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小贷险的几点思考
2016-12-28王景黄志勇
王景,黄志勇
关于发展小贷险的几点思考
王景,黄志勇
文章首先分析了小贷险业务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状况;接下来通过对比小贷险业务和传统保险业务,总结了保险行业发展小贷险的主要问题,包括小贷险业务的风险特点、小贷险业务对资本的占用、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小贷险的权利义务,以及保险公司经营小贷险相关人才缺乏等四个方面;最后给出了保险行业在现阶段需要谨慎发展、专业发展小贷险的建议。
小贷险;经营风险
一、小贷险经营现状概述
小贷险全称是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属于保证保险范畴。小额贷款贷款额度小,一般不超过500万元,放款对象是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小贷险承保的风险是借款人偿还贷款的信用风险,主要用于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因为缺乏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小贷险被认为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因此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超过10个地区已经开展了小贷险的试点。其中开办比较早、比较有特点的地区有宁波、重庆、三水和厦门等地。
(一)小贷险的经营模式
小贷险经营的基本模式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借款人向保险机构投保保证保险,银行、保险机构和财政风险基金共同承担贷款的坏账损失。具体的经营模式如下:
1.财政补贴模式
因为小微企业坏账率高、小贷险经营风险大,各试点地区为了支持和推动小贷险的发展,均设立了由财政出资的小贷险专项财政风险基金。从统计分析看,财政补贴模式有三种:
一是赔付率封顶模式。小贷险经营过程中,若出现坏账,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当赔付率超过规定的临界值后,超过的赔付金额由财政风险基金承担。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试点初期的宁波地区,宁波市政府发文规定“对保险机构赔偿额度超出保费一定比例的超赔部分,纳入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补贴范畴给予合理补偿”,实务中临界值为150%。
二是逐笔坏账比例承担模式。小贷险经营过程中,若出现坏账,银行、保险公司和财政风险基金按事先约定的比例承保坏账损失。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厦门地区,厦门市发文规定按照贷款企业的不同分类,财政风险基金承担每笔坏账的20%~50%,比如高科技企业承担50%,旅游企业承担30%。
三是部分赔付率封顶模式,指财政风险基金对保险公司赔付率超过临界值以上部分按比例承担。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重庆。重庆规定财政风险基金对于赔付率超过130%以上损失的80%承担责任。
2.经营小贷险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模式
试点地区,经营小贷险的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模式有三种:
一是共保体模式。该模式的典型地区是宁波,从2009年试点开始,宁波就成立了小贷险经营共保体,由人保出单再分保给共保体里的其他成员。银行和财政风险基金只与共保体合作小贷险业务。二是独家经营模式。该模式的典型地区是广东三水,政府风险基金只与当地的人保财险合作经营。三是市场化模式。该模式的典型地区是重庆和厦门,政府只负责出资设立财政风险基金、出台基金使用办法,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确定是否经营小贷险,若经营小贷险则自动与财政风险基金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小贷险的融资成本和经营状况
1.利用小贷险借贷的整体融资成本
借款人的成本包括利息、保证险保费和意外险保费三部分。各地的保险费率差异不大,一般保证险和意外险的总体费率约2%~2. 5%。但各地银行贷款利率差异比较大,比如宁波和重庆利率是不超过基准利率的30%,广东三水的利率是按照基准利率执行,泉州利率不超过基准利率的60%。
综合各地的情况,即使是成本最高的泉州,按照贷款基准利率6%计算,借款人的整体成本也不超过12.1%,与笔者在泉州市场上了解到的小微企业的实际平均融资成本超过15%的水平比较,利用小贷险进行融资是有成本优势的。
2.小贷险经营结果
目前全国有十几个地区开展了小贷险的试点工作,下面的分析基于开办较早、规模最大的宁波地区的数据,该地区的业务规模约占全国同类业务规模的三分之一。其一,保费和支持贷款的情况。截止2014年6月30日,小贷险累计支持信贷业务4323笔,支持贷款额54.15亿元,单均贷款额为125.26万元,累计保费收入13182.81万元(含借款人意外险1257.65万元)。其二,赔付情况。截至2014年6月30日,小贷险累计发生不良贷款130笔,已决111笔,赔款9373.86万元,未决19笔,未决金额1322.32万元。其三,补贴和经营效益的情况。宁波市财政分别于2012年补贴729万元,2013年补贴1000万元,2014年6月补贴500万元用于弥补保险经营机构损失。累计综合赔付率74.41%(财政补贴以后),综合费用率24.23%,综合成本率98.64%。
二、发展小贷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小贷险风险与传统保险风险存在不同
小贷险承保的是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信贷信用风险之间存在相关性,比如信用风险会在区域内、行业内、产业链上传染。以宁波小贷险的坏账统计数据看,塑料制品业、批发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四个行业的坏账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信贷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与传统保险业务经营大数法则所要求的风险之间独立性不完全符合,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传统保险业务经营中的巨灾风险。各试点地区设立的财政风险基金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巨灾制度安排。
