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陶瓷绘画技艺传承

2016-12-28郑兴我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法技艺陶瓷

郑兴我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陶瓷绘画技艺传承

郑兴我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陶瓷绘画技艺在陶瓷艺人之间“心口相传”经久不衰,创造出大量优秀的陶瓷绘画艺术品。随着陶瓷产业发展与工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其“父子传承”“师徒传承”的陶瓷绘画技艺流传模式已经悄然改变,成规模的学校教育逐渐成为技艺传承的主要渠道。以学校为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将成为新时期陶瓷绘画技艺传承的主要模式。

陶瓷绘画技艺;传承模式;现代学徒制

0 引言

中国陶瓷绘画技艺在陶瓷装饰领域独树一帜,非常具有代表性,各个瓷区也形成了比较有特点的绘画技法,如:景德镇釉下青花陶瓷绘画技法、釉上粉彩绘画技法、釉上古彩绘画技法;湖南省醴陵的釉下五彩绘画技法;邯郸磁州窑釉下黑彩绘画技法;唐山釉上新彩绘画技法等,有各自的工艺特点,但随着陶瓷产业的兴衰,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绘画技艺传承与创新问题。陶瓷绘画技艺传承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第一种是“父子传承”,以家族为载体的世袭传承模式[1];第二种是“师徒传承”,以企业、行会为载体的传承模式;第三种是师生之间以近现代学校教育为载体的传承模式。这三种传承模式各有优长与弊端,并且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现代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模式[2],将成为陶瓷绘画技艺传承的最佳选择。

1 以家庭、行业为载体的学徒制传承方式

陶瓷绘画技艺是伴随着陶瓷产业而发展起来的,是陶瓷生产者提高陶瓷产品价值的主要手段。陶瓷早期生产模式是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非常有限,主要靠技艺娴熟的画师带徒完成产品的装饰,通常这些画师的绘画技艺会根据心口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原来的手工作坊已经很难生存,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需要绘画装饰的艺术陶瓷产品数量急剧增加,已经不是简单几个人能完成的生产任务,这时,陶瓷贴花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陶瓷花纸印刷技术的出现,是对陶瓷绘画技艺传承的极大挑战,简单而重复的低岗位从业者很难再生存下去,只有系统掌握陶瓷绘画知识,并且有一定绘画造诣的从业者才能生存下来。随着从业者的大量减少,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出现了问题。

1.1 家庭手工作坊的传承培育

“父子传承”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传承方式[3],“父子”不单是狭义上的父亲与儿子,也包括广义上有血缘关系的人,如子、侄等。中国的陶瓷绘画者一向重视这种传承方式,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陶瓷世家。陶瓷绘画技艺更是一脉相承,形成较为系统的绘画技法与表现形式。

传统的父子传承模式在中国应用非常广泛,至今有很多陶瓷产区仍在使用。这种传承方式非常适合传统手工业者对自身“手艺”的保护,不让赖以生存的技艺轻易被人学习掌握,增加其竞争者,使自己失去行业优势。以血缘为纽带的传承方式也有其缺陷性,由于封闭式的传承模式,在社会大生产面前力不从心,也制约着技艺的传播与发展。而且这种传承模式过分依仗从业者的个人能力,如果其传承人天赋不足,很难将上代的优秀技艺传承下去,断代风险非常大。

1.2 行业、企业的传承培养

“师徒传承”是中国传统陶瓷绘画技艺的主要传承模式,中国传统的“手艺”大多靠这种模式在社会中传播。这种传承模式在中国由来已久,是“父子传承”的必要补充。在陶瓷绘画从业者中,师徒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上的关系,而且已经形成一种父与子的伦理关系。“拜师”成为其学习绘画技艺的前提,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对于这种师徒关系的一种伦理描述[4]。在陶瓷艺术院校出现以前,要想成为陶瓷绘画从业者,学习到真正的绘画技艺,拜师学艺成为最重要的一种途径[5]。

以唐山为例,新彩绘画技法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唐山地区生产出较为细致的白瓷以后传入该地区的。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相继出现了“德盛瓷厂”“新明瓷厂”“启新瓷厂”等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凭借陶瓷艺术特色赢得“北方瓷都”的美誉。由于产业的兴盛,陶瓷新彩绘画技艺也日趋成熟,艺术陶瓷产品形式多样(新彩绘画作品见图1),有相当规模的陶瓷绘画从业者,这些从业者的技艺来源于师徒间的传授学习,并形成了脉络清晰的传承派系。如:专门绘制人物故事题材的从业者,初期跟随师傅专门学习这种绘画技艺,学成后以此为生,并将这种绘画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徒弟。但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时局不稳定等原因,唐山陶瓷产业日渐衰落,陶瓷绘画从业者大部分失业或转行,绘画技艺濒临失传。

图1 “启新瓷厂”师傅绘制的瓷罐

改革开放以后,唐山陶瓷产业迅猛发展,出现大批陶瓷生产企业,其中有几家企业以生产艺术陈设瓷器为主业,如:唐山陶瓷集团美术瓷厂、唐山工艺美术瓷厂、唐山陶瓷艺术研究院等。这些企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厂,主要以生产陶瓷绘画艺术产品为主。企业为方便生产,招收大批的绘画学徒工。学徒工入厂初期被戏称为“鸟子手”,这些学徒工随企业绘画师傅学习绘画技艺,并按企业要求绘制比较简单的艺术陶瓷产品,随着长时间的锻炼,一批优秀的学徒工成为企业的绘画骨干,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绘画风格,成为唐山陶瓷绘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陶瓷业经济的下滑,陶瓷绘画从业人员也在大幅减少,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一些多年经营陶瓷艺术行业的人才被迫转行,新生力量又对陶瓷业“望而却步”,不愿意进入陶瓷企业成为学徒工,企业里的专业手绘人才出现了短缺现象,以陶瓷绘画为业,代代相传的陶瓷绘画技艺在逐渐消失。这使得唐山陶瓷新彩绘画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技艺传承逐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陶瓷绘画技艺传承的断档恢复起来将十分困难,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

