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清骨冷的“绝俗人 ”
——林逋
2016-12-29付田芳
◎付田芳
神清骨冷的“绝俗人 ”
——林逋
◎付田芳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山园小梅》。他将梅花清雅俊逸、冰肌玉骨的品质写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全篇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多少文人学士可望不可及、见贤思齐的佳句。自此诗后,梅花才得益于林逋的妙笔,真正凌驾于百卉之上,成为暗香花魁。
清风千载梅花共,说着梅花必说君。林逋(967-1028),生于北宋盛时,浙江钱塘人,以梅妻鹤子自称。少时孤苦伶仃,青年时四处飘泊,壮年时终老山林。他满腹经伦,博古通今,诗词书法绘画颇负盛名,代表作有《林和靖诗集》与《省心录》。在“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封建科举时代,林逋却拒绝出仕,粗服布衣,结庐孤山,植梅畜鹤,过着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
宋代文豪居多,林逋与当时的大文人梅尧臣和欧阳修都为至交。梅尧臣曾为其诗集作序,言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邃美,读之令人忘百事。”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但他写完诗词,随就随弃,从不留存。以至后人精心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逋的人格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继承了老庄儒道思想的真谛,即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的处事境界。隐者,仙风道骨,神态飘逸。与那些半宦半隐徒有羡鱼情、怅然吟式微的人不同,林逋的隐是真正的生命心灵之隐,是一种孤独恬淡、豁达惬意之隐。据《梦溪笔谈》载:林逋隐居西湖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久久盘旋,复入笼中。林逋常常划着小船游历西湖诸寺,有客人来到他的草庐,童子则放飞仙鹤,林逋见之定棹小船而归。他在孤山种梅三百六十余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换取笔墨酒钱,与梅树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有一诗风趣地曰:“辛苦灌园欲何之?种得默林尽是诗。小梅斜插银梳月,正是逋郎得句时。”透过这些诗句,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林逋泛舟于西湖,鹤影相随,梅边吹箫,空灵悠远,烹茶煮雪,物我两忘。他的身心与这西湖孤山如此契合,已把世间最理想的“世外桃源”与儒道“清静无为”完美结合了起来,超然物外,洗净蒙尘。
林逋一生不做官,是因为他看不惯官场的浑浊黑暗。据《宋史》记载:北宋皇帝宋真宗与契丹订立澶渊之盟,这盟约让大宋国威扫地。宋真宗以每年三十万银帛的巨大代价换取了与契丹的友好关系,他本人的自尊心也遭受了严重打击。为了挽回颜面,于是在大中祥福元年,造出“天书降临之事”。此事经过是黄城司守卒徐荣,见左承天门上,有黄帛着地,约长二丈,为此奏闻。真宗听之亦言: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我刚更要入睡,室中忽然祥光溢彩,见一神人星冠绛衣,对我言之将降天书三篇,言完即不见。后来寻天书,发现承天门处果有缄物如书卷,外用青缕缠住,封处隐隐有字。书有黄字三幅,《语类》《洪范》《道德经》,真宗见天书遂决议作封禅事。朝廷炮制出此事为了显示真宗是真命天子,粉饰太平。封禅之事引来那些趋炎附势之辈大献谄媚之词,得官求荣。而才高学博的林逋一眼就看出宋真宗及朝臣假传天书的用意,不过是混人耳目,欺骗平庸百姓罢了。深知功名荣禄非他所愿,憎曰:“扰扰非吾事,深居断俗情。”便从容入世,清淡出尘,投身孤山做了他的逍遥自在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水平。”这是一首爱情诗《长相思》,是林逋仅存下来三首词中最有名的一篇。林逋作为一个隐士,并非孤高自好,他也是有血有肉的重情男子,相传他在年轻时曾经历过一场凄美的爱情,女子生得貌美如花,他们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花前月下,桑间濮上到处留下他们欢快的笑声。可最终女子的父母嫌弃林逋家贫清寒,将女子许于富贾商人。命运多舛,美满姻缘,终未如愿。林逋只有离开那个伤心地,把自己的千种深情,寄托在山水与诗词中。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刻骨铭心的爱情虽令林逋黯然神伤,却已变为烟花易逝。
林逋就这样过着平静朴素的生活,安贫乐道,无执无著。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眼前疏枝弄影,庭外鹤鸣空山。宋真宗闻其才名,诏赐粟帛,长吏随时劳问,宋仁宗在其死后赠赐谥号“和靖先生”。后来,孤山因林逋而成为人们游历西湖的绝佳去处,人们因为孤山而知道了林逋,因为林逋得知了梅花不屈不挠、铁骨冰心的坚强品质。山中高士晶莹雪,千古西湖见一贤。翰都墨韵,追溯古人,他的名字将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光照千秋。
(责任编辑刘冬杨)
作者简介:付田芳,女,广西艺术学院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南方戏曲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