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路及其生态修复问题

2016-12-28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当代经济 2016年18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成 宇(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长江经济带发展进路及其生态修复问题

成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

习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论断,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遵循。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所依托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生态修复便适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未来的“生态经济走廊”,同时这也是践行“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结果。

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生态经济

一、“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货运量全球第一,其流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以上,人口及经济总量均达到全国的40%以上,是我国空间结构战略中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轴线。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最早是由中国生产力经济学会在1984-1985年间提出的,当时提出的概念是"长江产业密集带",指以长江流域若干大城市为中心,通过其辐射和吸引作用,带动各自周边大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经济区。在进入21世纪以来,长江沿岸各地区纷纷以长江水道的优势为依托提出各自的经济发展战略。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可见其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是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但是,今年风向转变,习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论断,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原则和重要遵循。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

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针对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的转变,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使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任务要求,使得先前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定位已不适合,反而是长江经济带所依托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修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便适时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定位为未来的“生态经济走廊”,同时这也是践行“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结果。

长江经济带从广义上讲,行政区划上包括长江流域沿岸的7省2市——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将其同沿海经济带相比较,无论从人均指标还是产业结构来看,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沿海经济带发展水平。

根据长江经济带各部分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地理位置,可以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上海、浙江、江苏为东部地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为中部地区,重庆、四川为西部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长江经济带这三部分上也体现得很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总量和人均量上均远超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差距不大。

从我国的区域发展整体布局来看,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我国的区域发展已经形成了“四大块”的整体布局——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这是四块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布局,是“分”的布局,但是全国是一个整体,“一盘棋”,因此,长江经济带就是“合”的战略角色,将东部、中部、西部三块纵向上“分”的区域通过一条横向的“黄金水道”贯通起来,使其三块区域可以通过依托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增强经济联系,有利于从更高的层面来进行统筹发展。

此外,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一带一路”所囊括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国内的区域布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全球布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由连云港出发,通过亚欧大陆桥,经过中亚、西亚,直达地中海沿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福建为起点,通过海上航线,将东亚、南亚、中亚连通起来。从总体来看,我国这两条对外开放的路径一条向东延伸,一条向东南延伸,两条路径一北一南就像我国对外开放的两翼,居于其间的长江经济带则将两条路径的覆盖区域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一带一路”融合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布局。

正是长江经济带的提出,贯通了东、中、西部地区,融合了南北两条对外开放路径,造就了统筹协调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铺垫了很好的环境。当然,对长江的生态恢复是这一切的根本,使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

“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情况与不匹配的环境现状之间存在矛盾。多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一直是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但其内部各地区的发展也是极不平衡的。从经济总量看,长江上游4个省市经济总产值占长江流域的22%,中游3个省份经济总产值占24%,而下游4个省市创造了54%的经济总产值。从污染排放看,长江流域的废水23%来自上游,27%来自中游,50%来自下游。需要合理利用区域发展需求,缓解重点区域的环境压力。总的来看,长江流域主要存在三大生态隐患。

1、工业污染源

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权威媒体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调研时发现,沿江两岸许多企业将生产污水直排长江,烟尘四处飘散,在船上时常能闻到刺鼻的异味。公益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介绍说,“长江上游地区的矿产开发也给生态安全带来隐患。一些地方的尾矿坝就在江边,来一场暴雨,就会冲进江里,造成严重污染。”

2、生活污染源

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市格外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带来的餐厨垃圾和白色污染无法消解,不得不直接倒入江中,已经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重要污染源。三峡库区的一家农家乐负责人透露,旅游高峰时他一家每天接待四五百人,光餐厨垃圾就产生好几吨,全村有一二十家农家乐,每天有几十吨餐厨垃圾倒进江里。此外,长江上航行的很多船只,由于缺乏污水、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设施,餐厨垃圾、甚至粪便等未经处理也直排长江。

3、农业污染源

三峡库区环保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在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大的时期,雨水淹积导致农田中的化肥大量流失,流入地下水或湖泊,最后汇入长江。这些农业废水容易导致长江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剧长江水体污染。

四、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生态恢复的进路分析

生态恢复,即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使得生态系统得到天然的恢复的过程。大自然是最高明的“生态修复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把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即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因此,无论从生态学理论还是国家政策出发,在对长江经济带进行生态恢复时,我们都必须牢牢把握好——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具体措施方法的制定上贯彻执行。

1、提供多样化的发展途径,转换生态服务价值

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区域,让所提供的多样化的发展途径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使得人们的经济支柱从农业转换到工业或服务业上来。另外,生态系统有经济产出,生态恢复之后的生态服务价值大大提升。只要将这部分价值提升的利益分配协调好,让人们能够真正的从生态恢复中获得实在的收益,那么生态恢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同时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也能很快得到恢复,经济也能够良好的发展下去。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生态恢复体制化保障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近十个省级行政区,打破行政隔阂,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设立高位协调管理机构,在经济带内能够进行一致的统筹规划十分重要。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专项基金,长江开发银行,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等金融服务体系,广泛吸引经济带内各省市、社会资本加入,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在经济带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进行生态恢复,发展生态经济。

3、明确主体功能区定位,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将长江经济带沿岸的城市群进行功能区定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适合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增强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决心和勇气,在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中增加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考量比重,真正让生态恢复同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使得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1] 《“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长江经济带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摘要》,《西部论坛》2015年第1期.

[2] 蔡运龙.《生态修复必须跳出“改造自然”的老路》,光明日报2016年2月19日.

[3] 刘燕捷.《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关键在共抓》,中国水运报2016年3月16日.

[4] 路洪卫.《完善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区域协调体制机制》,《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高博)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经济带长江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长江之头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黄帝战蚩尤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
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联合宣言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