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016-12-28冯琳玮刘万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冯琳玮 晏 晰 吴 康 刘万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环境心理学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冯琳玮 晏 晰 吴 康 刘万明/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在人口老龄化和建筑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设计师们一直在追求养老建筑功能合理的最优方案,然而随着使用者对建筑空间精神层次要求的提高,建筑空间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曰益得到设计师们的重视。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与建筑空间的关系,从选址和内外部环境设计等方面分析环境心理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以环境心理学为依托,针对建筑及环境设计手法和细致节点设立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积极了解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基本内涵,明确相应的建筑设计应用问题,希望能达到改善老龄化人群居住环境,提升老龄化人群生活品质的目的,有利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环境心理学;养老建筑;空间设计
一、研究背景
中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关乎着老年人晚年的幸福生活,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设计和建造健身、休闲、疗养、养老为一体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的相关建筑,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老年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其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因此在进行养老建筑设计时,要恰当的组织空间,慎重的布置建筑物与建筑群,合理的调整面积,充分考虑动静关系。老年人会对建筑的线条、工艺质量、色彩、材料、空间规划等形成视觉反应,从而引起心理反应,进而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在建筑设计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师在设计养老建筑时,除了要考虑养老建筑功能的合理外,还要考虑对建筑物空间设计带给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养老建筑对老年人的影响,使老年人与养老建筑协调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真正达到改善老龄化人群居住环境,提升老龄化人群生活品质,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必然会完善和提高养老建筑设计质量,乃至养老建筑环境和城市设计的质量。本文将以宜昌市现有的养老建筑为例,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二.环境心理学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社会心理学领域。环境的主体是客观的,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与建筑学、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的主体则是个人,同时它又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有关。其研究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进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所以,环境心理学涵盖的学科领域极广,研究方向也由环境对行为影响的单向研究变为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双向交叉研究。作为社会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在环境保护/建筑设计以及环境最优化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概括的说可分为三部分,即人与环境适应理论、生态知觉理论和行为环境交互性理论。人与环境适应理论也称人与环境一致性理论,即人与环境两者都不可或缺。就个体和环境两个角度而言,个体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环境的改变往往引起个体性为的改变,同样,丧失了个体表达的环境也必定出现功能上的紊乱。“生态知觉理论”由吉布森提出。他认为人们直接知觉已存在于环境之中的意义,他们已通过社会化习得这种意义。个体无需通过中介的建立和解释就能认识环境刺激的意义,即无论在自然还是在社会环境里,个体都会主动的感知和体验环境的意义。行为环境互交理论主要指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探讨和分析了人的经验和活动与相关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在满足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人的合理需要。
三、设计应用
1.根据空间知觉思想选址。
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获得的知觉,即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对个体生活而言,空间知觉显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因为个体生活在三维空间内,在一切活动中,必须随时随地对远近、高低、方向做适当的判断,否则就难免发生困难甚至遭遇危险。空间知觉是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得到的产物,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等活动及相互联系,其中视觉系统起主导作用。养老设施建筑基地选择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老年人视听等生理功能减弱及心理需求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出行方便和子女探望的需要。根据空间知思想的思维,选址应选择在交通方便、临近公共服务设施地方以方便定位,同时选址应处于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及远离污染源、噪声源及危险品生产、储运的区域。例如宜昌市民政局休干所,地处老火车站附近,周边是东山花园和小区,环境较为清幽,适合老年人休养生息,交通方便,适合家属探望。
2.根据生态直觉进行颜色设计。
老年人在行动、看、听、说、记忆等方面的能力逐渐减退,而且这些能力中某一能力的减退会影响其它的能力,如视力不佳则影响行走等。视觉是人的重要感觉,外界信息约80 % 是通过视觉得到的。人的视觉器官因年老而明显衰退, 视觉也随之显著减退,老年人眼睛容易发生散光和视线模糊,同时老年人瞳孔的变小时的眼睛调节光线的能力降低。美国著名的杜克纵向研究曾经报导,视觉衰退的老年人参加集体活动较少, 情绪上的安全感较差,自觉地位感较低,说明视觉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影响很大的。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视觉感受性也明显降低,视觉闺限明显升高,老年人对暗和光的适应能力下降,对整个光谱的颜色,特别是对蓝绿色感受能力也降低。在对养老建筑进行设计时,建筑的色彩应偏暖色调,且不同空间的建筑色彩要有鲜明的区分。以宜昌市福利院为例,多层建筑中每层都有明显的色彩区分,且在走道的显眼位置都有黄色的引导标识,在这样的环境里,视觉和方向感明显减退的老年人就能较为准确的寻找方向而不迷失。同时在卧室以及公共空间的开关是上也会明显的色彩区分,显得十分人性化。在光影效果的设计上采用比普通亮度更明亮而不耀眼的光影效果,老年人的眼睛容易发生散光和视线模糊,楼梯走道的灯光应加大亮度,墙面的颜色应偏柔和的色彩,这样能让老人产生一种舒适效果。宜昌市养老院墙面采用米黄色,楼梯间灯光加大,整体下来给老年人一种安全感,提高了空间的舒适度。
3.根据空间与行为联系思想的外部环境设计。
考虑到老人生理老化现象,避免危险的发生确保老人的安全是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中最为首要的问题。老年人身体各部分机能衰退、运动失调、平衡感丧失,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使自身的需求和现实的环境之间有了较大的距离,年老者意识上会选择方便行走的路径,因此在对外部环境进行设计时,应避免陡坡及不规则地形,尽可能减少陡斜的走道、坡道或踏步,多设置无障碍设施以引导老年人的行进。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根据功能的需求安排老人集体活动、安静休息、闲聊等不同的场所。宜昌市福利院的庭院设计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无障碍坡道平缓,并设有走廊、桌椅、运动器材等休闲活动场所。此外,老年人的生活中常伴有孤独感始,因而渴望与人交流并且得到理解,这也是老年人进行休闲活动的主要原因。因视听能力减退,反应力降低,老年人的休闲环境周边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以避免发生交通危险。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最大步行半径约为 0.8 公里,老年人日常休闲环境应尽可能邻近其住地并易于前往,老年人对外界压力的适应力比较差,受外界影响易烦躁,因而嘈杂的环境往往不得老人喜爱,所以休闲环境的选址应尽量避免噪音源,可多植种花草树木等景观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创造一个较幽静的环境。根据空间与行为联系思想的外部环境进行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具有针对性。
四、总结
养老建筑作为承载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最主要空间,是研究和解决老龄化社会各类问题的重要载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的改变和冲击,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暴露出来严重的不足和弊端,也因此催生了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养老服务诉求。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应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心理,从而体现建筑的人性化。合理运用环境心理学达到改善老龄化人群居住环境,提升老龄化人群生活品质的目的,有利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希望本文的探索对今后养老建筑的建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为养老服务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1]《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索老年人休闲环境设计》 张明伟 邹晓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基于环境心理学的建筑空间设计研究》石 圆 圆 长春建筑学 院 .
[3]老年人视觉、听觉和《心理运动反应的变化及其应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许淑莲 .
[4]杨玲:《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5]Stokols, Daniel·. The paradox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50 (10), Oct, 1995. pp·821-837.
[6]伍麟:《时代精神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的应对》,《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刘建新 高岚《简述环境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学术研究2005第十一期.
[8]中国数字科技管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perceptive/page_1_organ/page_1_6a.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