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
2016-12-28徐晖
徐 晖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研究
徐 晖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0)
随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运行业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也对海运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探讨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体能方面对航海类专业的培养,初步完成航海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架,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力量、耐力、协调、柔韧等岗位素质,保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以良好的体力、精力和心理,适应将来航海各种工作环境和岗位需要,进一步促进高职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体育教学的完善。
高职院校 职业体能 航海类专业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是海运工作人员为了适应内河、内湖、海洋上行驶舰艇等上各种复杂工作环境,所具备的自身机能,包含肢体的协调性、身体的灵敏度、耐久能力及抗疲劳性等能力,这些能力保障了海运工作人员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协调的操作、清醒的头脑,从而保障航海运输等工作的有效进行。全国各地海事管理机构、航海运输企业和设立航海专业的高校均比较重视海运工作人员的基础体能培养工作,积极运用各种体能训练来提高海运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从现代职业体能对我国海运工作人员进行体能指标进行衡量的角度来说,各级海事管理机构、航海运输企业和设立航海专业的高校重视程度还不够,不少人认为体育锻炼就是职业体能训练,忽视了航海职业的特性。学校教育必须从源头做好学生的职业体能的培训,航海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教学将是未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1]。
1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的主要构成
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是海运工作人员通过先天遗传自身已经具备基本素质,与后天被培养后形成多组多层次的稳定组织系统素质。该系统素质包含由海运工作人员自身个体的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构成包含个人身体形态、个人基础体质、个体机能、智力及心理素质这4项。
1.1 个人身体形态
个人身体形态包含基本的身高、体重、胸围、肩宽、视力、手脚长度等,这些是个体有形能力的基础表现。海运工作人员工作是需要克服航运过程中各种复杂环境的从业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健康证书管理办法》和《海船船员健康检查要求》,必须符合相应的有形能力从优选择,良好的体态、强健的身体状态是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条件。例如双下肢不等长不超过2cm,脊柱侧变不超过4cm并无后凸畸形[2]。
1.2 个人基础体质
人体运动的基础是个体具备的基本身体素质,身体的器官和机体能力决定了个人基本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基本上是个体形态、人体器官各系统及身体代谢状况的综合表现,这些都是个体体能构成的要素。在评价体系指标中主要有速度、耐力、力量、反应灵敏度、肢体协调能力和柔韧性等。反应灵敏度可使航运从业人员遇到突发紧急情况,可迅速有效的作出正确判断,进而确保肢体作出及时准确的反映,运用最恰当的方法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正常航运。肢体协调能力可确保航运从业人员在航运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动作完成更迅速、更协调、更省力、更轻松,可提高航运从业人员肢体动作的有效性,从而提升从业者长时间工作的耐力。
1.3 个体机能
个体机能包含人体各身体组织器官、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相关生理机能,主要通过肺活量、膝跳反应、脉搏和血象等体检指标来反映。由于个体机能检测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等因素,造成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训练时个体机能检测容易被忽视。航运从业人员由于工作场景环境的特殊,个体的健康关乎海运工作的正常进行,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训练能不断完善从业人员的身体机能,提高人员健康水平,是从业人员在职场环境中实践技能体能保障。
1.4 智力及心理素质
智力及心理素质的高低影响和限制了航运从业人员个人基础体质和个体机能水平。其具体体现在,积极求生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封闭空间长时间工作能力、克服孤独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抗压能力等,均需要从业者提前锻炼和培养,也是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的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
2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架
2.1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教学目标选取
以航海专业体育教育培养目标为主体,以基础性体育训练教学目标和航海心理辅导教育为两翼,形成“一体两翼”航运从业人员培养模式,将航海专业培养、基础体育训练和心理健康辅导三者有机结合,让学生具备健康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的技能水平,促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习惯储备职业体能。
航海专业培养方面主要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职业体能运动训练项目,以就业为导向,以航运岗位基本身体素质培养和工作环境要求模拟训练,充分体现航海专业职业的特性和功效,项目的选择能够实现“学以致用”。
基础体育训练方面主要选择力量、耐力、协调、柔韧、敏捷等项目,辅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升训练水平[3]。
心理健康辅导方面主要使用“单独辅导”与“团体培训”相结合,“情景模拟”和“现场演示”相结合,培育学生适应航运过程中长时间封闭的单调船舱生活环境,保障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形成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
2.2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航运行业职业特点与其他行业职业有着明显区别,工作环境高风险、知识运用高密集、工作岗位高实践、组织纪律高服从、工作团队高国际等特点,这些决定了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必须规范执行,严格遵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2.1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模式。
