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6-12-28孙嘉晨王冬梅

市场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场馆

孙嘉晨,王冬梅

新常态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策略研究

孙嘉晨,王冬梅

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中国会展业在经过快速发展之后也呈现出“新常态”。文章从辽宁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入手,进而分析新常态下辽宁会展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省会展业未来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新常态;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策略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会展业的产业化发展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会展业伴随着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高速增长。而时至今日,无论是区域格局、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的增长方式、市场化程度或者是行业的竞争模式,中国会展业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态势,已经出现了与中国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的中国会展新常态。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总结概括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在全新的经济形势下,辽宁这个中国东北会展产业带的核心省份,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会展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呢?基于此,本文从辽宁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新常态下制约辽宁会展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所在,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以此对辽宁会展业未来发展策略的选择起到一定的提示和参考作用。

一、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会展业竞争加剧

新经济体制的建设使各地在新常态背景下都加大了会展业的发展力度,潜在竞争对手带来的新生产力和市场份额将会使会展市场面临巨大的竞争,而会展业竞争的加剧将会带来行业市场新的变革。

(二)会展业市场化程度加深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提出以及国务院下发文件的要求,行政干预市场逐渐弱化,当前会展业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走向“市场主导”的转变。由政府主办的展会将会越来越少,会展业市场化程度提高已是不可避免。如此,会展行业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加利于会展业间的良性竞争。

(三)行业规模初具,增长速度趋缓

新常态特点之一就是经济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对于会展业也如是。虽然会展业在这几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时我们自己都清楚我们与会展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展会质量及服务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解决,在经济微弱复苏之际,中国降增速、提质量的会展业新格局很有可能发生。

(四)展览业专业人才比例上升

国家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下达之后,会展行业更是调节新的模式,以发展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会展专业人才,进行实践化教学,为会展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五)产业链体系完备,多行业协同推进

会展业是一个产业相关度极高的行业,它涉及到了交通、服务、旅游、广告、餐饮、通讯、住宿等诸多部门。随着会展业的日趋成熟,其产业链的优化也是实现会展业顺利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带动了一系列企业的发展。

(六)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新常态将推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会展业的创新将会在传统的会展业中注入新的技术,使传统的招商方式、宣传方式、展览方式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成新的运作模式,给会展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辽宁,是我国东北会展经济产业带的重要省份。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会展业在品牌化程度、产业域合作、市场化程度、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沈阳和大连也已成为我国东北会展经济带的代表。辽宁对于区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度也逐渐加大,在东北乃至全国会展业发展中都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经过会展业在省内的飞速发展,辽宁会展业将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展会数量不断上升

以大连、沈阳为例,2014年大连展会数量展出面积均略高于上年,举办各类展览会95个,全年展出总面积达110万平方米。沈阳市2014年全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300项,全年展览总面积达到290万平方米,实现会展经济交易额2270亿元。会展行业的发展促进了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它带来的较高经济效益及其对相关产业巨大的推动性效果,使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会展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空间,会展业的数量因此不断攀升。

(二)会展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近年来,随着辽宁省会展业的飞速发展,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根据中国会展研究会编制的《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辽宁省已建会展场馆10个,专业展馆室内面积38.45万平方米,专业展馆平均面积3.85万平方米;在建会展场馆6个,室内展出面积15.6万平方米;待建会展场馆1个,室内展出面积8万平方米。

(三)会展业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

辽宁会展业在实现数量增长、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同时,其品牌化发展也卓见成效。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中国东北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展会。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是国内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商务部、纺织工业协会、大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行业内专业展会。中国东北国际工业博览会制博会先后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五期间全国重大装备成果展”、国家科工委“航空航天配套零部件展”等国家级专项展览活动的展出任务。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曾获评“最具影响力政府主导型展览会”等多个奖项。除此之外,不仅展会品牌化发展成绩显著,会展城市、会展场馆及会展公司的品牌化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大连在2013年中国会展产业年度奖项评比中斩获4个“金手指奖”;世界博览广场多次获得“优秀展览场馆品牌奖”“优秀展场馆经营奖”;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多次被授予“优秀展览场馆品牌奖”“中国最佳会展中心”等奖项;大连北方国际展览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最具影响力展览公司”奖项。此外,沈阳、大连都多次跻身于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

(四)产业区域合作加强

作为辽宁会展业发展的领军城市,沈阳和大连在会展业发展中始终注重与国内、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合作,2014年仅大连就举办了包括2014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内的等10余场与国内组织的合作会展项目。另外,在东北境内由长春、大连、哈尔滨、吉林、沈阳等城市会展管理部门共同发起的中国东北中心城市会展联盟组织的建立,使辽宁省与周边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有了充分的交流合作空间,作为东北会展业行业自律组织,组织的成立使东北地区会展市场体系更加国际化、专业化。

