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6-12-28浙江省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324300程四发

新农村(浙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开化县低收入农户

浙江省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324300)程四发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324300)郑求红

化县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省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324300)程四发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324300)郑求红

多年来,浙江省开化县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扶贫开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2000年开始至今,从“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从“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从“下山脱贫”到“山海协作”等三大发展阶段。2000年,该县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贫困乡、贫困村;2003年,扶贫区域重点锁定在6个欠发达乡镇;2008年,扶贫重点在16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共22276户、72846人);2013年开始,实施对象为2010年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共31319户 95292人)和140个扶贫重点村;2015年全省统一实施“摘帽”工程,全县7514户低收入农户、19190人如期完成“消除4600”工作。

1.做法与成效

(1)健全工作机制,弹好“协奏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编制了扶贫开发规划,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考核机制,明确了部门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全社会合力的扶贫工作机制。县扶贫办在摸清贫困对象底数、落实扶贫措施和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对接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县教育局以教育扶贫为主任务,努力消除因贫困而失学和贫困代际传递的恶性现象;县民政局积极做好低收入农户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和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县残联做好残疾人异地就业和托养工作;人力社保局积极做好失地农民、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工作。

(2)强化工作落实,吹好“冲锋号”一是产业帮扶,增加低收入人员经营性收入。围绕油茶、清水鱼、茶叶等传统产业,对低收入农户重点村的所有农业产业扶持补助标准上浮50%。同时,还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业扶贫和金融扶贫,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产业。二是就业帮扶,增加低收入人员工资性收入。通过兴建来料加工厂房,积极开展来料加工技能培训和壮大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等形式,推动全县来料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低收入农户工资性收入占比。通过农家大厨、保姆、月嫂、茶艺师、护工、绿化工、乡村导游等免费培训,促进低收入农户外出就业。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低收入农户人员就业。三是异地搬迁帮扶,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创业发展空间。目前全县已建成东城、园区、华埠、池淮、马金等5个县级安置小区、101个安置小区(点),实现下山异地搬迁5万余人。为了使他们“下得来,稳得住,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县里通过来料加工场所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平台,努力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增加他们的收入,解其后顾之忧。

(3)筑牢扶贫底线,念好“民生经”一是健全临时救济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开化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对因灾、因事故等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导致家庭生活特别贫困的,每人可以按低保标准享受3~6个月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同时还实施大病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房屋倒损重建修缮救助等。二是夯实教育扶贫这把“金钥匙”。出台专项政策,对录取高等院校的贫困学生给予就学救助,5000元/人。落实低收入农户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助学补助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对象补助3000元/年,防止因贫失学、因学致贫。三是完善常态化社会救助机制。加强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对全县926名孤儿、重残或重病儿童、困境家庭儿童等发放基本生活养育补贴和医疗补贴。

(4)搭建资源平台,唱好“大合唱”一是整合社会慈善事业。二是深化山海协作工程。努力做好与省林业厅、省旅游局、诸暨市的结对帮扶工作,落实好与桐乡市“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示范区”共建协议,通过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山海协作项目,带动生态发展、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合作,形成双赢局面。三是积极推进结对帮扶。全面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借力千名县乡机关干部“大抓基层”集中调研活动,组织县、乡两级党员干部与有一定发展能力和愿望的低收入农户开展“一对一”挂联帮扶。

2.存在的问题

(1)扶贫队伍上全下缺扶贫队伍建设从县级层面看,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各项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但乡镇、村级扶贫队伍比较薄弱,乡镇一级虽然配备了专职扶贫干部,但实际上由其他干部兼职,而且人员变动频繁,村级层面也没有专职扶贫人员。相对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性强、工作延续性要求高,没有一支稳定的扶贫干部队伍,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正常开展。

(2)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任重道远脱贫是一个反复的动态过程,因病、突发事件等因素致贫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所以在精准扶贫上仍存在困难家庭,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扶贫办、民政、教育、残联的数据平台如何实现共享,脱贫后消户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来负责,扶贫相关政策、资源、资金如何整合,如何确保资源的科学有效发挥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扶贫开发短板仍然存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偏远山区的交通、卫生、教育等设施仍然不健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二是人才短缺,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干得成事的人才在各个层面都比较欠缺;三是农村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还不明晰,农业的经营体制还不够灵活;四是乡村治理体系还需加强,社会群团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3.对策与建议

(1)精准扶贫脱贫,落实好“四个一批”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认真实施好“四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至关重要。

(2)精心补齐短板,确保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完善示范基地作业道、农田机耕路等建设。转变乡(村)卫生院(室)机制,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基础性医疗保障。按照“就近上学和家长、孩子自愿”的原则,科学地进行乡村教育布局调整,并加大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边、远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学习条件。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一方面需要能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技能型人才(如各级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服务扶贫开发工作一线。另一方面需要低收入农户增强“造血”功能,掌握农业适用技能,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成为种养殖大户、生产能手,实现增收致富。三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要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要求,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民资产,发展生产。要改进农业的“一家一户”经营体制,培育农业新兴主体,鼓励农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加入各种生产合作社,激发农村生产力。

(3)规范小区建设,提升下山脱贫农民的融合度要按照“搬得下、留得住、富得起”的工作要求,鼓励边、远山区低收入农户异地搬迁脱贫。要加大对搬迁下来的有条件的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帮助推荐就业;要创造条件方便下山脱贫农户子女就近上学;要做好小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区“两化”(洁化、美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教育、改变下山农民一些不良的生产生活习俗,让搬迁下来的农民安下心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

猜你喜欢

开化县低收入农户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娶低收入老婆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