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二孩——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2016-12-28胡仪美
胡仪美
全面放开二孩——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胡仪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实施了近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由高生育率转变为低生育率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新的人口矛盾,加速了人口的老龄化、劳动人口负增长、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和“失独家庭”的出现等等。在经历过“一胎化”政策带来的种种弊端之后,我国“单独二孩”政策应运而生,却未带来预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着重分析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启动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计划生育;“全面二孩政策”;生育观
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党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将会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回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转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来的独生子女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刚性要求,后来在农村实施“一孩半”的政策,即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五年后允许二孩,再到后来,城乡陆续实行“单双独二孩”生育政策,总体上是在逐渐放松了家庭的生育数量。那么如何评价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带来的弊端以及“只开放单双独二孩”政策成效不明显的成因,并且对于当前启动实施的“放开二孩”政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长期以来“一胎化”政策带来的弊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为了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政策规定一对育龄夫妇只可以生育一个子女,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政策实施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明显减少了,降低了我国人口增长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的态势。但计划生育政策是把双刃剑,在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由此也拉开了中国家庭全面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的序幕,形成中国所特有的家庭结构形态,伴随而来的是“一胎化”所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匮乏和失独家庭的出现等等,这些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
长期的“一胎化”促使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和家庭生育功能的弱化,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有关标准,一个社会如果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比重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7%,那么这样的社会就被称作“老龄化社会”。根据2012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总人口的14.3%,65岁以上的人口从2011年8.1%上升到现在的10.1%,紧接着2013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达2亿,如果在“一胎化”政策不变的情况下,2050年和208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会高达28.6%和37.2%,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严重性伴随劳动人口的负增长,2012年开始减少了300万,劳动力的供求逐渐匮乏,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地位。同时人口老龄化现象带来的养老问题不可忽视,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是无法承受的,而社会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行养老,这样就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按照正常的生育愿望,联合国明确规定男女性别比例应该维持在102~107之间,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应该是维持在105左右的常数,其他值域都会被视作异常,而在“一胎化”政策实施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的性别比持续上升,并居高不下,政策本身导致女孩数量结构性减少,从地域范围来说也是不断扩大的,2000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值高达119.3,如此高的比值已经偏离了107的正常值,如果继续保持“一胎化”的生育政策不变将助长男女性别比大幅度偏高的危险趋势。这是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生育政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还因为重男轻女根深蒂固的思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容易引发同性恋、强奸、性侵犯等社会现象。
(三)失独家庭的增多
失独家庭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简单地说是指那些年龄在50岁以上的,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1983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要求育龄夫妇只可以生一个小孩,但由于各种意外或自然灾害导致他们唯一的孩子过早地离开人世。人口学家易富贤在《大国空巢》中推测:目前我国约有两亿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一千万独生子将在25岁前离世,如此一来,在十几年内就会有一千万失独家庭的存在。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只生一胎的50岁以上的夫妇在失去独生子女后很难再生第二胎,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独生子女死亡的概率也不断增大,同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将会带来很严重的社会隐患,“天灾人祸”是无法预知的,比如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死亡的独生子女比例则要高很多,不难想象失独家庭抵御风险能力的脆弱性比正常家庭要低很多,如果继续保持这种“一胎化”政策,将会衍生更多“高风险”的独生子女家庭。
二、开放“单独二孩”政策行不通
三十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增长,使全国少生了4亿多人口,但长期的“一胎化”政策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在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单独二孩”政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对于缓解长期“一胎化”所产生的社会家庭问题是有利的。此后,各地陆续实施该政策,截至2015年,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双独夫妇有145万,占符合单双独政策条件夫妇总数的比例为13.2%,从政策效果来看,单独二孩申请在全国各省市遇冷,申请数远低于此前官方预期。为何如此“优惠”的政策却不能吸引有条件的夫妇生育二孩?
