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成因

2017-03-31徐梦佳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阿瑟威利

摘 要:阿瑟·米勒是 20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巨匠之一。他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主要描述了盲目乐观的小人物威利·洛曼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奋斗,不料却梦想幻灭,因为内心的冲突而痛苦地生活着,最后选择自杀结束悲剧一生的故事。这个戏剧告诫人们仅仅去追求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得到精神的满足和自由;否则梦成虚无,必然导致毁灭。本文主要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为出发点,分析造成威利的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展现梦想与现实之前的尖锐冲突。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威利·洛曼;悲剧;阿瑟·米勒

作者简介:徐梦佳(1992.1-),女,河南省信阳市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1

主人公威利从事推销员这一行业有三十余年了。威利一直都怀揣着人人都能成功的梦想而奋斗,他坚信凭借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走向成功。但他因为年老体衰却被老板無情地辞退,还被两个儿子嘲笑是蹩脚的跑街。一生拼搏忙碌的威利最后却一无所获。面对现实中的失败,威利选择自杀,幻想着死亡可以带来一大笔财富,可以让他获得尊严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可怜的他却浑然不知行将到来的自身毁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成为了悲剧的主角,向我们真真切切地展示了美国梦的破灭。然后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己盲目乐观过于单纯的处世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和美国梦盛行的冷漠拜金的社会三种原因交织一起,共同导致了威利的悲剧。

一、个人因素

首先,威利一生都在盲目地把追求物质财富,错误地信奉讨他人的喜欢是成功的唯一秘诀。他认为一个人若具有个人魅力和好人缘就能获得物质财富。在他心中,自己的儿子比夫和哈比将会比朋友查理的儿子成功,原因在于他认为他自己有点人缘、受人欢迎,而朋友查理丝毫没有人缘。他笃信好人缘可以让老师在学业上对比夫网开一面,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可以畅通无阻。他为自己儿子的好人缘而自豪,却嘲笑邻居儿子是个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他把讨人喜欢当做人生的信条,同样教育儿子们,只要被大家所喜欢,就不会倒霉。威利天真的将自己实现梦想的关键建立在他人极其不可靠的喜欢上,这种梦想和现实的冲突注定了他的失败和悲剧。

其次,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理想的梦境之中,却对自己所处的冷漠无情的资本主义世界浑然不知。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的成功需要牺牲,甚至会伴随着欺骗,而是其始终坚信自己要想成功就离不开努力与奋斗。威利一直迷失在现实和幻觉之间。他总是沉浸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之中,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坚信自己的“美国梦”也一定能实现。可以说,他在想象中构造的美好的过去是为了能够在虚幻中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威利的悲剧,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人,不得不通过幻想来虚构自身价值的悲剧。

二、家庭因素

威利最终选择死亡和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成员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威利和比夫之间的父子冲突和难以缝合的裂缝和威利的悲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威利在外的身份是一名推销员,在家又是一名父亲和丈夫。他同其他父亲一样,疼爱孩子并对他们寄予了无尽的期盼。对威利来说,孩子不仅是他生命的延续,更是他梦想的延续。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崇拜他、敬仰他,幻想着儿子在工作中有大的作为。起初大儿子比夫对威利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是把他当作榜样的。但是当他意外撞见自己父亲出轨一幕时,他心中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顿时坍塌,不复存在了。从此,比夫开始自暴自弃,萎靡不振。父子之间出现了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作为推销员的威利,再也无法向比夫推销自己那不切实际的“美国梦”了。

威利的妻子也是致使威利悲剧命运的催化剂。面对威利,她总是一味地顺从和随声附和,她没有判断力,无法明辨是非。当父子之间发生矛盾时,她总是责备儿子;当威利怀疑自己没有人缘时,她马上盲目地鼓励;在威利有自杀倾向时,她并没有劝说组织。琳达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盲目爱护和崇拜威利,使得威利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现实,越来越盲目自大的威利最终选择了死亡,走向了极端。

三、社会因素

威利生活在“美国梦”盛行的20世纪的美国,他忠实地追随美国梦同时也深受其迫害。他深信人人都能成功这一虚幻的梦想,但是辛劳一生,他的梦想被现实一点点地撞击地面目全非。在那个人时代,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物质经济的大繁荣,人口多得失去了控制,竞争激烈得让人疯狂,人和人之间淳朴的亲密关系变成了纯粹的利益关系。这时候衡量成功的唯一准则就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有了财富便实现了人生价值。在那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里,交情和功劳已经不再重要,这是像威利这种把成功建立好人缘和讨人喜欢基础之上,他无法接受人老了就像“吃掉的桔子后扔下的皮”这样的现实,于是精神走向崩溃的边缘。最后他竟然相信死后能得到的一大笔财富,以此获得财富证明自己的价值,多么可怜又是多么可笑。在这样一个利益驱使、残酷无情的社会里,不论威利如何努力去追寻梦想都是徒劳无功的。

四、结论

威利怀揣着不切实际的梦想,在残酷的世界中,一点点梦碎,一步步走向毁灭。威利的悲剧命运是因为她盲从于个人价值观,分不清幻想和现实;是因为自己家庭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还是因为拜金主义盛行、人情淡薄的社会现实。威利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美国人的缩影,它代表了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追求虚幻的美国梦而深受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戕害。

参考文献:

[1]张耘.现代西方戏剧名家名著选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推销员之死阿瑟威利
WILLY THE DREAMER梦想家威利
威 威利 温基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梦想家威利
没有秘密的树洞
威力和他的自行车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预设在戏剧文本《推销员之死》中的语用功能
电影《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悲剧特色
《推销员之死》中的非语言交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