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2016-12-28仲跻强
仲跻强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仲跻强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近些年,滑雪运动在黑龙江省迅速发展,伴随着滑雪运动的兴起,滑雪产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现通过对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此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滑雪资源的合理规划;加强对基础设施、滑雪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强滑雪产业人才培养;拉长滑雪产业链;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滑雪;产业;发展
一、前言
在雪资源丰富的国家,滑雪运动是冬季休闲娱乐活动的热点,滑雪市场成为消费需求升温最可观的市场。同时滑雪产业作为一个白金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世界滑雪大潮的带动下,我国滑雪运动近年蓬勃发展。我国滑雪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许多雪资源丰富地区把滑雪产业作为发展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正形成四大滑雪产业区域:东北(黑龙江、吉林)、华北(北京、河北)、西北(新疆)、西南(四川)。其中,黑龙江省冰雪产业正成为黑龙江省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二、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它地跨寒温带和中温带,为大陆性季风气候,省内山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60%。冬季雪量大,雪期长,大部分地区从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都以降雪为主。降雪日数为20~50天,冬季积雪日数80~180天,最大积雪深度58cm。黑龙江省从1963年开始创办冰灯游园会,1985年举办冰雪节,1998年建成冰雪大世界,1998年举办国际滑雪节等一系列活动,现已形成以“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龙头,亚布力国际滑雪场为基地,以现有100家滑雪场为基本依托,以“冰雪王国”哈尔滨为重点,已构成“一个主中心、一个次中心、两大冰雪旅游板块、两条冰雪生态旅游观光带”的基本框架,极大地提升了黑龙江省的滑雪产业知名度。黑龙江省作为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办城市哈尔滨市的所在省份,目前在我国冰雪产业竞争中已经占据有利位置,大冬会为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深远的影响。大冬会作为大型的综合性国际赛事活动,是黑龙江省迄今所承办的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全球体育赛事,引发了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效应,对整个黑龙江省冰雪产业都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加速滑雪产业的发展,是黑龙江省建设世界冰雪名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区域性经济的一项有力措施。同时,黑龙江省冰雪建设为滑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条件,将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环行滑雪产业链和滑雪产业圈,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一大支柱产业,并以此促进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黑龙江省滑雪产业从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自2001年起,黑龙江省接待的滑雪游客数连续三年超过百万人次。到2006年滑雪游客达400万人次,滑雪旅游收入已占整个冬季旅游收入的20%,实现旅游收入22.22亿元,其滑雪场在数量、规模、设备设施、接待能力、滑雪收入等有较大增长。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表现在以滑雪场为滑雪产业的核心,产业上游以滑雪用品、滑雪装备器材(滑雪器材、服装、滑雪机械等)、滑雪健身娱乐、滑雪竞技表演、滑雪培训等构成本体产业。产业下游是由房地产、宾馆、滑雪传媒、滑雪保险、滑雪金融、民航业等保证主体产业服务质量而开展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
三、对黑龙江省城市发展建设的作用
大量的实践证明滑雪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所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以2009年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市成功举办为例,它使举办地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目标提前十年完成。大冬会申办成功之后,哈尔滨市总投资十三亿美元,全面改造和建设哈尔滨市的冰雪基础设施、交通、环保、通讯设施和比赛场馆。大冬会组委会组建了哈尔滨市大冬会资源开发公司,组织实施了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城市基础性和资源开发性的重点工程,完成了路桥建设、景观改造、路网升级等三个方面96项工程建设,提升了城市交通的承载能力和重点景区特色品位。其中11路10桥工程共新建改造道路17 km,面积达110万m2。2010年,由于大冬会在哈尔滨市的成功举办,哈尔滨市在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竞争”中领先一步,前景广阔。大冬会各分会场在黑龙江省内的布局,使得黑龙江省滑雪旅游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更加明显,将推动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全面进步。另外,黑龙江省滑雪体育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全省体育设施建设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并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复合型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促进滑雪旅游的发展,促进GDP的增长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滑雪市场缺乏科学规划
