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研究
2016-12-28赵晓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赵晓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实践研究
赵晓辉/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意义、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路径。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薄弱、服务能力差等现实问题,提升社会服务品质。
高职院校; 图书馆;社会服务
一、图书馆社会服务背景及基本观点
(一)研究背景
从目前国内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来看,国外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开放程度较高,社会服务对象正朝着细化的方向发展。国内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界开始讨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2002年2月,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无疑为高职院校图书馆进行体制改革、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以及社会要求高院校图书馆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已经进行社会化开放尝试。
(二)基本观点
1.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及咨询服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信息中心,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具备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地方中小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迫切需要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产品信息和人才信息。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经济实力有限,缺少专门的信息机构和信息人员。虽然对信息的需求呈多样性和多层次化,但他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迫切需要获得外部的信息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积极地与企业沟通,使企业了解图书馆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信息资源,积极开拓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源,提供课题研究、专利信息、知识转化和竞争情报等方面的各种咨询服务,为企业需求提供团队化知识服务。
2.建立地区联盟机制,深度开发虚拟文献。
地方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面临着信息增值与经费短缺,信息需求与信息匮乏的两大矛盾。从馆藏文献类别来看,主要以地方文献和文学休闲类图书为主体,专业类图书偏少,而高职图书馆馆藏文献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内容广泛、专业性强。这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展联手服务,正好优势互补。高职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中,要建立地区联盟,主动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社区等公益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开展专题讲座、书展、书评、演讲、图书漂流及与企业合作等各种读者互动,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图书馆社会服务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特色
1.加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还没有开展社会服务,对开展社会服务观念保守,服务意识差。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主要只停留在借阅、查询等低层次的服务上,图书馆对开展社会服务重视程度也不是很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已成为现代化图书馆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图书馆要加强社会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思想,竖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主动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多元化社会服务,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培养一支具有创新、开拓意识、业务技能高的专业化社会服务队伍。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部门,坚持图书馆对外开放,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使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取得多方经费支持,合理配置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要保证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图书馆社会服务工作的健康持续进行,必须加大各方面的扶持力度,与政府、企业合作,取得政府、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和捐助,建立稳定的对社会开放机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细则等措施,尽可能地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向社会开放,为创造学习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使社会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利用。制订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规定校外读者的借阅对象和借阅时间以及收费标准,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在满足校内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
3.成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联盟组织,加强服务团队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必然会出现馆藏资源、人力资源和馆舍空间以及经费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成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联盟组织,联手各高校图书馆统筹制定发展目标、建立战略方案、协调服务内容、制定实施步骤,监督、引导各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形成资源互补,特色发展的格局,促进高职图书馆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二)创新之处
1.开拓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的新领域。
以高职院校自身图书馆为龙头,同时结合我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具体实践,建立为地方职业类学校对口的学科建设、示范性专业建设、精品课建设和重要研究课题建设数据资源库,为地方职业学校发展提供系列社会服务共享,打造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品牌,力争做到“人无我有, 人劣我优, 人优我专”,拓展社会服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2.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新理论。
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图书馆社会服务成功的经验,使我市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与国际接轨,广泛收集国内外原生态文献,逐步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创新开展社会服务的途径,丰富和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实践的新理论。
三、图书馆社会服务今后的研究设想
1.提升馆员的学术素养。
引领馆员提高社会服务意识,转变服务作风,利用微载体为读者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社会服务。树立全新的、现代化社会服务观念,运用微信服务、微书评服务、微电影服务、微阅读服务等微方式进行在线咨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书目检索服务等。对图书馆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服务教育,牢固树立社会服务理念,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
2.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联盟,实现社会服务资源共享。
携手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院所资料室、文化馆等,构建区域性图书情报联盟,加强区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共同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借助微载体进行文献传递共享,做大做强文献资源社会服务功能。
3.运用微载体,创新社会服务的新范式。
微时代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微载体创新社会服务的新范式。可以建立微博阅读群;还可以建立微信好友圈;通过微书评实现信息导航,推动相关社会服务的学术研究;开展电子书刊的网上查询和阅读下载等远程社会服务;设计调查问卷,对读者发放调查问卷,撰写分析报告,为改善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社会服务等。
4.注重开展特色服务, 提高社会影响力 。
图书馆应当根据他们的需求, 设置特色服务内容,让他们方便享用图书馆资源。图书馆帮助特殊群体解决知识与信息方面的问题,让特殊群体真正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并把它作为学习的一种习惯, 正是获得全社会关注、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 图书馆规程(修订) [EB/OL] [2010-0515].
[2] 赖良君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思考 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8.
[3] 顾全胜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与探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2.
赵晓辉 (1965.10-)女,本科学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编目及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