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的逻辑演进:阶段、特点与趋势
2016-12-29史晓赋湖南省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史晓赋/湖南省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我国文化产业的逻辑演进:阶段、特点与趋势
史晓赋/湖南省警察学院基础课部
运用理论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阶段,总结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特点,探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趋势,拟为产业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转型升级;逻辑演进
1.引言
文化产业一词最初出现于二十世纪初,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也称为文化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表现手段和产业经济形态,文化产业深刻影响了人民对传统文化概念的本质把握,不同的国家从不同角度对文化产业有着不同的理解。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来进行界定的定义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而我国理论界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而狭义上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等。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借助高新科技手段,通过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获得了高速发展的驱动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某种程上甚至改变了社会存在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潮流。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仍处于弱势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对欠缺。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繁荣与发展,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持续发展能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2.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阶段
自建国以来,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计划经济,政府一直把文化当作一项事业来统包统揽。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特殊的管理方式对于迅速确立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地位和推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普及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计划经济体制中下的文化事业管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长期当作政治宣传和阶段斗争的工具,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妨碍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文化的产业属性逐步呈现出来,亟需打破原有的文化管理体制,适应全新的产业发展环境。回顾历史,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重要的时期演变阶段。
2.1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1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门开始开放,国外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逐步涌入国内,物质财富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眼界大开,国内的文化、娱乐广告、旅游、体育等产业逐步恢复并进向繁荣,城镇居民在精神上的追求得到释放,文化开始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阶段。尽管文化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只占据很少的份量,总体影响并不大,但在文化产业的探索上开始迈开脚步,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2.2文化产业正式确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1992年到2001年,文化产业开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文化与科技、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文化的扩散效应开始发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的正式发布,明确把文化产业列入第三产业,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发挥作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和体制基础。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和科技支撑平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3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2002年至今,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进入新世纪以后,人类社会进入到以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和文化产业的经营明确区分开来。时至今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亮点。
3.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特征
从上世纪末文化产业的初步确立直到今天,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低级到高级、产业活力不断增加的不同演变特点。从 产业规模的演进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增加值达到240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3.77%。从产业结构上的演进来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文化元素日益融入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我国文化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从产业演进的层次来看,时至今日,文化产业内容不断丰富,产业附加价值不断扩大,产业价值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正在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的跨越式发展。从产业演进的活力来看,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正在增强,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成功,一大批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得以确立,部分有实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正在实现走出去战略。从文化产业的影响力来看,随着艺术生产、推进改革、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我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中涉及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在大城市全面散开,重点城市文化产业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相关艺术产品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初步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改革成果初步显现,对国民经济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4.我国文化产业的演进趋势
4.1文化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的重要选择。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受到内外部环境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民经济从传统的高速增长状态换档到中高速增长状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科技创新和人的智慧为核心要素、以个性消费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类型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时期重要的增长点。首先,文化产业富含文化与科技价值,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优化消费结构,推动城镇消费方式转变升级,极大地拓展了消费空间;其次,文化产业是低投入、低能耗、高产业绿色朝阳产业,主要依赖智力、版权、技术、创意等知识资源,以全新的商业模式进行推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各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首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未来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结构也将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将逐步提升,文化制造业的比重将逐步下降。
4.2文化与关联产业将实现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可以调整传统产业结构,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文化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既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层次,实现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也有助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衍生出文化服务业和文化制造业等不同产业门类。如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和科技、制造业、旅游、体育、金融等关联产业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信息媒体、智能终端、数字内容、应用服务等领域不断深化发展。
4.3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研究表明,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与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等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正在转型升级,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稳定下来并随着收入的增长而“水涨船高”。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化消费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未来文化消费将会呈现“井喷”状态。从消费层次来看,当前我国已渡过了模仿型消费阶段,正在进入到一个个性化、多样化的主流消费阶段,城镇居民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和温饱型消费向小康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转变。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制作水平的精进,我国文化产业质量体系将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将不断丰富,文化服务方式将更加发达,文化消费也将更加持续和稳定发展。
[1]西奥多·W·阿多诺著[德], 赵勇译. 文化工业述要[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258(6): 42-46.
史晓斌(1970-),男,湖南常德人,汉族,湖南警察学院基础课部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科技哲学和逻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