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东北地区如何拓展发展新空间
2016-12-28高静茹
高静茹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浅议东北地区如何拓展发展新空间
高静茹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拓展发展新空间是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前提,通过发展新动力能够开拓发展新空间,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代化建设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拓展发展新空间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因此,拓展发展新空间是东北地区未来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也是保障东北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北地区;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拓展发展新空间
拓展发展新空间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将拓展发展新空间。第一,拓展发展新空间的新动力效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新空间可以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第二,拓展发展新空间能够促进理念的进步和创新,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理念来源于经济需求,经济需求来源于发展空间。对区域经济来说,发展新空间是重要的理念来源。第三,发展新空间有一定的空间效应,能够吸引更多区外技术和资源,通过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第四,拓展发展新空间对区域发展有一定的协调效应,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展新空间不仅是地域空间的拓展,还包括产业、网络、资源等空间的拓展,通过拓展发展新空间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更加立体,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并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
综上,拓展发展新空间在很多方面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发展新空间的形成,如果区域经济繁荣,必然有利于拓展发展新空间;如果区域经济萧条,将对拓展发展新空间带来冲击。
二、关于东北地区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内容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中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是其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拓展发展新空间主要涵盖了区域空间、产业空间、基础设施空间、网络经济空间以及蓝色经济空间。
区域发展空间是东北地区总体发展的战略要求,通过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发展城市群效应,通过城市群效应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开辟农村广阔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经之路,发展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挖掘区域产业优势,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覆盖率,增强绿色生态经济意识;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符合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加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和相关制度规定;网络经济空间是东北地区适应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与社会经济的融合,整合行业上下游发展链条,提高互联网创新水平;蓝色经济空间是东北地区的天然地域优势,东北地处渤海经济地带,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是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区域优势是地域发展要求。在中国新常态的今天,东北地区必须将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创新驱动因素、发挥东北地区优势。
三、东北地区发展空间的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来看,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是有大幅度提高的,此外国家政府十分支持东北地区的发展,颁布了不少支持政策和措施。本文从东北地区发展空间的优势和发展空间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出发,对东北地区发展空间的现状进行分析。
1、东北地区发展空间的优势分析
东北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城市体系和现代化建设较为完善。东北地区拓展发展新空间有一定的天然优势:一是地理优势,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环渤海、黄海,毗邻朝鲜相望日本、韩国,是欧亚地区的重要陆桥,沿海经济发展带是东北地区的突出优势,港口产业聚集、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是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二是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涵盖石油、化工、冶金、造船等工业、制造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及装备,同时还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能源优势。三是产业基础优势,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产业优势明显。一方面东北地区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生产的聚集地,生产工业门类齐全,相应配套设施健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东北地区拥有大量成熟且具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产业结构优势突出,技术人才和科研组织能力也较强,高等院校超过30所,独立研究机构突破80所,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四是国家政策优势,东北地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军事基地,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区,我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东北地区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快市场取向改革”、“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东北地区城市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
2、东北地区发展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
东北地区尽管有天然的资源、地理和政策优势,但东北地区受到国家经济体制的冲击,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相对缓慢,在工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累积问题,这与地区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1)区域城市空间发展不协调。东北地区主要是大连、沈阳、哈尔滨以及长春四个核心城市的发展,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等都远远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辐射效应较弱,东北地区四大核心城市无法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全面经济优势,是目前拓展发展空间的主要阻碍因素。此外,由于东北地区核心城市发展水平相当,极少考虑协调效应,缺乏中心地位思维,区域整体无法有效协调,省际间的合作联系匮乏,产业严重同质化,无法形成整体经济效益和竞争效益,主要表现为中心经济城市、金融中心城市以及产业中心城市等的不确定。
(2)中心城市功能不健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数量不少,但是重视不够,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中心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受限,尤其是四大核心城市的优势过于明显,地区性中心城市发展举步维艰,中心城市发展缓慢直接弱化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部分地区城市逐渐被边缘化,人、物、信息、资金以及技术等资源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的流动,东北地区城市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联系,资源的流动无法满足所有中心城市的需要,因此许多中心城市表现出城市功能的欠缺,中心城市功能是发挥城市群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东北地区由于资源流的不稳定、不平衡,造成中心城市功能不健全,严重阻碍拓展发展新空间。
(3)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难。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数目较大,东北包括4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有21个资源枯竭城市,在我国120多个资源型城市中东北大约占了1/3,这些资源型城市不仅将面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还需要面对产业机构不合理、社会负担等结构性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东北地区振兴经济的重要任务。可持续产业经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发展可持续经济需要重新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发展优势,在保持传统性资源优势的同时,拓展发展空间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目前,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来看产业升级规模较小,结构调整不够全面,绿色经济模式没有深入发展,部分资源型城市没有跟随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城市经济萎靡现象突出。总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困难、资源型城市产业链拓展方向难把握,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困难。
(4)国际化功能薄弱、边境城市功能不完善。由于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优势,发展开放性城市空间,构建国际化城市是东北地区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内容,而东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国际化功能薄弱、边境城市功能不健全,区域城市空间外向发展滞后,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外向性。一方面,核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没有全球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经济循环基础,生产服务业的影响力不足,东北核心城市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的国际化功能不突出,全球经济地位弱,难以与国际经济发展相联系;另一方面,东北地处朝鲜、俄罗斯边境,但是东北地区边境城市发展规模普遍较小,城市功能严重不足,不利于国际化、外向性城市空间的构建。
四、以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1、城市空间逐步功能化、生态化、外向化
增强城市空间功能化,就是通过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东北地区必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技术化、知识化发展,同时强化科教实力,保证未来技术的发展空间。城市空间逐步生态化就是需要解决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逐步提升东北地区的区域生态保护功能和环境质量。城市空间逐步外向化,就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条件下,促进东北地区地缘性的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化城市发展空间。
2、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减区域发展差异,是东北地区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通过缩减城乡发展差异,逐步调整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加强落后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空间联系,提升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产业结构布局
东北地区的发展需要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模式,这就需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加强知识、技术的驱动作用,以最优的资源配置进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完成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集约型转向内涵式增长型。
[1]安晓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5(2).
[2]李克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J].中国勘察设计,2015(3).
[3]王海蕴、金凤君:找准东北创新发展新支点[J].财经界,2016(3).
(责任编辑:郭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