(二)小贷险隐性占用大量保险公司资本
根据《保险法》第102条“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当年自留保险费,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四倍”规定,按照试点地区平均2.0%的小贷险保险费率计算,资本支持信贷额度的杠杆率高达200倍。
小贷险承保的风险与担保公司和银行信贷业务承担的风险基本类似,对比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和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10.5%的要求,以宁波2014年6月末小贷险支持的信贷余额13.8亿元和80%的损失承担比例计算,支持该规模小贷险业务的资本规模约为1.1亿元,扣除财政风险基金1000万元,实际占用保险行业资本约为1亿元,而根据《保险法》102条的要求,仅需要资本约0.07亿元。综合以上分析,小贷险大量隐性占用保险行业的资本。
(三)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
根据试点地区实践,若出现坏账,银行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共同承担坏账损失。以泉州为例,银行承担损失的30%,保险公司承担损失的70%,即贷款部分的70%对于银行来说是无风险资产。
以泉州为例,规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60%,保证保险的费率为2%。简单假定基准利率6%就是无风险利率,则银行单位风险的收益约为12%,而保险公司单位风险的收益率仅为2.86%。与银行相比,保险公司的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
(四)保险行业缺乏相关经营人才
小贷险和与之配套的贷款业务属于资金融通业务,即资金需求方向资金供给方进行资金融入,但传统的保险业务属于风险转移业务,即保险需求方把自身的风险通过保险业务转移给保险公司,两种业务之间差异巨大。因此,一方面,传统保险行业的销售队伍和业务网络并不适合小贷险客户的发现、发掘和维护,从实务看,保险公司经营相关业务一般都是新建销售队伍,与传统业务的销售队伍基本上完全独立;另一方面,传统保险行业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定价模式与小贷险也不同,保险行业中的对风险进行评估、定价和管理的精算师,也不能完全胜任小贷险风险的管理要求。从这两个方面看,传统保险行业经营小贷险都面临着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小贷险的几点建议
(一)小贷险是否能成为行业新的战略性险种
近期国务院下发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以及国务院对温州、前海和泉州三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批复方案中,均有提到发展小贷险,小贷险被视为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行业中也有公司提出将包括小贷险在内的信用保证险作为战略性险种。
但从前面的分析看,小贷险是一个资本要求高、风险与传统保险业务差异大、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的险种,同时小贷险经营中保险业还面临着人才缺乏、信用环境差、小微企业坏账率高、无再保市场等问题。因此借用一位保监局领导在地方小贷险试点工作会议上对保险公司讲的话“开展小贷险业务,保险公司心要热,头脑要冷”,建议保险公司可以谨慎介入地方政府推动的小贷险业务,但需要根据地方政府设立的财政风险基金规模严格控制风险敞口。
(二)如何监管小贷险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6月末全国试点地区小贷险支持的有效贷款余额不超过30亿元,相比于财产保险行业的资产规模占比很小,因此虽然该业务隐性占用了大量的行业资本,但对行业的整体影响不大,不会有系统性风险。而且根据中国偿二代的征求意见稿,保证保险的资本金要求会大幅提高,最高能达到保费的46.7%,通过资本要求的提升,能够一定程度倒逼行业理性发展小贷险。
鉴于偿二代标准已经实施,按照小贷险试点的情况看,短期内小贷险业务规模不会大规模冲高,因此建议只对该类业务加强监测。同时,也要注意到,即使在偿付二代提高小贷险业务资本要求的情况下,小贷险业务的资本要求仍然远低于风险类似的担保业务和银行信贷业务的资本要求。
(三)保险行业发展小贷险需要专业化
从上面的分析看,由于小贷险风险的特点,传统保险行业缺乏相关的人才和技术,因此保险行业不可能依靠保险行业自身经营好小贷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行业完全不能进入小贷险业务。中国小微企业众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无法有效解决,因此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保险行业完全可以进入并分得一杯羹。建议保险公司用独立事业部或子公司的模式,建立专业化的小贷险机构,该机构和其他保险业务基本独立,搭建适合小贷险业务的人才队伍、风险模型、内控机制等。
[1]樊启荣,李娟.保证保险性质之探讨———兼论我国保证保险之误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
[2]王子柱,张玉梅.从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看农户小额贷款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9.
[3]杨宜,杨泽云.农户信贷保证保险:解决农村信贷担保的新机制[J].改革与战略,2009.
[4]李文中.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重在信用风险防控[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6-20.
[5]赵中治,蒋志军,郭永刚.温州保险业内人士呼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需多方合力[N].中国保险报,2012-7-12.
王景,山东淄博人,现供职于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金融与保险;
黄志勇,湖北荆门人,现供职于中国保监会,研究方向:保险与精算。
F840
A
1008-4428(2016)1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