(一)养育二孩成本高
在众多调查中,大多数夫妇给出了以下回答“生得出养不起”,随着我国逐步步入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相比较以前有较大提高,但是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人们进入了一个高生育成本时代,主要还是家庭经济和个人精力方面的养育压力,孩子的保姆价格、教育、就业、房价等累加起来的成本就让很多家庭入不敷出。在低生育年代,孩子的质量甚过孩子的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独生子女精养模式已经让父母沦为了“孩奴”,即使是“穷养”,抚养一个孩子到成年,至少也要三十万,“富养”则根本就是个无底洞,如此算来,生育“二孩”似乎成为了富人的“特权”,很多家境一般的父母也只能抱有一种观望的态度。
(二)“4-2-1家庭”模式已成定势
“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家庭结构是由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组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至少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这种模式将日益成为我国的基本家庭结构,由于长期计划生育理念的宣传和“一胎化”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模式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家庭模式,一家一个孩子也成为了常态,父母也没有了强烈的再生育的念想,长辈也没有了带孩子的积极性,独生子女更不希望有个弟弟或妹妹抢占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地位。因此,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背景下,家庭的生育意愿弱化已成为规律性趋势,这样的家庭模式使得不想生的人群越来越多,从而导致“单独二孩”的持续低迷。
(三)助长了性别比例失衡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单双独夫妇数量很少,所以还是维持之前农村的“一孩半”政策,即大多数农村第一孩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为女孩的农户在间隔4到5年后允许生育第二孩的弹性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农村家庭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传统思想严重,还是倾向于生男孩,往往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子的家庭会比第一个是男孩子的家庭更有意愿生二孩,这就相当于“一个男孩等价于两个女孩”的心理暗示,助长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而且增加了产前性别鉴别的案例和流产女婴的数量,而且一孩半的政策不允许第一孩是男孩而不会流产女婴的夫妇生二孩,只允许第一孩是女孩而可能流产女婴的夫妇生二孩,也导致了结构性的女孩数减少与男孩数增加。这些都助长出生性别比超常偏高,上述的论断早已被许多学者通过全国普查调查数据反映的实证分析充分证实。
虽然出台了“单独二孩”政策,但是中国家庭由于长期受到低生育文化和高生育成本的影响,从多重因素看,很难走出“独生子女时代”,所以政策难免会遭受遇冷的尴尬。实际上“单独二孩”被认为是过渡性政策,因为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全面放开二孩风险比较大,我们可以基于稳定的人口政策之下,逐步稳妥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不能笼统地全面放开,也不能一刀切。仍要适当控制放开二孩的节奏,建议用五年左右时间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
三、放开“全面二孩”政策的紧迫性
10月29号,呼声已久的“全面二孩”政策在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上宣布落定,从“十三五”期间,也就是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相比较之前的“单独二孩”政策,该举措将不仅仅局限于独生子女的夫妇了,而是面向所有的人,该决定不仅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改革,更是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顺应人们民心的具体体现,“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能够很大程度缓解一些社会问题。
(一)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负增长
在过去计划生育的三十多年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了,也就是意味着中国正在进入“未富先老”的社会。在计划生育政策下,我国妇女的生育率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单独二孩”政策实施遇冷的局面下,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都是选择不生二孩,如此低的生育率使得未来的劳动力存在很大的缺口,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使我国将来的劳动力资源慢慢走上正轨,避免因为控制人口生育造成的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负增长而影响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发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必经途径,虽然放松生育政策并不能立刻带来立竿见影的预期效果,但是从长期看对于提高生育水平、增加人口数量、提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青年人口来削减老年人口的比重,是遏制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的有效途径。
(二)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这种现象是多重因素导致的,最主要的因素莫过于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为选择生育性别成为现实。我国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虽然在“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下,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出生人口结构仍处于严重失调状态,而仅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从长期来说还是不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尤其在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老人偏好男孩的意愿比较强烈,传统生育观念加上B超技术的发展导致男女比例的进一步失调。全面放开二孩已十分必要,因为在正常的生育状态下,多生能够使性别比达到平衡的手段,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未必在短时期恢复正常,但是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男女比例协调发展。
(三)有利于降低独生子女家庭风险
计划生育政策是把双刃剑,在控制人口的同时,长期的实施必定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我国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家庭的生育功能、养老功能随之弱化,伴随着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逐步降低,因此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诸多风险,其中最大的莫过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而产生的失独家庭。根据全国性统计,每年失独家庭增加7.6万个,如此庞大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而失独家庭面临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困境,更严重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失独者的自我拯救是个痛苦的过程,几乎没有父母能真正走出心理困境,社会上提倡的“拯救失独”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口号而已,要想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独生子女家庭的“失独”风险就应该全面放开二孩,全面放开二孩将会改变传统的人口年龄结构,提升家庭经济社会功能,完善家庭发展能力,提高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防止过多的“失独”家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
综上所述,“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意义很大,它是中国调整人口政策的必然趋势,而“一胎化”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它不再适应中国的国情,必须对人口政策做适当的调整,“单独二孩”是承接独生子女政策向全面放开二孩的过渡性政策,在“全面二孩”放开以后,衔接新旧政策的方案要及时跟进,一个政策的调整都会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要将挑战转化成机遇,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政策宣传和积极稳妥地实施全面二孩,更好更全面地走可持续人口发展道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2001.
[2]蒋正华,米红.人口安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9-40.
[3]Methods of Appraisal of Quality of Basic Data for Population EstimatesManual[S].联合国,1955,10.
[4]马潆通,冯立天,陈友华.再论出生性别比若干问题[J].人口与经济,1998,(06).
[5]易富贤.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M].香港: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
[6]中新社.截止5月底中国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N]. [2015-07-10]. http://www.chinanews.wm/gn/2015/07-10/7397423.shtml.
[7]马小红,顾宝昌.单独二孩申请遇冷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20-26.
[8]顾宝昌,宋健,刘爽,王金营,江立华.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实践及启示[J].人口研究,2008,(04):54-59.
胡仪美,女,安徽池州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F121
A
1008-4428(2016)03-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