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文学中的“历史”沉浮
2016-12-29周黔民
◎周黔民
浅谈当代文学中的“历史”沉浮
◎周黔民
摘要:文学和历史不只是存在理论关系,在实践方面两者亦是紧密相连。如今在讨论两者关系的时候,尤其是对文学中一些虚构历史进行批判时,只是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评断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有可能导致误读。这也是相关专家在研究文学虚构历史的时候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为此,有必要对其有针对性地分析,探讨。
关键词:文学历史关系
在当代文学处于转型期的背景下,我们在重新讨论文学和历史两者关系时,应重点探讨它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并不想让文学重新走上为政治服务的老路。因而,一些文学创作者根据多年的创作经验,很好地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正确关系,现就其相关重点内容讨论如下。
一、早期有关历史文学的创作
描述革命历史时期的过程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创作题材。在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学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基本都与革命有关,并最终促成了革命题材文学的固定创作模式。几十年以来,文学在历史方面的改动都是在早期革命历史题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早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唯物历史观,所以,很多作家在描写中国近代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是站在阶级史观的角度。根据这一点,当代文学的历史可以被看成是革命史。由此可以断定,当代有关革命的文学创作,其创作角度主要包含阶级、英雄、正义等方面,或者革命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形式,并且最终都将作品当中的革命理念转变成了时代精神。
二、后期有关历史文学创作的改革过程
一定程度上,对虚无主义的批判是开始研究“新时期文学”的起点。不过,确立“三十年代文艺”的理论无法改变“左翼文学”被忽视的现状,后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开展得越来越深,让以前不容触碰的“雷区”逐渐地被攻破,使得有关革命史的部分得到重新梳理。例如,历史学家在有关党史研究方面的思路,明显是受到了上世纪50年代思路的影响。在那个时期,陆定在一篇报告中详细讨论了党史研究不同于近代史研究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报告中具体提到了:“在社会科学当中,有关近代史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不过这些年却难有成绩上的突破。而且听说有关一部党史教育方面的教学书籍正在编写阶段,里面的内容全是通过党史的角度来撰写近代史。那么现在不用再等了,因为目前国家已经将编写重心放在了有关党的大事记方面的内容。对于近代史的研究专家,你们应该自己去完成有关近代史的研究。而且在研究期间,要多听取一些相关研究者的建议。”通过陆定的报告可知,80年代以后文学创作的侧重点到底在哪儿,而这正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时期的思想界以及史学界的争议。在那个时期,有关历史方面的研究已经出现了巨变,所以促成了很多的“历史事件”被重新定义。
在文学界,怎样去描写“革命”在80年代以后变成了主要的研究课题。在一些专家的眼里,在“十七年”那个年代里所确立的历史创作风格,为新时期所提出的真理做了很好的证明,同时也给当时面临社会转型期的老百姓确立了意识形态,而这正是学问创作的最重要目的。而且,文学在对“历史”和“事件”进行描述的时候,基本都融入很强的意识形态。文学创作自从进入到了80年代以后,所描述的历史变化都能够和当时的意识形态产生关联。不过我们也清楚地发现,文学当中所描述的历史,体现了一种新的叙事模式,创作方法不再只局限于现实主义;有关个人的描写逐渐代替了宏大叙事的手法;有关人性的描写取代了阶级描写;确立了语言的重要地位等。而这些显著的变化,主要跟“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有很大的关系。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有关“历史”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我国有关“历史”的文学创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变革,并由早期只是根据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来进行描写,逐渐地发展到侧重对人物,语句的描写,这样的转变,主要和受到“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让我国的文学创作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席扬,薛昭曦.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认识”——以“十七年文学”的文学史叙述为例[J].河北学刊,2013(04).
[2]王尧.当代文学中的“历史”沉浮[J].文学评论,2014(02).
[3]万娜.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文化——历史”观与“史学观点”比较[J].华中学术,2014(02).
(责任编辑薛雨)
作者简介:(周黔民,男,本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