)

不要让金融问题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许银锋

(《环球时报》社上海发行中心,上海 201204)

1、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凡是市场上有商品交换或有商品交换潜力的地方就应该有货币,否则,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2、一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得不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造成市场上在一定时期内一些商品的需求和生产开发不出来,同时,给一些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钻空子,引起他们的活跃,货币会成为一些人象“囤积奇货、哄抬物价”一样作为牟利的工具,使一些商品的生产、买卖的成本升高,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3、进入市场后的商业银行会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及整个市场利益和长远利益。无论他们之间竞争如何,还是有利润要求的,是有底线的,那么,处在这条线之上的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会得到这些银行的信贷支持,因为做这些业务能够达到他们的利润要求,而处在这条线之下的即使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也得不到他们的信贷支持,因为做这些业务达不到他们的最低利润要求,甚至亏本,这些区域会因缺乏货币的作用而发展受阻。所以,货币虽然具有一般商品的一些特点,但不宜完全地把它当着一般商品来经营,而是应该把它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来经营,就是市场上有商品交换和商品交换潜力而缺乏货币的地方应优先保证有货币的供应。

金融;问题;改革

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是需要媒介的,货币是因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诞生。人们把自己的商品卖给商人,再用得来的钱从商人那里买来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是先借钱从商人那里买来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等到自己的商品卖给商人所得的钱后把原先借的钱还上;同样,可能是商人先用自己手中的钱收购市场上所需的商品,然后通过批发、零售等方式卖出去,或者,是先借钱收购市场上所需的商品后再卖出去,把所借的钱还上。对于在市场上不通过商人,是直接购买的,可以将卖者直接卖的那部分商品生产劳动看成纳入买者的门下。商人从市场上收购商品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卖出去赚取差价,只要能够赚取令其满意的差价,商品也可以在他们之间任意流动,所以,在市场上,商人这个群体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人们通过货币和商人的作用可以交换到各自需要的商品,如果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够卖给商人,他们的劳动就可以成为社会性劳动。商品交换是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凡是市场上有商品交换或有商品交换潜力的地方就应该有货币,否则,就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有商品交换潜力”是指市场上的一些企业或个人想购买某种商品但手中缺钱,需要借钱才能购买,以后卖掉自己的商品把钱还上,达到商品交换,也包含那些现在还没有产出的产品投资生产好后能够卖出去。国家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劳务可以看成是卖给企业,企业以缴税的方式进行购买,他们和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创造了产品,再由企业把他们的劳动产品卖给商人。

市场是人们从事买卖活动的场所,人们通过买卖得到各自所需。人们在市场上无论购买什么时都需要用货币支付购买款,而卖出时不需要支付货币,每笔购买款中有的是购买者自己手中持有的,包括在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存款,是他们以前卖掉自己商品、劳务、资产或其它方式所得的,有的是需要借款的,包括需要且应该得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支持的那部分贷款,不应该得到支持的贷款不包括在内。对于手中有钱的群体来说,要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信用货币跟金属货币不同,人类社会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在市场上,有一部分群体手中有钱、有存款,就有另一部分群体欠钱,对于那些手中没钱、缺钱、欠钱的群体来说,有的是需要且应该得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支持的贷款,如果得不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应该给予支持的那部分贷款,那么市场上有些应该发生的购买行为就发生不了。因此,一个时期市场上对货币需要量的公式应该是:

一个时期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这个时期市场上应该发生的每笔购买款总和/货币流通速度

用Md表示一个时期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用SB1+SB2+SB3+……+SBn表示这个时期市场上应该发生的每笔购买款总和,用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则:

Md=SB1+SB2+SB3+……+SBn/V

这里的每笔购买款就是在市场上的每笔支付款,包括购买社会上总商品、劳务、商品使用权、保险、证券等,可以赊帐的除外,也包括购买未来商品的预交款、投资产品的生产和工程建设所用的款项等,预交款就是预付款、定金、押金等,还包括归还因前期购买欠下的到期账款和国家为了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而采取合理的刺激政策等调控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等,总之,凡是这一时期在市场上需要且应该用钱的地方都包括在内,例如:在娱乐场所付费点歌、在旅游景点购买门票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在其它方面也需要用钱,例如:违规罚款、损坏财物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捐赠、民间人情往来和因其它种种原因产生的债务等,市场是人们从事买卖活动的场所,所以这些方面的用钱不应纳入是市场需要的范围,而应纳入是社会需要的,这也是货币支付功能的延伸。

