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视角下看浙江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之策略

2016-12-28吴宇方

市场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进口国浙江省浙江

吴宇方

法律视角下看浙江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之策略

吴宇方

从世界范围来看,反倾销的立法与实践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但其中绝大多数案件发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是近年来几个主要的被调查国之一,而其中又以浙江省为甚,浙江是中国遭致反倾销较多的重灾区。应对反倾销调查,主要可从经济维度、法律维度着手,文章单从法律视角审视浙江面临的反倾销调查现状,在挖掘浙江企业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态势加强之原因的同时,探析隐藏于其后的国际与国内的相关法律规定之缺陷,从而对浙江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可行性建议。

反倾销调查现状;原因;对策

截止2015年,中国已连续19年拿下“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一“殊荣”,其中,浙江省是国内遭致反倾销较多的重灾区。而悬在浙江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是《中国入世议定书》第十五条的有关规定,该规定被众多以“反倾销”名义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国家用以确定浙江企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从而选择替代国价格作为对比出口价格的基准价格。其与WTO为保护贸易而设立反倾销法这一立法初衷背道而驰的,实质是非关税壁垒的表现形式,是对法律的滥用。因此,笔者认为,应深度挖掘浙江企业遭受国际反倾销调查态势加强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策略,从而确保浙江企业对外贸易在法制化的轨道内和谐发展。

一、浙江省企业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自2001年以来,面对环球金融风暴,中国等一批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的GDP却依然保持稳健的增长速度,而中国流向国际市场的商品规模也在加入WTO之后有了更进一步的扩大。当大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商品纷纷涌入进口国的同时,必然会给进口国一方的同类产业带来巨大威胁,以致于进口国方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而去寻求政府采取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但是,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协议成果,由于其在实质上对各国的高关税及其他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了大幅度的削弱和制约,导致各国纷纷转而采取其他的贸易保护措施来减少进口产品对本国国内各产业的冲击,其中,反倾销就是合法而又颇有成效的措施之一。浙江企业就是在这样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侵害之下,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并使中国连续十九年背负着“全世界范围内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这一沉重的包袱。

与此同时,有这样一个趋势在国际经济各主体中出现,即有数量日益庞大的国家群体加入到利用GATT中的“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一个成员通过开征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来弥补由于进口产品的倾销或补贴而给进口国同类产业带来的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的队伍中来。这也使得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进口国均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反倾销应诉中去。不难发现,事实上反倾销措施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关税贸易壁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即使在《反倾销协议》的第三部分已经对成员国的反倾销行为进行了约束。

最后,在新贸易主义抬头的国际形势下,国外有关反倾销以及相关的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一直在的不断完善。诸如一些国家通过完善本国的反倾销法,规定了在一个企业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如果被该国政府认定为进口商品对本国内同类商品造成了威胁,即可主动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由此一来,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遭遇国际反倾销立案数自然节节攀升。

2.“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确立的反侵销法采取替代国标准进行衡量,即使用任一市场经济国家的类似产品的价格来作为衡量标准,判断其知否存在产品倾销行为。但问题就在于,WTO对于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替代国的选择标准等问题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该规定被众多以“反倾销”名义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国家用以确定浙江企业的“非市场经济地位”。

(二)内在原因

1.浙江企业客观存在低价倾销

尽管国外对浙江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不断,许多恶意的反倾销调查也使得众多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纵观各方资料,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也并非空穴来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浙江省经济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浙江省的中小型企业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私营企业在浙江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推动浙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浙江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些产品所属的产业往往是企业众多、生产相对过剩的产业,这些产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往往比其他产业要大。①蒋德恩.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7.由于产业过剩的状态,导致这些产业生产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市场上因而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竞相采取低价倾销策略,而正是这种低价策略,使得进口国的国内其他同类产品遭受到了严酷的反倾销调查。

2.浙江部分企业应诉不利

2013年,由于浙江省家具产商对美国出口的商品数量过快增长,家具出口遭到美国反倾销调查。众所周知,木制家具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其利润本来就不高,如果还要对已经是低利润的家具再征10%至20%的反倾销税,那么这些家具制造商退出美国市场就将成为最终无奈的选择,因为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浙江省的木制家具便毫无竞争力可言。但是面对这一情形,多数企业却放弃了应诉,被迫退出原有市场,更糟糕的后果是这种不积极应诉的态度给国外起诉方造成了一种不良印象,即只要对浙江企业出口的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会被仲裁征收反倾销税。这种印象非常不利于浙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地位,也成为了浙江企业的一块软肋,并同时助长了国外不断发动反倾销调查的嚣张气焰。