以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时间来看,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只有2年半,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仅有5个学期授课时间。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块可分为基础性体育训练教学模块、航海专业体育教育模块和航海心理辅导教育模块,根据高职院校自身授课硬件条件和师资配置进行课程设置。体育课程设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采用“2+2+1”教学模式,学校为学生在第1、2学期开设体能训练必修课,在第3、4学期开设体育限制选修课和职业体能训练课,第5学期开设航海专业心理辅导课和航海体验式练习课。方案2,采用“1+3+1”教学模式,学校为学生在第1学期开设体能训练必修课,在第2、3、4学期开设体育限制选修课、职业体能训练课和航海体验式练习课,第五学期开设航海专业心理辅导课。
2.2.2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内容设置。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内容选择必须符合航海专业职业教育特点,以“够用、实用”原则进行选取[4]。
一是以恢复性体能训练为主,我国现阶段学生高中阶段体育训练量较少,新生进入大学后体能储备不足,将恢复体能训练和体质训练为重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体能训练项目主要设立为长短跑、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俯卧撑等基础性体育训练。
二是在巩固学生基础体能后,加强学生协调性和灵敏性方面的练习,可开设拳击、散打、乒乓球、羽毛球、障碍越野跑、足篮排球等训练项目,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以体育必修结合限制性选修方式推进课程学习。
三是学生在体能储备和灵巧性方面有所提升后,加入航运特色体育训练项目,例如海运工作时经常遇到大风大浪,船体倾斜从业人员容易晕船、失去平衡,可开设连续前后滚翻、旋梯翻转、滚轮、单腿站立、浪木、曲腿单腿站立、膝盖对角伸展等项目,提高学生平衡性和抗眩晕能力。
四是以强化航海专业职业体能为重点,体能训练、实操和理论相结合。体能训练主要在室内进行,运用无器械健身训练方法,模拟“船”上小空间无锻炼器械生活工作环境。实操训练以航海职业技巧练习为主,例如游泳、跳水、救生、划艇、抛卷皮龙带、抛缆、打绳结等。理论课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团体、单独)、运动伤害急救、运动损伤康复等课程组成,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身体素质。
2.2.3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课程实施方法及考核方式
表1 课程实施方法及考核方式(“1+3+1”教学模式为例)
根据表1课程实施方法及考核方式,航海类专业学生第1学期重点加强基础体能训练,以恢复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第2学期在巩固基础体能基础上,引入灵巧协调性训练,限选和必选课程相结合;第3、4学期,以航海专业体能训练为主,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第5学期,强调密闭空间类无器械体能训练,加入运动急求、职业损伤类理论课程。
3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形势下职业体能培育特点选用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构建出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结构模型
4 结束语
我国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改进,必须紧密结合航海专业特色与职业发展的特点。高职院校航海类专业职业体能教学不仅需要更普通体育老师进行教学,更需要航海专业老师以及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等学科老师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康,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终身职业体能训练观念,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职业体能培训的新渠道,为祖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航海复合型人才。
[1]黄秋玲.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3 (15):93-94.
[2] JT2025-93,海船船员体检要求[S].
[3] 倪莉,宋晓芬. 针对职业体能教学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 29-30.
[4]张晔. 职业体能视角下土建类专业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知识经济,2013(18): 167-167.
Research on Navigation Fitness Professional Occupations Teaching Model of Vocational Institutes
XU Hui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Wuhan 430050, China)
Along with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shipping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key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marine personnel.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aspects of maritime professional occupation train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physical teaching mode of maritime occupation, improve maritime strength, endurance, flexibility, coordin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post quality, goo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mood, adaption to the future work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hysical occupation sports teach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navigation class.
colleges; vocational skills; maritime specialty
G710
A
1674-943X(2016)04-0032-03
2016 - 09 - 02
徐 晖 (1981 - ),男,浙江诸暨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创业辅导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