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生长效果分析

2016-12-28曾素娇

绿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材积纯林林分

曾素娇

(福建省龙海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林业站,福建 龙海 363107)

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生长效果分析

曾素娇

(福建省龙海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林业站,福建 龙海 363107)

对闽南丘陵山地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培育混交林与桉树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桉树生长效果较为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幅较大,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混交林中的米老排生长良好,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表现显著;桉树和米老排的后两年的生长量较前两年为佳,有利于提高林分总蓄积量。

桉树;二次择伐;林下套种;米老排;生长效果

1 引言

桉树(Eucalyptusspp)与米老排(MytilarialaosensisLecomte)均是中国南方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但是在单一树种栽培时由于无性系少、大面积纯林容易诱发病虫害[1],轮伐期短导致地力衰退[2],以及大面积砍伐引起的水土涵养问题,不利于林业可持续经营。为了促进桉树人工林多种效益的发挥,在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培育混交林,形成良好的生长环境,期间不用进行炼山,有利于保护林地生物多样性,同时枯枝落叶等可对水土流失起到防护作用并在腐烂后为林木后期生长提供养料,对土壤地力过度衰减起到抑制作用[3]。重点对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后的林分生长效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闽南地区山地桉树林下套种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长泰亭下国有林场黄土工区39大班12小班,东经117°50′11″~117°50′6″,北纬24°36′53″~24°36′52″,属于戴云山东伸支脉沿海丘陵地带,造林地海拔104~125 m,坡向北,坡度14~20°。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根据长泰县多年来的气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21 ℃,年日照时数2034.4 h。年均降雨量1466.2 mm,年均蒸发量1388.7 mm,全年无霜期达333 d,年均相对湿度80%。土壤为花岗岩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土层深厚,理化性质较好,立地质量等级Ⅰ级,林下植被多以芒萁(Dicranopterisdichotoma(Thunb.)Bernh)、芭芒群落为主,部分杂灌等。2002年4月,营造巨尾桉,面积2.67 hm2,初植密度1650株/hm2,按常规营林技术措施管理成林。2009年11月、2010年10月,经两次择伐(第一次生产木材50.6 m3/hm2,第二次生产木材67.5 m3/hm2),伐后密度480株/hm2,平均胸径17.1 cm,平均树高16.7m、蓄积81 m3/hm2,郁闭度0.6。2012年3月在巨尾桉林下套种米老排1350株/hm2,现已形成巨尾桉与米老排混交异龄复层林(星状混交,比例为3∶7)。

3 调查方法

2014年6月,在同一坡向的套种混交与没有套种混交交界处,选择上、中、下坡位,紧挨设立3对6个20 m×20 m的样地,形成3次重复,进行测树因子跟踪调查,对样地中的林木每木检尺,根据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胸径和树高。立木材积:桉树采用漳州市桉树二元立木材积表得出,米老排采用福建省阔叶树二元立木材积表得出。单位面积蓄积以各样地相应的树高、胸径平均数用立木材积表得出单株材积再乘以各样地相应每公顷保存株数而得。数据处理应用spss22.0分析软件。

4 结果与分析

4.1 巨尾桉林下套种米老排林分与巨尾桉纯林生长状况比较

2014年6月对在巨尾桉林分中套种米老排,形成巨尾桉混交林的林分与巨尾桉纯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2014年巨尾桉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生长情况比较

续表1

树种样地号密度/(株/hm2)树高/m胸径/cm单株材积/(m3/株)单位面积蓄积/(m3/hm2)成数巨尾桉与米老排混交1巨尾桉49521.522.10.3583177.36米老排12758.06.10.013517.21194.570.352巨尾桉48021.121.50.3340160.32米老排12607.55.80.011414.36174.680.353巨尾桉48021.623.30.3662175.78米老排12908.55.60.012115.61191.390.3综合巨尾桉48021.422.00.3534169.63米老排12758.05.80.012315.68185.31

将表1调查数据采用spss22.0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1可知,套种混交林分巨尾桉平均胸径22.0 cm比纯林增加了1.8 cm,胸径生长量增加了8.9%;单株材积混交林分巨尾桉比纯林增加了0.0694 m3,增幅24.4%。同时由表2方差分析可知:只有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米老排成活率高、混交林分生长良好,桉树择伐后林下适合套种米老排。

2016年6月对2014年6月设置的3对6个20 m×20 m样方的林分生长因子进行第二次调查计算,结果见表3。

将表3数据采用spss22.0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1、表3可知,2年间(2014~2016年),2016年巨尾桉混交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270.64 m3比2014年增加了85.33 m3,增幅46.0%;2016年巨尾桉混交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270.64 m3比纯林增加了50.92 m3,增幅23.2%;同时由表4的方差分析可知,在密度、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桉树择伐后林下套种混交米老排对桉树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增幅较大,株数保存率较高,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混交林分巨尾桉明显优于巨尾桉纯林。

表2 巨尾桉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生长情况方差分析结果

表3 2016年巨尾桉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生长情况比较

将表1与表3中的米老排两年间生长情况采用spss22.0方差分析对比,结果见表5。

由表1、表3可知,2016年米老排单位面积蓄积量46.62 m3比2014年增加了30.94 m3,增幅197.3%。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米老排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混交林中的米老排生长良好。综上所述表明混交林中桉树和米老排随着时间变化,在树高、胸径、单株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具备一定幅度的增长,并且在相同时间段内(2年),桉树和米老排的后两年的生长量较前两年为佳,表明桉树林下套种有利于提高林分总蓄积量。

表4 巨尾桉混交林和巨尾桉纯林生长情况方差分析结果

表5 2014年与2016年米老排生长情况方差分析结果

5 结论

(1)桉树二次择伐后林下套种米老排培育混交林,形成桉树在上的复层林冠,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与桉树纯林相比,生长效果较为显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林分总生长量增幅较大,有利于培育桉树大径材。

(2)混交林中的米老排生长良好,蓄积量也大,桉树和米老排的后两年的生长量较前两年为佳,这表明此种混交方式对两者的生长均产生了较好的促进作用,桉树林下套种有利于提高林分总蓄积量。

(3)桉树林下套种米老排后土壤物理性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混交林内米老排枯枝落叶量多,能较好的覆盖地表,造就林地湿润,有更多水分供林木常年生长。混交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比纯林明显增强,同时混交林内米老排是常绿阔叶树,凋落物量大,分解后营养物质回归土壤,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该模式在长泰亭下国有林场人工林培育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对于闽南地区山地桉树林下套种树种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张卫强,张卫华,潘 文,等.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J].水土保持研究,2014(6):122~128.

[2]巫雄汉.浅析米老排、藜蒴生物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修复[J].农技服务,2016(5):128,132.

[3]王小燕,薛 杨,宿少锋,等.文昌沿海地区林下套种米老排的适应性分析[J].热带林业,2016(1):4~5,11.

[4]傅家齐.马尾松疏林地套种木荷对林分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12(1):123~125.

[5]陈 养.杉木林下套种阔叶树试验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2):66~69.

2016-07-29 作者简介:曾素娇(1977—),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经营管理工作。

S759 S792.39

A

1674-9944(2016)19-0108-03

猜你喜欢

材积纯林林分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心中无戒堕深渊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木材材积计算方法探讨
树种结构调整方案设计初探
不同经营模式苦竹林竹鞭生长差异性分析
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内杨树树高、材积与胸径数量化关系的探讨
浅谈木材材积的几种测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