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2016-12-28王宇露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王宇露 刘 芳/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
王宇露 刘 芳/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国际服务外包是产品间国际分工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新潮流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利用比较优势来实现经济振兴和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本文通过阐述上海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分析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上海;国际服务外包;知识流程外包
国际服务外包(又称离岸外包),是指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将IT支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业务流程等服务需求委托给他国企业来完成,以专注于核心业务,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经济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服务外包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速增长,全球财富1000强中已经制定服务外包计划的企业占了95%,但仅有1/3企业参与了国际服务外包,还有2/3的企业未参加到服务外包的浪潮中。因此,国际服务外包业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据麦肯锡预测,202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整体收入将超过150万亿美元。随着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的承接方正从爱尔兰等中等发达国家逐渐向印度、菲律宾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占全球份额已上升至30.2%,仅次于印度,排在全球第二位。
作为全国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上海依托雄厚的长三角制造业基础、完备的基础电讯设施、快捷的通关服务、充裕的专业人才和不断完善的法制监管环 境,已成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一、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5年1-11月,上海离岸服务外包合同和执行金额分别达61.56亿美元和44.26亿美元。其中,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和执行金额分别达16.78亿美元和8.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1%和31.4%。总的来看,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总量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服务外包业务管理和统计系统数据,2010年-2014,上海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从27.53亿美元增长到82.77亿美元,年均增长31.7%;离岸执行金额从17.53亿美元增长到59.94亿美元,年均增长36.0%。
第二,业务来源地广泛。截至2015年底,居国际服务外包发包地前四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日本,业务占比分别为33.5%、11.4%、11.1%、9%以及6.7%。
第三,ITO在国际服务外包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等外包主要形式在上海都存在,但信息技术外包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信息技术外包领域以系统操作服务和系统应用管理服务为主。
第四,知识流程外包(KPO)的比重逐渐增加。随着国际服务外包逐渐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跨国公司外包的主要动机由劳动力套利逐渐过渡到知识套利阶段。包括研发设计、金融和法律研究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内的知识外包(KPO),尤其是生化和医药研发服务外包,成为上海国际服务外包的新增长点。
第五,国际服务外包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上海目前已经形成了几个具有集聚效应的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以ITO和金融BPO为主的浦东新区服务外包示范区;以系统集成服务、会计咨询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等为特色的卢湾服务外包示范区;以嵌入式软件为特色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及以数字媒体为特色的长宁服务外包示范区等等。
二、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上海已经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仍存在以下需要完善之处。
第一,外资企业是上海国际服务外包承接的主力军。虽然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而其中70%-90%为外资企业所贡献,本土服务外包企业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的贡献较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还不是特别得了解,甚至可以说是还存在一些负面印象。因此,跨国公司首先是选择自己熟悉的伙伴作为接包企业。另外,目前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不仅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上、而且在对市场的判断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也是导致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信用和能力等方面受到跨国公司质疑的重要原因。这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上海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
第二,本土外包服务企业规模小,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竞争力不强。目前上海国际服务外包行业依然呈较为分散的格局,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大型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上海企业中,除小部分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外,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较为低端的业务。企业规模普标较小,赢利水平不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以对日本软件外包为例,中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主要参与程序开发、编码、测试及本地化工作,较少从事整体框架设计、综合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外包服务;较少作为总接包商,较多承担三级、四级分包工作。
第三,国际服务外包人才支撑不足。由于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加上系统性培训体系不够发达,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缺口较大,既熟悉国外客户、熟悉欧美商业习惯,具备英语思维能力,又熟悉中国市场和企业的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还较少。此外,较高的人才平均流动率也制约了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第四,税收等支持政策需进一步完善。为了促进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上海曾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上海在2005年的《上海市政府关于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意见》规定,“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服务外包出口,对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的出口企业,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可予以享受有关扶持出口型企业研发资金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等优惠政策”。2006年8月,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必须要集中重点区域,努力打造国际服务外包园区,帮助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做大做强,营造服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良好环境,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等。然而,与美国、印度、新西兰等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最好的国家相比,上海对于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持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典型的就是税收等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以印度为例,印度很早之前就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1986年,印度政府发布了鼓励发展软件产业的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了放宽许可证和免交国内货物税等措施。1990年,辛格政府允许出口商保留出口收入的50%;软件类产品100%出口的厂商可不用承担营业所得税,免除了软件出口的双重税赋。1991年,印度税法又规定,符合条件的软件可以在2010年前免征所得税,对为研发需要而进口的软件实施零关税优惠,为开发软件而进口的硬件设备也实施关税减让。