关于西方金融学里货币需求公式和决定货币需要量的因素中,上面的公式与其存在着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西方金融学中,有的缺乏对社会上现在还没有产出的商品和没发生的劳务但需要用钱购买的表述,例如:用于购买未来商品的预交款等,这些商品虽然还没有产出,但是现在也需要花钱;第二,一个时期市场上对货币的需要量还包含这个时期需要且应该得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支持的那部分贷款,不应该得到支持的贷款不包括在内,例如: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个别贷款业务出现的呆坏账,也能带来商品生产和收入,但不是市场所需要的,在西方金融学里的关于决定市场对货币需要量的因素中,对于那些手中有钱、有储蓄的群体,他们便于根据各种资产能够带来的收益率去选择变换这些资产的比例,例如:债券、股票、外汇、黄金、房产或其它有价值的投资,而对于那些手中没钱、缺钱、欠钱和手中又没有资产即可变换成现金的群体来说,他们没有多少投机动机,主要是交易动机,而且需要借钱,他们的借款状况决定市场对货币的需要量,包括他们愿意接受当前利率且应该得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支持的那部分贷款;第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劳务及其它什么时,有的是可以赊帐的,暂时不需要用货币支付,既然暂时用不着货币就不应包含在这个时期市场对货币的需要量中,而因以前购买商品、劳务及其它什么时所发生的欠款,经事先双方约定现在要求还款,就是应付帐款,现在需要货币应包含在这个时期市场对货币的需要量中,总之,这个时期市场上需要且应该用钱的地方都包括在内;第四,随着人们金融知识的进步、对货币认识水平的提高、金融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手里用于抵押贷款的资产日益丰富、电子货币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等,人们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发生了改变,人们存、取款也变得容易了,因此,在西方金融学里提出的决定市场货币需求量的动机中,有的会减弱,甚至可能会消失,例如、预防动机。

央行及其属下的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作为国家专门负责货币生产和流通的部门,对货币的经营应有其公益性,所以工作重心就是采取什么样的金融经营方式去尽可能地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要量,首先应充分实现货币的媒介功能,在市场上有商品交换和有商品交换潜力而缺乏货币的地方要优先保证有货币的供应,就是向那些参与商品交换而手头上缺钱的群体提供信贷支持,借钱给他们。因此,这类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应向那些手头缺钱的且符合放贷条件的企业、个人提供信贷服务,就是上面所说的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应该给予支持的那部分贷款,以保证市场上商品交换的正常运行。在这里什么样的企业、个人属于符合放贷条件的呢?凡是在市场上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的,自己的劳动能够成为社会性劳动的,并能够在合理规定的期限内按期还贷的企业或个人都符合放贷条件,只是因他们各自的收入不同而符合放贷条件的贷款额度不同,因为他们拿贷款主要是为了在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卖掉自己的商品把钱还上,完成商品交换。