2 以学校为载体的师生教育传承方式

学校教育的发展,为陶瓷绘画技艺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上世纪初期教育家熊希龄为更好地传承陶瓷技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以陶瓷艺术教育为主的学校“湖南瓷业学校”,学校设在湖南醴陵地区,其中最重要的科目就是国画装饰,主要教授学生陶瓷绘画技艺课程。上世纪四十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开设陶瓷科,为陶瓷绘画传承做出重要贡献。随着中国陶瓷产业的兴旺发展,陶瓷绘画人才需求量增大,各地陶瓷艺术院校纷纷开设陶瓷美术专业,为当地培养陶瓷绘画人才。

唐山陶瓷学校也在为传承釉上新彩绘画技艺而努力。目前,唐山地区骨质瓷绘画艺术创作人员众多,形成一个以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领军,河北省级、唐山市级陶瓷艺术大师为主体,骨质瓷绘画从业者为基础,区域知名艺术家广泛参与的骨质瓷绘画群体。唐山骨质瓷绘画群体的成员,主要是陶瓷艺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为主,群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均来源于此。唐山有两所培养陶瓷绘画人才的学校,分别是:河北轻工业学校(现华北理工大学)和唐山市陶瓷技校(现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轻工业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陶瓷绘画人才,毕业生经过多年的成长与历练,很多已经成为陶瓷绘画行业的精英,唐山地区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均出自这所学校。目前,随着学校的升格与合并,培养层次有所提高,但招生规模大幅下降。唐山市陶瓷技校隶属于陶瓷集团公司,有很深的行业背景,上世纪80年代开设陶瓷美术班,培养陶瓷绘画人才。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绘画技法上受过系统训练,理论与绘画基础扎实,创作出很多具有创新性的陶瓷绘画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该校毕业生中产生了70多位省级、市级陶瓷艺术大师。伴随着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这两所学校由企业管理转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失去了行业优势,陶瓷专业生源大幅减少了。

学校教育对陶瓷绘画技艺传承做出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也很多。根据对两所学校近年来毕业生的调查与统计,毕业生中有70%进行了转行,没有真正成为陶瓷绘画从业者。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缺乏行业背景,很难像学徒那样由师傅带入本行业,并在师傅的“传、帮、带”的培养下快速成长,成为合格的从业者。

3 现代学徒制传承模式

传统学徒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局限性日趋明显[6],而陶瓷艺术院校的艺术教学又很难满足学生直接融入行业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实施现代学徒制,也就是陶瓷艺术院校与艺术陶瓷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陶瓷绘画艺术人才,更好地传承陶瓷绘画技艺。学习者在学校主要进行陶瓷绘画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法训练,如陶瓷绘画写生、基本技法学习、绘画色料的制备等知识点的学习。学校教师按照艺术类专业常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者在陶瓷企业学习实践技能,进行日用陶瓷产品的绘制、艺术陈设瓷产品的绘制等项目的学习。企业选聘掌握陶瓷绘画技法的师傅,实行“一对一,手把手”师徒制指导。通过这种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学习,学习者不仅能系统掌握陶瓷绘画技艺,而且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很快融入行业环境,成为行业中陶瓷绘画某种技艺的传承人。

相对于其他学校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才由于和企业的师徒关系的存在,增加了这些学生的行业背景,对他们以后在陶瓷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比其他学生掌握更多的绘画隐性知识,更容易成为陶瓷绘画行业的佼佼者。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扩大了陶瓷绘画技艺传承群体数量,同时使从业者有了学历,相比原来单纯的学徒在社会上有了很大的竞争力,在知识层面上,绘画专业知识更加系统,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4 结语

陶瓷绘画技艺的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无论是“技”还是“艺”的传承都和时代背景有着直接联系,所以,依赖一种传承模式培养陶瓷绘画人才是行不通的。在学校教育大发展的今天,将传统陶瓷绘画学徒制模式融入现代学校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传承模式,将有效推动陶瓷绘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1] 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2]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 (09):17.

[3]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

[4] 颜磊,唐天艳.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5(12):11.

[5] 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00(3): 9-10.

[6] 余小荔.论陶瓷艺术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陶瓷,2004(2): 62-63.

Ceramic Painting Skills Inheritance Based on Modern Apprenticeships

ZHENG Xingwo
(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 Tangshan 063299, China)

Ceramic artists ceramic painting skills inherit, creating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ceramic painting works of 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s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stantly updated, including "inherit between father and son", " inherit between master and apprentice " ceramic painting art spread pattern has quietly changed, and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channel of ceramic painting skills inheritance. Modern apprentice system dominated by the school will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ceramic painting skills inheritance in the new period.

ceramic painting skills; painting skills; modern apprenticeships

G710

A

1674-943X(2016)04-0029-03

2016 - 07 - 26

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人文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研究”(项目编号:GH162015),主持人:郑兴我。

郑兴我(1978 -),男,河北泊头人,硕士,副教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学术带头人,主研方向为陶瓷艺术教育与创作。

猜你喜欢

技法技艺陶瓷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陶瓷艺术作品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