三、新常态下制约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辽宁省从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会展业以来,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沈阳和大连,而从发展程度来看,也是沈阳和大连两市的会展业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会展业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由于各市在产业结构、区位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及科技等方面水平不一、差距较大。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对于辽宁省会展业整体的持续发展将起到越来越大的限制作用。

(二)场馆数量少,规模小,利用率偏低

场馆硬件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基础条件,目前,辽宁省专业会展场馆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地。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辽宁会展场馆数量少且规模小。在利用率方面,省内只有辽宁工业展览馆、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大连世博广场等场馆的办展、办会热度较高,而像锦州国际会展中心、本溪高新区会展中心等其他会展场馆因其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低导致场馆利用严重不足。场馆数量少、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完善也已成为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之一。

(三)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偏低

辽宁会展市场目前仍主要以政府主导,以政府配置为主要的产出方式,如大连国际汽车展、大连服博会等。这一现象虽为展览会的顺利运营提供了便利条件,提升了展会的信誉度和影响力,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病。政府的过度干预使会展项目运作市场化意识淡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展会专业性的提升,也使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变弱。市场化程度偏低将会制约展会的综合效益和行业影响力的提升,使会展业整体实力在国内外会展市场上的地位停滞不前。

(四)缺乏专业会展人才

目前,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辽宁地区仅有沈阳师范大学和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开设了会展专业,每年向省内会展行业输入的专业会展人才极为有限,难以满足会展业的人才需求。据调查,辽宁省会展业现从业人员中具有会展专业学习背景的人员数量所占比例不足三成,大多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非专业人员。专业人才不足导致会展项目在策划、营销、管理等方面难以保证其专业性,客户服务质量提升缓慢,客户满意度普遍不高,导致客户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四、新常态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合纵连横,共同发展

为了实现新常态下辽宁会展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在继续保持沈阳、大连两市会展业发展主导地位的同时,应鼓励并扶持其他城市或地域根据本地资源特色,通过区域合作合理发展会展业。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帮助这些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升城市知名度,最终促进这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省内区域的平衡发展不仅有利于沈阳、大连两个主导城市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同时也可以让省内其他城市更好地利用一切发展契机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多元化经营提高场馆利用率

近年来辽宁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场馆设施水平的整体情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但与国内其他会展中心城市相比建设速度还是略显缓慢,场馆规模和数量与辽宁会展业整体规模和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因此,为了有效满足会展业发展对于专业场馆和配套设施的需求,未来辽宁会展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继续加强场馆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根据未来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址,注重区域共享,以保证场馆投入使用后不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此外,在场馆建筑设计方面要以实用性、功能性为主,不能片面强调其艺术性。规模定位要具有前瞻性,不仅要考虑目前会展业的实际需要,还要考虑未来会展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场馆利用率偏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督促一些场馆经营者转变经营观念,在做好场馆主营业务——场地租赁的同时,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多元化经营。例如,可以学习大连星海会展中心,积极开发自办展,自办展的成功运作不仅可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增加场馆收入,对于场馆的品牌化发展也大有益处。此外,也可以考虑利用会展场馆的配套设施开发餐饮、会所、承接大型表演等经营项目。

(三)逐渐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会展业的市场化运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辽宁会展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政府参与确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随着会展业发展渐趋成熟,政府参与的局限性也逐渐表现出来,会展项目的专业性和市场竞争力都明显不足。因此,新常态下辽宁会展业发展要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政府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位问题。政府应逐渐放手,转向幕后,退出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主要发挥其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作用,将会展项目的运作交由会展专业公司去完成,让市场去检验项目运作效果,真正实现由市场需求决定项目的主题定位和运作方式。这样做不仅可以不断提高会展项目的专业性和市场适应力,也可以保证会展项目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帮助参展商和观众有效达成参展和观展目的,最终实现展会与行业企业的共赢。

(四)加强会展人才培养,提升会展专业水平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新常态下辽宁会展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专业人才供给问题的有效解决。鉴于目前高校会展教育在辽宁还不是很普及,人才培养数量短期内难以实现较大的增长,我们可以考虑多条腿走路。首先,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进行协调,让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增设会展相关专业,逐渐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力求在未来可以增加对会展行业的人才供给;其次,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会展专业人才的加盟;最后,是通过和高校、培训机构等的合作,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增强其专业综合素质。

[1]王伟娅.辽宁会展业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8,(06).

[2]储祥银.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N].国际商报,2015-02-03.

[3]朱国华.2014年沈阳会展业稳步发展[EB/OL].中国商网,2014-12-04.

孙嘉晨,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

王冬梅,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展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旅游。

F127

B

1008-4428(2016)03-17-03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新常态下辽宁省会展业发展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孙嘉晨;项目编号:2015XJDCA029)。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场馆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场馆风采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