黑龙江省滑雪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标准竞技滑雪场为主体,旅游滑雪场地为补充的滑雪旅游服务体系。截至2009年12月,已拥有的近百家滑雪场中,SSS级11家、SS级10家、S级6家。尽管黑龙江省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发育过快,小型雪场众多,而滑雪产业的发展和滑雪场的建设尚未列入统一的各级政府部门规划和管理范围,大多数雪场是在无规划的情况下盲目兴建的。经营者往往急于雪场的投资和建设,并通过恶性的价格竞争争夺有限的消费市场。这样势必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造成资源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首先是对滑雪场的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对资金投入的规划和管理。投资者只注重滑雪场地设备的投入,而对其他配套服务设施投入较少。二是滑雪场设施不完善,综合开发旅游项目少。偏重于观光型和边境购物型,参与性项目少,以雪为主的特色资源开发不够,远未形成规模,远远落后于资源所提供的条件。三是滑雪场对上岗人员的培训不够,没有长期打算,急功近利,导致服务范围小,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雪场没有夏季项目,只能冬季开门营业,成本高、效益低。
(三)滑雪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虽然黑龙江省滑雪场的数量在全国来看占绝对优势,但是从规模和接待能力上与北京、吉林的雪场相比,却不占优势。产业规模小、效益差,还没有充分发挥产业龙头的作用,因而对滑雪器材与用具生产、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二、三产业发展拉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五、发展趋势
黑龙江省滑雪产业应瞄准世界一流滑雪产业,根据滑雪场的软、硬件设施和功能及其所面对的客源市场状况等分类,可以将滑雪场划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档次进行发展。一是高级滑雪场,滑雪道种类齐全,线路多种多样,索道档次高且与滑道相配套,雪具标准高且数量充足,可以提供滑雪教练、星级宾馆和多种娱乐设施。此类雪场具有滑雪训练和竞技、滑雪旅游度假等综合功能,完全能满足运动员、教练员和国内外广大游人的不同需求,属于国家级滑雪场,可以举办冬运会、亚冬会等赛事;二是中级滑雪场,上述条件中,只有其中部分项目达到高级标准,基本能满足运动员和国内外游人的滑雪需求,属于省级滑雪场;三是初级滑雪场,雪场规模小、档次低、设备简陋、功能少,只能为初学者提供滑雪服务。
六、发展对策
(一)滑雪资源的合理规划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职能部门应注重对滑雪资源的合理规划、合理布局以及对旧滑雪场所条件的改善,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二)加强对基础设施、滑雪设备的升级换代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滑雪设备要及时升级,提高滑雪场的硬件标准,雪场建造者要引进最先进的各种设备、器材,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三)加强滑雪产业人才培养
加强滑雪产业各方面人才培训,包括滑雪场的经营管理人员、滑雪指导员、滑雪制造业、滑雪相关产业等形成教育培训体系,推动校企联合,加快市场衔接。要进一步推广世界滑雪产业通用管理标准和机制,要组织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重点雪场有关人员到滑雪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吸取外国开发管理的经验,推动典型雪场引进外资,采用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不断培育壮大滑雪旅游产业,尤其注重滑雪竞技人才的培养。
(四)拉长滑雪产业链
以滑雪场核心大力发展滑雪健身娱乐、滑雪竞技表演、滑雪培训、滑雪保险、滑雪交通等产业,带动围绕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同时支持黑龙江滑雪装备集团等企业发展雪具、滑雪服装、索道等产品,逐步发展壮大黑龙江省自己的滑雪配套产业。
(五)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加强与国外滑雪行业组织和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其来华投资。通过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滑雪场所经营模式的转变,推广滑雪俱乐部或滑雪学校。
七、建议
未来黑龙江省滑雪产业的建设应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配套、逐步开发”的方针。要认清现实基础,确定重点,加快开发和配套步伐,尽快使几个基础较好的滑雪地实现产品化,创造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滑雪产业名牌产品。要坚持规划的高起点和服务设施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努力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尽快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连 洋.黑龙江省高校冬季开发滑雪培训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J].冰雪运动,2006(1):95-98.
[2] 姜 丽.对黑龙江省开发冬季体育旅游产业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1(1):78-80.
[3] 田有年.我国滑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4):37-39.
[责任编辑:王功巧]
G863.1
A
1005-913X(2016)11-0093-02
2016-09-22
仲跻强(1980-),男,山东莱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