由此可见,大部分浙江省企业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法规知之甚微,以至于面对国外反倾销诉讼,许多企业因为害怕官司缠身或是由于企业资金不足以及市场份额较少等原因,而采取一系列不积极应诉,主动撤出的逃避行为。除此之外,在浙江省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也没有能够有效地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反倾销预警机制——所谓预警机制是通过对出口目标国市场的相应产品进口量的变化情况、价格行情走势以及进口国家或地区的同类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等重要参数变化,对出口产品的价格进行跟踪监测,为出口企业对产品的定价及出口数量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此避免被反倾销调查。事实表明,对想要进入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这种反倾销预警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譬如说,在国外某一行业对进口产品提出反倾销调查前的大约需半年至一年的时间主要是准备有关申诉材料,在这段时间里或多或少会表现出一些征兆,如果有健全的反倾销信息预警机制,就可以通过减少出口、提高价格、协商谈判等方式及时避免其提出反倾销调查,将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二、浙江省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之法律思考

(一)国内反倾销的法律制度缺陷与反倾销调查的程序缺陷

法律制度的缺陷。我国的反倾销条例与反补贴条例是在1994年反倾销协议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国外在我国市场上倾销产品的行为进行规制与约束,但是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国内企业出口的产品,如何应对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这种立法的漏洞,遭致了一个显著的不良后果,就是漏洞被利用。也即国外产品利用我国国内不完整的反倾销法律,在我国国内施行产品倾销却鲜有被提出反倾销调查,而我国在国外却经常被冠以“产品倾销”的帽子,却没有有力的法律依据进行驳斥,这种法律制度上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除此之外,我国的发倾销条例与反补贴条例是经国务院起草并颁布的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与立法层次限制了我国在反倾销反补贴的过程中的资源调度,在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过程中,也缺乏立法高度与权威度。

反倾销调查程序的缺陷。法律的正义在于程序的正义,因此合理的程序是立法得以实施、法律主体的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反倾销条例与反补贴条例中的程序规定虽然与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程序及世界贸易组织对反倾销调查的程序要求基本一致,但仍然存在些许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涉及反倾销调查的机构冗杂,体现在诸如反倾销案件是否立案、对反倾销调查对象的产品其倾销程度与损害程度的判定、何时需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等方面,其提出和裁定部门分属不同的机构,而机构权能的交叉和权限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反倾销调查中机构之间的不协调以及调查效率的低下。其次,虽然申请发起与自行发起都是我国反倾销条例所包容的发起方式,但是在实务中,由于条例对自行发起的规定不够明确,因此主管机关少有主动发起发倾销调查的,仍多以企业的申请发起为主,这不利于在国内企业尚欠缺反倾销意识的时候,对国外倾销产品进行限制从而保护国内产业。最后,在反倾销调查的程序公开度与透明度上,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积极应诉,增加企业的法律意识

一些企业对外国的反倾销诉讼一味回避,认为政府不会不管不问。其实,根据WTO规则,在反倾销诉讼中,企业是主角,被诉企业的母国只是配角,如果被诉企业放弃应诉权利,那么,即使被诉企业被不公平地对待了,其母国也将毫无办法。②李锋,张和超.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十大缺陷[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因此,面对国际上日益盛行的反倾销调查,浙江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与法律修养,并成立一支由资深律师、经济师、会计师组成的专门应诉机构,应对专业性极强的反倾销应诉。其次,要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各国反倾销机构普遍采取的证据收集手段之一,被诉企业提供的答卷往往会成为进口国反倾销当局判定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重要依据。第三,在替代国选择的问题上,一定要全力证明本企业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产物。最后,如果协商不成,浙江企业可以主动作出价格承诺。作出价格承诺,停止倾销行为,以换取其中止或终止反倾销程序,全力避免出现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法律后果。

三、结语

随着浙江省企业和世界各国间经贸来往的不断扩大,经济贸易依赖性逐渐加强,国外对浙江省企业的反倾销调查也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下,积极应对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是政府、行业协会和出口企业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需要在认清国际环境的情况下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应对国际市场对浙江省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打赢这场战争!

吴宇方,女,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处,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民商法。

D923

A

1008-4428(2016)06-107-02

猜你喜欢

进口国浙江省浙江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自2009年以来中国首次成为未锻压铝及铝材净进口国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中国今年有望成全球最大猪肉进口国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比利时和英国:欧盟最大的香蕉进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