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定单式”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2016-12-29孙茂胜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6年6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教育

孙茂胜/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浅谈“定单式”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孙茂胜/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摘 要】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校率先采用定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根据对“定单式”教育分析,提出在“定单式”教育中学校与企业各自所以的作用,综合分析“定单式”教育的教学及就业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定单式”教育; 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目前社会急需大量能够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工艺、物质产品和实现生产、服务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应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定单式”“模块式”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适应市场需求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一、“定单式”教育的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许多学校率先采用“定单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定单式”教育即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并建立起了人才输送的新渠道,解决了家长和学生对就业问题的担忧。

目前,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校教育正深入、快速地进行着改革,“定单式”教育模式就是其一。这一模式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学校专业的设计原则,使专业制定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在该模式的运作中,企业和学校可视作供需双方,他们承担着主要的策划和实施者的角色,而作为“供需品”的学生来说,对于这一计划的实施似乎显得极其被动。从某些层上面来讲,学生不仅应有其广泛的知情权,更应积极地参与其中。为这一模式计划的实施发挥其强大的能动作用。从而目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学生的消极、被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只有到了第二学年(三年制)或第三学年(四年制)才开始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接触行业行情,甚至有的专业直到毕业实习才有真正去企业学习的机会,我认为当学生从介入这一“定单式”计划的那天起就应该深入到生产实践第一线。全面的了解、认知行业状况和生产运作规律,介入到专业学习、实践的氛围中,领会来自企业的真实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

二、“定单式”教育是校企合作的最优选择

采用“定单式”教育模式的院校把人才培养与就业安置相结合,首先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输送渠道,了解企业需要哪些人才,有针对地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新生选拔的条件等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行对接,以实现就学达标等于就业的目标;同时还在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养的整体水平与人才需求方面实现对接,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毕业生上岗后的磨合期,培养了大量实践型、应用型人才。

“定单式”教育是由人才中心先从企业了解用工需求,然后与企业,学校就企业所需工种制定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这种“定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一进校门就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大学毕业生适应企业发展这个过渡期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定单式”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过渡期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拉近在校生与企业的距离。

三、“定单式”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实现“定单式”教育,扩大就业优势

市场的需求总是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用工市场竞争中立于浪尖潮头。为此,华立技校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掌握市场先机,提出实施“定单式“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形成体系。

所谓“定单式”教学,就是一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之“单”来定教育方略与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就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其教学规律和专业的发展取向。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选编、实现设施投入、教师教学方法及课程安排等方面,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定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个性化的、创新型或创业型人才。真正做到以“单”来定教学模式,以“单”来确定办学定位,让教学与时代和社会接轨。“定单式”教学的实施扩大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二)坚持诚信办学,打造教育品牌

“定单式”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一张创新,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双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企业在学校择优挑选毕业生,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就业。定单式培养模式能有效地缩短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期,使学生更快掌握企业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的需要,吸收优秀人才。

(三)提高“定单式”教育的有效性,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定单式”教育其意义在于做到教育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在校企深层合作中,学校占领并巩固了就业市场,形成了完备的人才、信息、技术、科研等核心要素的交流循环系统,是毕业生从容就业。概括起来既:专业设置市场化,教育管理职业化,教学就业一体化。对于学校而言,“定单式”教育克服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和高成本,高就业率也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对学生而言,在就读前明确了就业单位和具体岗位,就读时也可到相应企业顶岗实践,学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加上不必为就业烦恼,直接得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言而喻。企业介入高校培训,除了能在未来激烈的人才争夺中提前锁定人才,不至于发生关键岗位的人才断档,还减少了试用期环节,为企业从新产品、新技术的角度出发,量身定做培养“灰领”骨干,从而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总之,学校组织了入学“定单式”教育,这一模式让一些毕业生在入学的时候就可能找到“婆家”。形成一站到位的“就业直通车”形式,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组织毕业生的实习,实践和培训等活动,缩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熟悉期”,能有效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唐逖.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科文汇,2007.

[2]赵水林.对校企业合作办学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4.

[3]李开勤,蔡燕生.订单式教育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喻红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6.

作者简介:

孙茂胜(1970—)男,辽宁凤城人,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