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河北省魏县、大名县为例
2016-12-28甄心恒刘占军梁泽光
甄心恒,刘占军,梁泽光
(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050700)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河北省魏县、大名县为例
甄心恒,刘占军,梁泽光
(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050700)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是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趋势。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遇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创业的档次低、缺乏经验、缺乏启动资金等困境。客观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综合能力,开拓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资金渠道,提高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技术水平,真正为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开辟新出路,推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顺利进行。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创业
很多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将眼光从城市转向了农村,将农村作为掘金宝地。高校毕业生的这种“逆向选择”已经成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势头,促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可以促就业、增收入,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课题组在河北省魏县12个农村、大名县9个农村共发放调查问卷306份,回收有效问卷238份,调查对象男生186人,女生52人。课题组在魏县6个农村实地走访7人,大名县4个农村实地走访4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及困境,真正为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探求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寻求具有实际价值的创业出路。
一、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困境
(一)自身知识和技能不足
从回收23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201份调查问卷显示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大多数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在三、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大学生缺少对社会、农村、现实和自我的真正了解,缺乏创业知识和技能。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还需要整体运营、调控、策划等技能,在缺少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创业必然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档次低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档次比较低,大公司、大企业比较少,技术产业更少。通过对魏县、大名县11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者的实地走访,有8名创业者进行猪、牛、羊、兔等的养殖,有3名创业者承包土地进行果树和蔬菜种植。养殖猪、牛、羊、兔等都适用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和方法,高新的养殖技术都没利用上,猪、牛、羊、兔的品种也比较传统,好的品种还不能适应当地的成活。养殖的销售基本上是魏县和大名县及周围的县市。果树和蔬菜种植技术也是相对落后,蔬菜大多数是利用大棚技术进行种植,果树基本上是苹果树、桃树、梨树等,大多运用传统的嫁接和授粉等技术。果树和蔬菜的销售地域大多都是本地,走出河北省地区的很少。
(三)缺乏经验
238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想创业或已经创业,但缺乏创业经验。农村籍大学生走出农村几年,都是呆在学校,没有长期的社会阅历积累很难形成生活经验。大学生群体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想法,缺少经验。198名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动机来自一些成功案例的影响,根本上没有深刻体会创业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艰辛。他们盲目乐观的激情创业很容易挫败创业者的薄弱意志和自信。187名自主创业者表示创业市场经验不足。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市场缺乏了解,特别是市场开拓及企业运营,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还有对于创业选择缺乏市场调研和长效分析。
(四)缺乏启动资金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有接近76%的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认为资金是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模较小却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许多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没有很好的启动资金,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即使有很好的创业设想和项目,也会被迫叫停或放弃。在创业初期的大学生筹措资金除了向家人、朋友借款以外,大部分需要通过银行的小额贷款来解决。但在实际的调查中,有近28.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可以小额贷款,有近62%的大学生表示银行小额贷款手续太麻烦,再加上找不到人担保等因素,很多大学生放弃贷款来筹措资金,仅有不到30%的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通过贷款实现自主创业。
二、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出路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使然,只有开展创业教育,才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才能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1]河北省有十几所高校已建立了创业学院,比如,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美术学院、河北大学等在创业学院的平台上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深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高校范围内普及创业基础课程,实行学习与实践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大学生真正理解创业的理论素养和基本要求,为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奠定基础。
(二)提升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综合能力
创业“必须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优秀的创业品质、良好的创业心理、很强的创业能力以及扎实的创业知识”。政府与社会应大力支持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技能培养,组织农村籍毕业生多参观和调查创业的实际状况,多学技能,不断学习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提高企业整体运营、调控、策划等技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建设与管理能力,积累创业者所需要的核心技能,这是创业者从事任何创业活动都离不开的能力。
(三)开拓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资金渠道
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筹集资金也是难题之一,据调查,大多数创业者的资金来自亲戚朋友的帮助和少量贷款等。毕业生返乡创业应该利用好政府提供的创业基金,政府也应该加强给予创业毕业生的资金支持。政府提供的创业基金通常被所有创业者高度关注,其优势在于利用政府资金不用担心投资方的信用问题。而且,政府的投资一般都是免费的,进而降低或免除了筹资成本。但申请创业基金有严格的申报要求。同时,政府每年的投入有限,筹资者需面对其他筹资者的竞争。河北省魏县与大名县政府扩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四)提高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技术水平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不一定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不一定能够适应创业的实际需要,那就需要创业的毕业生不断学习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职业技能等创业技术。政府也要真正地开展创业技术培训,把创业培训作为重点项目来抓,真正为刚出校门的农村籍大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创业的高新技术,才能突破创业中的“无形”困境。河北魏县为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创业激情,开展“创业技能学堂”,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同时,提高了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技术水平。河北省大名县推出多项政策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社会创业活力,推动该县加快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吸引农村籍大学生毕业生返乡创业。
三、总结
通过对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更清楚地了解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困境,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实际困难开辟新渠道。只有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才能为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提供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只有提升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档次。只有提高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技术水平,才能解决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技能不足的状况。只有开拓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资金渠道,才能解决农村籍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资金问题。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2).
[2] 梁 伟.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9):112-113.
[3] 林 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0(8):67.
[4]丁永波,崔宏桥.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8.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2.
[责任编辑:王功巧]
F241.4
A
1005-913X(2016)11-0045-02
2016-08-10
2016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JRSHZ-2016-01119)
甄心恒(1981-),男,河北新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刘占军(1980-),男,河北魏县人,讲师,硕士,研究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梁泽光(1986-),男,四川巴中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