如果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得不到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一方面,会造成一定时期内一部分商品的需求和生产开发不出来,另一方面,这些群体中会出现有些人或者企业,以付出更高的代价从靠做理财产品来获得高收益的金融机构和从事高利贷活动的影子银行等那里获得货币。其中有些做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就有了可乘之机,会引发他们的活跃。这些从事理财产品经营的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是追求高收益、高利率的,否则,他们是不参与合作的,货币从而成为一些人象“奇货可居、哄抬物价”一样作为牟利的工具。所以,当一个国家的金融经营体系完善到最高境界时,货币在市场上只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储蓄、调控经济和支付因种种原因形成的债务等用的,不再成为社会上一些人以追求高利率这种方式把它作为牟利的工具,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另外,随着人们金融知识的进步、对货币认识水平的提高、金融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手里用于去抵押贷款的资产日益丰富、电子货币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等,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就会减弱,甚至可能会消失。人们越是不易获得贷款,手中的资产越是不易变换成现金,总之,越是不易获得货币,对货币流动性偏好就会越强,货币就越是可能成为谋利的工具。出现以上这些高利贷现象,实质是提高了货币的身价,会降低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购买力,甚至会产生挤出效应,也就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人认为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再有其它一些影子银行作为补充,整个金融经营体系就很完善了。其实不然,应先让那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获得国家商业银行信贷的基础上,再把其它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的经营作为其信贷业务的补充,也就是对理财产品和影子银行不采取限制和打压,而是用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完善的经营方式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替代他们。民间货币不再成为象“奇货可居、哄抬物价”一样作为牟利的工具,只表现为债权,只有在那些不符合放贷条件的具有投资风险的领域或许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因此,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普及程度和经营的完善程度从当地高利贷的活跃状况可见一斑,产生高利贷的领域可能就是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没有普及到的地方,当然,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因高利贷成本高而放弃。所以,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出现的高利贷占市场融资份额的比重也是了解其金融体系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依据。如果市场上符合放贷条件而不能得到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申贷者数量越多,并且由此而引发的市场上出现的高利贷占整个市场融资份额的比重越大,相对来说,经济发展受到的阻力也就会大,发展的潜力就会因金融问题而没有被充分地开发出来。不要让金融问题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让那些符合放贷条件而不易得到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群体,也能够得到这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一、在市场上符合放贷条件却不易得到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群体

在市场上有哪些群体虽然符合放贷条件,却不易获得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呢?

第一,现在,在金融经营体系中占主要的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这类银行在城里分布广、规模大,而在乡村却比较少;在发达地区经营体系比较完善,而在落后地区却比较不足。例如,在落后地区,这些商业银行分布密度比较低、规模小,特别是在农村,因为那里的信贷业务量相对少,额度也小,所以他们会以自身的经济效益来考虑在这些地方设立银行的规模和分布密度。这样,这些商业银行对地方农村老百姓的收入、财产状况并不了解,是否符合放贷条件也就不知道,相互之间关系又陌生,相互陌生的人是不会相互借钱的,而且,这些商业银行对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所具备的条件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和监督,即使有所规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普通老百姓手头上缺钱,一般也不会找这些商业银行借款,他们通常认为能获得银行贷款是靠关系的,否则,是要费很大力气的。其实,这些商业银行适当地在农村增加一点分布数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改善经营将来也有可能扭亏为盈,达到自己的利润要求,只是他们先抓住现在的利益,不愿去做长远的打算。虽然在有些农村还有信用社,但这些信用社在信贷业务上并没有达到互助合作的目的,主要凭主观意愿,大部分业务被地方上一些有势力的投资者通过人际关系操纵和利用,成为一部分人谋利的工具,况且,这些地方信用社的流动性货币主要是来自地方老百姓的存款,数量有限,而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对货币的需要量应有本地方的市场来决定,不应是由吸收多少老百姓的存款数量来决定。大多数老百姓即使符合放贷条件也跟这些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无缘,一般情况下,他们去申请贷款得到最常见的答复是:“暂时没有”、“等等再说”,而且信用社的利率也比较高,一些急需用钱的家庭一般是通过高利贷渠道获得。

现在,落后地区的老百姓从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占整个市场上的融资比重还很小,一方面原因是这些老百姓不易获得他们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原因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这些老百姓的收入,使他们减少了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如果国家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需求的老百姓的数量就会变大,所以二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让这些老百姓中符合放贷条件的家庭也能够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可以减少政府扩大投资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发展,因此,凯恩斯主义也并非是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

第二,这些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过多地偏向于投资领域,而对消费领域却不足。现在,市场上消费滞后于投资,虽然投资也能够拉动消费,但边际倾向逐步减小,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再过多地偏向于投资领域,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投资过程主要是商品交换活动,消费过程也主要是商品交换活动,凡是市场上有商品交换或有商品交换潜力的地方就应该有货币,因此,凡是符合放贷条件,不论是投资活动还是消费活动,缺乏货币的都应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

