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问题

2016-12-28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处

大陆桥视野 2016年22期
关键词:适应性少数民族思政

杨 婷/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处

多元文化教育视角研究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问题

杨 婷/上海电机学院学生处

随着教育资源的统筹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少数民族学生来东部求学的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文化、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性。不可否认的是,在内地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内地高校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此群体更多的关注,营造多元文化环境,做好引导工作。

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多元文化教育

适应,有学者理解为,当个人在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改变个人所处环境或者自身,使个人与所处环境达到互相协调的能力①。国内对于民族适应性问题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的研究是立足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问题,通过调研分析,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的确立。

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研究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1.研究目的和意义。一方面,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情况是不断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更好的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打造高素质高水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维持少数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涉及学习适应性、心理适应性和人际交往适应性三个方面。调研自9月12日开始收集至9月26日止,共收回样本218份,有效样本215份,包含15个少数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占大部分,另有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学生参与问卷,涉及26所大学,本科在读学生占99.07%,专科学生占0.93%,性别比例为男性33.49%,女性66.51%,来自城市的有39.53%,来自乡村的有60.47%;家庭条件优越的占1.4%,困难的占38.14%;大学所在地是东南沿海的占54.88%,在西南地区的占44.19%,东北地区的占0.93%。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样本整体趋同性和个体差异性相伴。

少数民族学生群体适应性情况普遍不容乐观,适应性呈整体趋同性;同时,不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也存在适应性方面的差异,就读高校的层次和来内地求学时间长短的不同也是造成适应性差异的一项原因。

2.样本群体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有着强烈的民族诉求。

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民族地区的宣传、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风俗的尊重有着较强烈的心理需要,对于开设民族课程、改善民族食堂、提供民族学生展示平台等有着现实的诉求。

3.样本有着强烈的上进意识,政治上敏锐,重视个人发展。

超过半数的少数民族学生都有强烈的入党意愿,并对当前的学习状态有着忧患意识,积极寻求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对未来发展有着长远的打算。

(三)归因分析

1.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是导致适应性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的文化差异必然的带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要尝试接收内地高校的主流价值和文化,难免和长期以来从母体文化中吸收的价值和文化产生冲突。

2.近年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深层次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多是自然经济低水平简单再生产循环,基础资源和基础设施缺乏,制约教育发展速度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也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3.民族地区的不稳定是影响适应性的重要原因。

纷繁复杂的民族问题在我国已经由来已久,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也影响着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歪曲和夸大民族地区现实情况,往往造成民族学生更强的防备和敌意。

二、增强高等教育教育的包容性:重视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树立

起源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是指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和社会背景下,各民族文化能够平等和自由的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的文化教育资源,保持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树立广阔的文化视角和包容的文化情感,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于跨文化的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深多元共生的理解,辩证看待“一元”与“多元”的民族关系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一元”与“多元”辩证统一,我们是华夏民族的一元整体,又是多个具体民族的多元单元,我们是汉族一元的主导和各少数民族的多元共享,增强高等教育的包容性需要正确看待我国民族关系的差异性和共同性,立足当前和长远,用更包容的民族概念理解一元与多元的和谐共生。

(二)从思政教育整体目标出发,不断增强多元文化教育能力

思政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和保障性的重要作用,对国外成熟的教育理念,我国思政教育模式应有包容和借鉴之意,思政教师要有多元化的工作思路,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修养,为学生营造平等充满活力的学校多元文化氛围,创造条件和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

(三)教育现代化和民族化结合,切实加强多元文化课程设计和教学

多元文化课程是提高跨文化适应性的有力保障。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变革和民族化发展的双重标准,一方面,通过现代高校专业的教育和培养,培育少数民族学生与主流文化对话和接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避免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被隔离和边缘化②;另一方面,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加工,重新演绎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文化评价体系

多元文化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调整当下教育评价思想,破除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种种偏见和刻板印象,摒弃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存在着测评的局限,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重新测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评价方法,评价体系要既能评价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情况,更要能让学生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得到合理的评判,来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完整性。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传播担负着多元文化普及和传播的使命,是我国现代教育应有之义,只有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融入我国教育体系各个环节当中,才能有效的促进多民族文化和谐共生,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武之地的现代化人才。

[1]张大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磊译.北京:人民邮件出版社,2003:354

[3]马学海.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管理的体会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

[4]张雪娟.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校园适应性调查与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2013(1).

[5]田娟.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及对我国的其实[J].学术探索,2014(8).

[6]李萌.试论当代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思政教育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2(3).

[7]皮建华,徐明祥,黄明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5(1).

注释:

①张大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②皮建华,徐明祥,黄明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适应性少数民族思政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少数民族的服装
思政课“需求侧”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