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化
2016-12-28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niel Bell)在其撰写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到了“后工业社会”一词。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直接促使了大众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革,反应在设计领域,则体现为对于工业时代“产品注重形式和功能之间逻辑关系”的一种修正,即,后工业时代的设计在强调上述关系之外。也注重产品之外的联想和象征,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品格与情感效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包含绿色设计、复古设计、新媒体设计等在内各种设计思潮和设计现象应运而生,设计的艺术化即是其中的一种。
设计的艺术化,顾名思义,指的是设计的艺术化呈现。它由“设计”这一概念发轫而来,却并没有脱离设计的核心。实际上,它是设计师在遵循最基本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对于设计进行更多尝试与探索的结果——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费群体使得设计更具时尚感和形式感;化学工业的发展为设计领域提供了更多的普及型材料;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非传统化的设计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当代艺术的盛行,也让设计的表现形式变得不同以往……
抛开对于设计历史按图索骥式的追寻和设计理论的普及,设计存在的最根本目的,是与人们的生活发生关系。在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中,由于受到“艺术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艺术曲高和寡,设计更加实用”等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以及各种消费习惯和消费条件的制约。使得设计产品仅仅成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工具和手段,而其在功能之外的意义和价值则不被考虑。而设计的艺术化,最直接的结果是消融了“设计”与“艺术”之间截然对立的境况,让设计呈现出非常规化的形态和功能,从而让空间拥有了更多的意蕴和张力,以殛更具精神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内涵。
设计构成空间,空间影响精神,精神引导行为。设计的艺术化,不论它是“装饰设计”的当代回归。还是艺术对于设计话语权的“掠夺”。这一在后现代工业社会中各种思潮激荡下的产物,反过来以自身的艺术性和启发性改变每个人对于设计的原有理解,并由此带来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