现在主要有住房消费贷款、为汽车消费提供贷款的汽车金融公司、信用卡消费等,但这些不能够覆盖整个市场对消费贷款的需求,例如,年轻人对消费贷款有大量的需求,他们中有很多的是月光族,啃老的占大部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双十一出现的网购火爆现象,很多大学生把吃饭的钱省下来购买商品正说明了这一点,从而也出现象“校园贷”这类利率很高的私人网上银行。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对这些年轻人群体适当放贷,延长一点还款期限,有必要时再适当地降低利率,因为消费贷款不象用于投资的贷款那样有利润诱惑,所以消费贷款受利率高低的影响大,这样有利于促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走向均衡;而且,市场上一部分群体手中有钱、有存款就有另一部分群体负债,在负债群体中,有一部分微观主体负债增加就有另一部分负债减少,消费贷款和投资贷款之间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增加消费贷款量可以减少企业对投资贷款的需求量,减轻企业负债,让企业轻装上阵,在市场中有更大的周旋余地和发展空间;还有,在这样环境下,以抵押方式对一些企业发放贷款就会避免因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而影响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人说对这些年轻人放贷会有风险,其实不然,对一个企业放贷数量往往是巨大的,是有风险的,而对于一个健康的劳动者来说,只要品行没问题,对其放贷两、三万是没有风险的,负债并不可拍,而且是应该的,关键是能否在合理的期限内还债,只是这些小额的消费贷款做起来手续比较繁琐,投入的劳动量大,商业银行对这些业务的兴趣不是很高。

第三,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上喜大放小,喜欢大企业,出现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影响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在议论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贵问题。其实,并非是这些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都不符合放贷条件,其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是符合放贷条件的,否则,他们就不能够以付出更高的利率从影子银行那里借到钱并能够按期还款。虽然出现个别违约的老板跑路现象,但出现这类情况,那些向他们借钱的一些债权者也是有责任的,被这些跑路的老板许诺的高额利润一时冲昏了头脑,不顾对方是否符合放贷条件。所以,出现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贷款难、融资贵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商业银行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造成的,就象一个劳动者总想自己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他们比较愿意把钱借给政府和政府干预的大型企业,这些业务额度大、手续简单、劳动强度低、工作量少,效益高,出现问题有政府担责,有强大的财政作为支持。虽然国家对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获得贷款份额有规定,但还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因为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主、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以高利贷的方式进行融资,也有的因高利贷成本高而放弃,压缩生产。所以,商业银行也应从整体利益出发,多花一点心思,多投入一点精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的了解,对有些手续烦琐的符合放贷条件的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给予信贷支持,虽然达不到自身的收益要求,但能够给整个市场带来很大的利益。

二、出现以上这些群体获得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贷款难的主要原因

第一,进入市场后的商业银行会只顾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及整个市场利益和长远利益。无论这些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如何,他们还是有利润要求的,是有底线的,那么,处在这条线之上的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会得到这些银行的信贷支持,因为做这些业务能够达到他们的利润要求,而处在这条线之下的即使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也得不到他们的信贷支持,因为做这些业务达不到他们的最低利润要求,甚至亏本,这些区域会因缺乏货币的作用而发展受阻。所以,货币虽然具有一般商品的一些特点,但不宜完全地把它当着一般商品来经营,而是应该把它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来经营,就是市场上有商品交换或有商品交换潜力而缺乏货币的地方应优先保证有货币的供应。

对于一般商品来说,在市场公平地竞争中,供给和需求易达到均衡状态,商品价格更公正、合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对于货币,一方面是可以储蓄的,另一方面,当市场上供给过量时会产生劳务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产生劳务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又会使市场上的货币相对减少,达到均衡状态比较不稳定,所以,在每个均衡点,利率也不一定是公正、合理的。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且尽可能地去追求利益最大化。现在,商业银行经营的有些业务也涉足到投资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领域,与投资银行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第二,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受政府的干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国内,地方GDP总量的增长情况是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之间的官员在经济发展上相互竞争、争先恐后。投资是拉动地方GDP增长的一种最见效的方式,各地方政府官员为了筹集投资所需的资金和支持本地区企业的投资,往往会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和操纵本地区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中获得,也有一些人和企业通过人际关系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这样,会使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货币偏紧,对其它群体产生惜贷现象。

