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基于传统年节视角
2016-12-28马彦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马彦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
——基于传统年节视角
马彦君/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考查了中州民族在四大传统节日中的特色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力求挖掘中州区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探寻中州区域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
传统年节;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清明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河南民间清明节期间自唐代以来有寒食禁火、祭祖扫墓、插柳、植树等习俗。常见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有:荡秋千、放风筝、击壤等。
1.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起源有不同说法。一说起源于汉武帝时代,是一宫中游戏,本为“千秋”,千秋万寿的祝词,后来倒读为秋千。一说是,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时看到少数民族做这种游戏,于是就把它带回到齐国,用于训练士兵,后演变为娱乐游戏。
研究显示,荡秋千活动在河南地区普及较广泛,也是人们常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常见活动场地为公共体育活动广场、公园、校园等。
荡秋千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今表现出积极强烈的娱乐性,调节身心的休闲性,活动时段的模糊性,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喜闻乐见的趣味性以及竞巧逐技的竞技性。另外,由于历史延传,这一活动女性参与较多。
2.放风筝。
风筝是由春秋时期的“木鸢”演变而来。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纸鸢开始变得更轻和能放飞得更远了。隋唐时期开始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内容。宋以后,放风筝已相当普及。
研究显示,如今的河南各地,放风筝活动普遍开展,清明期间表现尤甚。参与活动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所放“风筝”也千姿百态,种类繁多,如有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制成的风筝,也有模仿人物制成的风筝,还有模仿物品制成的风筝等。
放风筝这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今表现出活动时段的相对模糊性,器具制作的生产性、创新性,活动日常化开展的生活性、普及性,活动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以及调节身心的休闲性、趣味性。
3. 击壤。
击壤,是一种投准类文化活动。相传在帝尧时期,天下太平,百姓悠闲而做“击壤”之游戏。其游戏方法是:在场地上竖立一块小木头——壤,比试者手中拿另一块相同的木头,站在三四十步之外依次投掷,看谁能命中“壤”。壤的形状像鞋子,一头大一头小,尺寸约一尺四寸。宋代出现了“掷砖”、“抛堵”(堵是瓦片,即打瓦片的准确度),清明期间,青少年纷纷“掷砖”、“抛堵”,活动非常热闹。
研究显示,如今河南大部分地区保留有击壤之戏,但其“壤”在历史发展中演变得多种多样,有用木块的,有用瓦片的,有用工业废弃材料——铁片的,有用石块的,有用废旧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作“壤”的,总之,由于其活动器具的简易可制作性,给了人们大大的创作空间,活动时,人们依据所处环境,现有材料就可制作出“壤”,以供活动之用。也由于此特点,使得这一活动在河南地区开展较普遍。
击壤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活动时段的模糊性,活动场地的灵活易设性,活动器具的简易制作性,娱乐身心的趣味性。另外,这一文化活动多见于青少年人群。
二、端午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端午节期间河南民间有食粽子、插艾蒿、佩戴“香布袋”等习俗。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有:赛龙舟、斗百草、拔河、跳房子、踢沙包等,特色活动为龙舟捉鸭、斗百草。
1.龙舟捉鸭。
龙舟捉鸭,是河南周口端午闹龙舟活动中最有吸引力且颇具特色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从字面就可看出,该文化活动是在划龙舟的基础上,融入、添加了“捉鸭”事项,经过整合、创新形成“龙舟捉鸭”这一新形复合型文化活动。该活动规则显示,首先,应划着龙舟进行捉鸭。其次,捉鸭时,龙舟上的人不能下水,只能用一种木质月牙形的钩子来捕捉。而不同队别的鸭子的腿上都有各自的标示。最后,以捉到鸭子的多少判定胜负或奖励。
研究显示,如今每年举办的龙舟捉鸭,参与人员众多,声势浩大,已成为周口乃至其周边地区民众广泛参与的品牌文化活动,颇具影响力。目前已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龙舟捉鸭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培养人们荣誉感的民族性,多人参与的集体性,相互配合的协同性,整合、创新活动形式的创新发展性。
2. 斗百草。
斗百草是端午期间河南人民又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据考证,这一习俗活动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延传至今。如今流行于河南民间的斗百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不同的植物茎或草茎双方通过绞合撤拉的方式比赛输赢,一种是用同一植物茎或草茎双方分别撤拉,根据所形成的图案判断输赢。
研究显示,如今人们通过斗百草来斗知识、斗韧劲、斗运气,斗知识,是比赛植物知识的广博和准确;斗韧劲是比赛人们的意志;斗运气是比赛人们的技巧和方法。由于活动器材随处可见,因此在河南民间广泛流行。
斗百草这一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表现出益智增识的知识性,见智见识的方法性,巧取智夺的技巧性,取材于自然的朴素性,简易朴实的可操作性,娱乐身心的趣味性。另外,这一活动多在儿童少年中开展。
三、中秋节期间中州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及特性
中秋节期间河南民间有赏月、赏桂、吃月饼等习俗。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有:篝火舞会、打陀螺、抖空竹、抛绣球、推铁环等。特色民俗传统文化活动是豫东开封的铁塔燃灯夜游——作为地域特色资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游览参与。
铁塔燃灯夜游,是开封人民在中秋期间举行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中秋之夜燃灯是开封人民历代延传下来的习俗。据说,这一活动在明清时期发展鼎盛,明清时期开封铁塔的中秋节之夜,铁塔上遍点灯盏,眺望犹如火龙,灿烂炫目犹如白昼。
研究显示,如今每年中秋节期间举办的铁塔夜游节中,除延续了燃灯之习俗外,还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如舞龙表演、舞狮表演、武术表演、推铁环、打陀螺、抖空竹以及各种杂耍等,更增添了集声、光、电于一体的、颇具时代特色的实景节目——铁塔光影秀。人们在“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丝交辉,塔灯辉映”盛景中,环灯踱步,朔回千年,充分体验民族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节会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烘托了夜游节会的热闹气氛,丰富了开封铁塔燃灯夜游节的文化内涵,彰显出开封地域特色娱乐文化。
铁塔燃灯夜游这一特色民俗传统文化活动表现出融传统、现代于一体兼容并蓄、接纳众善的包容性以及传播外向的开放性,彰显解读历史延传的文化性,继承传统体现时代发展的创新性,挖掘地域资源展示文化渊源的地域性。
[1] 徐光春.文化的力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彦君. 年节视阈下中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科学时代,2014,23.
[3] 杨建设.中国传统节日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马彦君,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