第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有待加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健全、执行也不到位,这都不利于上海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相反,美国、爱尔兰等国际服务外包承接较多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于1998年时制定了“千禧年数字著作权法”,其中对商标、著作权、域名,以及计算机软件等一系列的知识产权起到了了更为有效的重要的保护。爱尔兰也很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爱尔兰颁布的《版权及其他相关权益法案2000》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该法案修改并且加强了以前的一些相关法规,考虑到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软件技术。它还加强了对盗版软件的非法交易的处罚力度。这一法案对于爱尔兰软件外包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很多欧美的高技术企业都是顾虑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所以为了规避风险,情愿增加成本也要将大量的离岸外包业务外包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三、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们认为,为了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海有必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大力优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软环境
上海需要从政策支持程度、法律环境等方面来优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软环境。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要进一步降低上海的市场软件盗版率,努力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城市;同时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信用制度。二是了解外资的需求,改善服务外包的承接方式。上海除了采用常规的推动国际服务外包承接手段,如研讨会、代表团、网站和税收激励外,还应提供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服务,如旅游、呼叫中心、医疗和社会服务、计算机相关服务、地区总部和研发服务等。另外,还可以提供直接补贴促进出口导向性服务业外包。三是延长产业链条,让外包服务业得以落地生根。承接服务外包,不仅可以从服务业跨国公司“归核化”的战略中取得商机,同时还可以延长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向制造业的跨国公司提供相关的商务服务,让现有的外资企业都能落地生根,这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服务业利用的外资,高起点承接服务外包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加强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规划
一是应围绕四个示范区努力形成产业群,引导产业布局形成差异化,避免发生同质化的竞争;二是促进服务外包产业链内各个层次的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增强接包的能力,共同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去;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类似于国际服务外包协调委员会等的行业机构,构建起资源协作的平台。
(三)鼓励创新,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业务延伸
印度在这方面提供了三条经验:新技术、新的业务程序、新的解决方案。印度从低成本离岸起家,向美国的IT企业提供常规的外包服务,后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现在印度外包企业已开始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张。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应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使自身的优势与客户的技术或品牌优势形成良性互补,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创新之路。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适度参与更深层的合作,增加价值链上的合作机会。在学习国际服务外包发包方企业的产品开发知识的同时,增强企业内部的知识应用和处理能力,促进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转化,力图实现产品开发知识的再创新,从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在行业规则、标准和惯例上应尽快与国际接轨,以消除知识和信息资源在国际间流动的制度障碍。
(四)加快兼并整合,推动上海国际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开展国际经营
上海应该鼓励大型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发包和接包企业。此外,应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2000年后,印度为了方便中小企业对美国出口,也为了印度企业能与美国、投资、贸易机构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就决定把软件园建设到了美国硅谷,这对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在发包国建立分支机构,通过“反向外包”主动承揽服务外包合同,或者并购发包国具有较好信誉的服务承接企业。
(五)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与客户建立和维持互信机制
上海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应积极获得国际质量认证,主动遵守外包合同规定,如遵守相关技术的保密承诺、不抄袭模仿发包企业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并且应利用自身优势为发包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通过长期利益促进双方的信任和知识传播。
[1]韦有周.印度服务外包发展情况及启示[J].国际贸易,2007,(8):136-137.
[2]徐兴锋.印度、爱尔兰软件产业扶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贸易,2007,(5):30-37.
[3]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5[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6.
[4]丛芳、陈洁.上海市服务外包发展窘境与政策激励[J].上海管理科学,2007,(3):71-73.
[5]李元旭、卢荣.上海如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J].上海经济,2009,(6):58-60.
[6]唐忆文.经济全球化与上海国际服务外包业发展思路[J].上海经济研究,2007,(6):66-69.
王宇露(1978-),男,汉,湖南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装备制造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刘芳(1983-),女,汉,湖南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讲师。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节能服务外包关系的治理机制与外包绩效研究”(13YJC630174),上海电机学院应用经济学学科(16YSXK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