第三,现在,国家政策性银行主要信贷业务是对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建设的扶持,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无论是从经营理念还是从经营规模上,也没有全面地涉及以上这些领域,而且也逐步走向市场化,例如,国家开发银行。

三、如何解决以上这些群体获得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

市场上有商品交换或有商品交换潜力的地方就应该有货币,凡是符合放贷条件的,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论是用来投资,还是用来消费;不论是国企,还是民企;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不论是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落后地区;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应得到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要依靠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关于商业银行对这方面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职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提高人们对这方面贷款业务的认识和不断地培育、激发市场。现在,有些人把金融里面出现一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是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放开,金融市场经营体制还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不高。其实不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利益的,是以追求利润作为目的,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一般既要考虑风险,又要符合自己的利润要求,即使没有风险的客户也不一定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无论金融市场化程度有多高,央行放多少水,部分也会被储蓄和通货膨胀吸掉,或者进入股市及其它投机领域,很难流到一些需要的领域。所以,解决金融里面的问题还需要靠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完善,金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首先,在农村,农产品的收入是存在季节性的,让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人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根据他们的收入状况和按期还贷能力向他们提供适量的贷款,让他们不再通过高利贷或者其它付出很高代价的方式来获得货币,他们在建房、装修、举办婚礼等提高生活条件和对子女教育方面相互攀比会对商品产生大量需求。也有利于加快落后地区的建筑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林、牧、渔、商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地方就业,搞活地方市场经济。再次,在中国,有很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等这些单位内的工作人员,工资一般是几个月、半年一发,有的甚至一年一发,特别是在建筑行业,越年发的也不少。他们平日手头缺钱就要省吃俭用,也养成了节衣缩食的习惯,所以,这影响他们平时的消费水平,也就影响平时市场需求。但也有的家庭平时省吃俭用,先把钱储蓄起来,留着将来买房、建房等,也就是等到他们手头上积攒的钱够了再消费,他们现在储蓄是为了将来消费,如果他们现在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也可能提前消费。让货币进入投资领域时,也科学、合理、适量地进入消费领域,能够扩大内需,减少企业产品库存,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还可以使投资与消费趋于协调,供给和需求走向平衡,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有,让符合放贷条件的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也能够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不再寻求高利贷,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如果能让千千万万个符合放贷条件而手头暂时缺钱的劳动者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他们购买大量的的商品,会加快企业周转资金的回笼,减少了一些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对贷款的依赖,相当于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城镇街头商户和小商贩等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也会加快商业银行放出的贷款回笼,有充裕的流动性货币。

第二,应强化央行和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既要防止这些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因流动性货币偏紧而出现钱荒和惜贷现象,误伤了那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也要使整个金融经营体系能够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促进整个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一定时期的放贷数量首先应有这个时期市场上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对货币的需要量来决定,当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货币偏紧时,会对那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产生惜贷,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会造成他们之间拆借利率高、以给予社会上的债权方高额回报来借债填帐等现象,也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经营体系是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中和各个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去追求自身利益的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央行跟这些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这些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经营目的就是利用货币具有的功能去赚钱,缺乏兼顾整个市场利益和长远利益,而央行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主要利用货币具有的功能进行调控来解决金融和经济里面出现的问题。虽然央行是从市场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的,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准备金、变动黄金和外汇储备、再贷款、再贴现、央行回购、量化宽松等手段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但最终的事情还是有这些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去做,他们是不顾市场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所以央行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进行调控,还是会有心而力不足,有鞭长莫及的地方,这不仅使整个市场的货币流通过程变得相对繁冗、反应慢、成本高,而且比较容易出现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让危机期限变长、对经济的破坏程度加大。这些国家就是把货币当着一般商品来经营,似乎忘记了货币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成了建立在媒介基础上的赚钱工具。央行跟这些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也就形成了客观性,他们的准备金制度、利率决定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金融理论也是在这种相互独立的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的经济环境和金融经营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金融理论,不要让金融问题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应走中国特色的金融之路,应以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货币的生产及价值是通过国家实现的,是国家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制造的,因此,应有其公益性,利率和利息也应是国家利用货币具有的特殊功能制定用来充当货币生产和流通的成本、物价上涨部分、调控管理经济等,没有必要沿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经营体系中,因央行跟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相互独立性和这些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去追求自身利益而形成的那些初始的、自然的、本能的、呆板的、粗略的部分。应强化央行和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更为细致、灵活的金融经营体系,首先应尽可能地让那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得到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满足市场对货币的需要量。

第三,扩大政策性银行的经营规模和范围,使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由原来互不相干的状态走向有机的统一。现在,在金融经营体系中占主要的国家银行业类金融机构是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贷业务具有灵活性、针对性、见效快等特点,可以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没有普及到的领域进行补充,同时,通过政策性银行的信贷业务也会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利润,促进商业银行改善经营,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对于整个金融经营体系而言,既把商业银行之间相互竞争下的优点释放出来,也能兼顾市场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提高货币流通的科学性和公益性,更能够实现货币的本质作用。

第四,在转变金融经营方式的基础上,适当地扩大落后地区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分布密度,特别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一方面加大这些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对地方老百姓收入情况的了解,拉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申请贷款者,只要是讲信用的,又不是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可以根据他们的收入情况给予信贷支持,同时适应贷款业务量发展的需要。有人提出要通过村村建银行来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原来金融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即使扩大落后地区的银行数量,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市场经济主要管的是钱,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金融先行。对货币流通的开发程度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完善程度。把货币当着一般商品来经营,会使商业性银行业类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上喜大放小,以经济效益来决定本金融机构的地理布局和规模,最终易造成货币向市场竞争力强的一些生产领域、地区积聚,而竞争力弱的另一些生产领域、地区会缺乏货币,一部分商品的需求和生产在一定时期内开发不出来。这里的竞争力因素包括地方政府的参与,这是由中国的经济特点决定的。这部分开发不出来的商品需求和生产就要通过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开发,问题严重时,甚至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等。但这种方式不是一劳永逸的,使用效果会越来越低,而且这种方式是粗略的,缺乏针对性,货币投放越是没有针对性和越是长期贷款,对实体经济的服务率越低,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易产生劳务价格上涨和债务增多等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去刺激经济和货币投放没有针对性,社会上的闲钱、存款也会增多,投机动机也就会增强,比较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所以,应把货币当着商品交换的媒介来经营,先让市场上那些符合放贷条件的群体能够获得银行业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把市场自身发展的潜力开发出来后,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如果有必要,再去实行宏观调控,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宽松的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其它的金融工具来拉动经济发展,也就是先发放短期贷款,然后,根据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再去发放长期贷款进行刺激,拉动经济。有人说市场经济是平等的,自由竟争,优胜劣汰,资源在市场配置下也会得到充分地利用。但每个人、每个企业在使用货币方面不平等就不能平等地利用资源,货币也象是一张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门票,有一部分想参与的竞争者不能平等地得到这张门票进入市场,他们就不能得到理应得到的资源,也就达不到资源在市场配置下得到充分地利用。不同的金融经营方式也会产生对市场上资源不同地配置,货币向哪些生产领域、哪些地区积聚,社会上的物力、人力等资源就会向哪里积聚。所以,市场上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经济中产生泡沫、一线城市房价高涨跟金融也会有一点关系。一个时代的金融经营方式影响这个时代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也影响这个时代的经济结构,不同的金融经营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实体经济,金融既要服务于实体经济,也能够改变和决定实体经济。应加强对金融经营体系的改革,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可以减少依靠政府扩大债务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也不需要象西方国家会过多地采取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发展,离开这些方式也能够把经济发展潜力大致地开发出来,还可以减少市场上一些三角债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