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沿线城市产业结构趋同性分析

2016-12-27张雯纪俊何剑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

张雯+纪俊+何剑

内容摘要: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沿线的西北五省区城市群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现实条件,沿线的各省、自治区的重点城市的产业组织结构协调分工是否有效和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丝路经济带甚至是丝路沿线和辐射地带的经济发展形势。本文通过分析丝路经济带重点城市及城市群按产业类别标准划分的区位商,并以灰色关联为理论依据计算各主要城市间的关联度,分析丝路经济带西北区城市产业组织布局趋同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得出各城市产业组织布局趋同性总体上有随着地域西扩呈下降的趋势特征,各省份核心城市间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高低不一、竞争和互补并存的结论,进而从如何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明确各省内核心城市比较优势产业、强化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辐射效应等角度,为协调经济带在西北区的产业发展,提高西北区产业竞争力和凝聚力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灰色关联系数 产业结构 趋同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联系着亚太经济圈,西边联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的实现会释放我国和中亚地区乃至南亚、西亚之间深度合作的巨大发展潜能,这会进一步扩展中国面向欧亚大陆的战略空间,相对偏远的西部地区在升级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一批潜在城市群将加速升级,成为西部大发展的良好契机。

丝路沿线的西北五省区城市群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现实条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势必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丝路沿线的各省、自治区的重点城市的产业组织结构协调分工是否有效和合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丝路经济带甚至是丝路沿线和辐射地带的经济发展形势。本文在理论概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丝路经济带重点城市及城市群按产业类别标准划分的区位商,并以灰色关联为理论依据计算各主要城市间的关联度,进而分析经济带产业结构趋同性动态演变特征,为协调经济带在西北区沿线的产业发展,提高西北区产业竞争力和凝聚力提供依据。

区域产业分工理论

目前,关于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分工的研究角度较为多元化,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针对区域产业组织布局趋同性的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其中区域产业分工理论以产业分工理论(亚当·斯密)、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比较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以及要素替代和技术差距理论等最具典型和代表性。亚当·斯密的产业分工理论是引领产业分工理论研究的鼻祖。他认为分工的主因是由区域分布的差异性促成。一些学者从产业基尼系数或者产业集中度等不同角度研究产业结构的趋同性,相应地也可从其反面体现出产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KIM通过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后制造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的典型特征,得出美国制造业在经济复苏初级阶段的发展要相对集中表现出集聚特征,但在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发展阶段,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出现急速逆转的趋势,产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特征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Alwyn通过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在1993年中国不同省间的产业组织分布表现出趋同化特征,区域间商品的价格差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的缩小。此外,目前关于区域产业趋同性的研究在定量分析中多通过相似系数来进行定量测度。

综合以上国内外理论和文献所述,随着研究学者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定量分析能力的提升,国内外学者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愈发成熟和完善。在区域产业布局和分工的研究范畴内,从开始只对产业组织部门的数量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进而到对不同产业组织部门的区位商的期望和方差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提取其特征,再进一步到结合和利用生态位理论,运用量化分析模型来计算产业组织部门的区位锁定效应、计算区位商灰色关联度等,最后到计算产业组织部门的变异系数以及将空间洛伦茨曲线和空间基尼系数相结合的定量统计分析法,方法不断延伸和角度更加深化多维,但研究对象的选择多定位在内地或沿海的发达区域或者是从全国角度,研究更多的是倾向于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集中度、差异性和区域产业布局以及分工的差异度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或综合分析,而直接针对区域产业布局的趋同性的分析则相对较少。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本文所用的分行业的就业人数统计主要源于研究所确定的时间节点的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通过各城市当年度的统计公告进行补充。根据行业分类标准,研究将第一产业限定为农林牧渔业,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主要包含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第三产业包含零售和批发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力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下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由此本文以丝绸之路沿线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五省区为研究范围。综合考虑分析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以及分析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本文确定以五省区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区位商。区位商指某一地区某产业的劳动力占地区总劳动力的比重与全国范围内相应产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比重的比。当计算所得超过1,则可以初步认为该行业门类是该地区的专业化行业门类;计算所得值愈大,可以认定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就属于越高的层次水平;如果计算所得值低于或等于1,则可以初步认定该产业门类是隶属于自给性的行业门类。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式中,LQij代表第i个城市的第j行业的区位商计算公式,aij代表第i个城市的第j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或劳动力;ai 代表本文所定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确定的研究对象城市群第j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或劳动力;A则代表本文所定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有城市的所有行业的就业人数,即研究范围内的所有城市的劳动力。

2.灰色关联理论。灰色关联理论主要以各影响指标的时间序列所表现出的线性趋近程度来分析和预计研究对象序列的发展趋势。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研究对象主要表现出样本量较小、表现信息不完善、数据数量缺乏的特征,是一种反映不确定性的经济系统内部影响因素相互间关联程度的数量统计模型而并非数理统计模型。

任何经济对象的发展都体现为时间变化的函数规律,其函数曲线的形状变化差异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对象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时间差异。本文将借鉴和应用该理论,将经济对象所变化表现出的时间函数规律转变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北地区各主要城市的不同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函数,进而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北地区各城市间的产业组织分布趋同性。

本文采用学者崔杰(2008)提出的新灰色相似关联度分析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原理,通过数理分析计算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北地区城市群中任意的两个城市间的灰色关联度,衡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组织分布的趋同性。灰色相似关联度模型构建过程如下:

设参考序列为X0=(X0(1),X0(2),…, X0(n)),比较序列为Xi=(Xi(1),Xi(2),…, Xi(n)),(Xi(k)>0),σ0i=(σ0i(1), σ0i(2),…, σ0i(n)),(i=1,2…m,k=1,2…n)

其中,0代表研究所确定的两城市组中间作为参考的参照序列,I则代表着作为比较的分析序列,K代表某产业组织部门。

X0=(X0(1),X0(2),…, X0(n))代表作为参考序列的城市n类产业的区位商,Xi=(Xi(1),Xi(2),…, Xi(n))代表作为比较序列的城市n类产业的区位商。

其中,σ0i(k)是衡量关联序列的系数,即研究确定的两个城市某产业部门区位商的关联系数;σ0i是点关联序系数的均值,即代表研究确定的两个城市所有产业组织部门的区位商点关联序系数的平均水平;γ*(X0(k),Xi(k))为序列的关联系数,即研究所确定的一对城市组的某产业部门的区位商关联系数。γi*为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0<γi*≤1)。γi*的大小可以量化研究确定的两个城市间产业组织部门相似程度,γi*越大说明趋同性越强反之差异性越大;γi*等于1,说明研究确定的两个城市间产业组织部门分布趋同性达到最大。

丝路经济带城市产业结构趋同性分析

(一)城市间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测算

本文依托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前期计算的丝路经济带中各城市所有产业区位商的结果,通过灰色关联计算公式测算了主要年份2007、2010、2013年丝路经济带城市间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矩阵,鉴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仅列出了2013年度各城市的灰色相似关联度矩阵,具体如表1所示。

(二)各省区不同城市间的产业结构趋同性分析

由于部分年份存在个别城市的某个行业从业人员数据缺失,为了尽可能保证行业完备性和不同城市不同时间节点的可对比性,本文在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关联系数时,对2007年剔除了嘉峪关市、中卫市和克拉玛依市,2010年剔除了庆阳市、吴忠市和中卫市,2013年剔除了庆阳市和克拉玛依市,剔除后共计保留24个城市。

1.各城市产业结构平均趋同性随着地域西扩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不同年份的各城市相似关联度,计算每个城市与其余城市间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平均值,进而分析各城市产业结构平均趋同性演变特征。对比其他同类研究结论,从整体上看,西北五个省份的不同城市产业平均灰色相似关联度处于中等水平,且不同年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对五个省份的24个城市相似关联度平均值进行排序可知(见表2),陕西省除西安市外的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相似度较强,产业结构趋同性显著;宁夏自治区城市的产业相似度较低,各城市间产业互补性较强;甘肃省各城市的产业相似度较为分散,总体上看甘南产业结构相似度相对较高,甘北产业结构相似度相对较低;新疆和青海的产业结构相似度水平较低,其中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最低。

2.各省份内核心城市对本地区产业的带动潜能差异较大。通过表1计算丝路经济带各省份的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并据此来分析各省份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产业组织结构的趋同性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而言西宁和兰州与其他城市的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较高、趋同性最强;银川和乌鲁木齐次之,西安市与其他城市的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最低、差异性最强,和其他城市的产业组织布局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

3.各省份核心城市间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高低不一,竞争和互补并存。西安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的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均偏低,其中以银川尤甚,西安与其他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兰州市与西宁市的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最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五个核心城市中,乌鲁木齐与其他四个核心城市的产业灰色相似关联度最高,说明乌鲁木齐市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特征,与其他省份的核心城市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不具有比较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受到周边城市的压制大于机会,产业结构有待差异化和特征化。

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涉及到众多领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西北沿线各省区、各城市群来讲,更为重要的工作是打基础、做储备,立足自身的优势资源,不失时机地实施开放战略,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蓄势和强化:

(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体现出我国和中亚国家和地区甚至是西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相互间深度合作的无限潜力,各省间应立足辖区实际,放眼丝路沿线,培育和提高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新疆作为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差别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并得以有效落实,建设和完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充分连接东西部能源运输通道,引导、支持并鼓励有条件和能力的国有、非国有企业参与境外天然气、原油以及非常规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想方设法使在新疆当地加工的油气资源的数量、深度得到质的提升;陕西作为重要的战略型资源的接续地,可以探索与中亚地区在众多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宁夏作为农业发达省区,尤其是灌溉农业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遥遥领先,此外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也是我国清真产业通向中亚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枢纽和集散地,可在农业领域和清真产业中有相应的项目落地;甘肃可进一步加强与中西亚国家在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医疗、商贸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二)明确核心城市比较优势产业,强化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发展辐射效应

通过对各省区内的地级以上城市间灰色产业关联度对比可知,丝路沿线的西北五省区内部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普遍,且随着时间变化产业结构趋同性有所增强,省内产业分工不明确导致全省对外的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应细化各省内部不同地区产业分工,提高省内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安和周边城市的产业趋同性较低,互补作用较强,其他省份的核心城市特别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产业结构与周边城市的产业未形成良好的辐射效应,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应进一步明确各省内核心城市比较优势产业,避免内部竞争,强化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群的产业发展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1.梁德思.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剖析及三大产业调整方向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2.芮雪.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J].中国港口,2014(6)

3.崔杰.一种新的灰色相似关联度及其应用[J].理论新探,2008(7)

4.吴希.“逆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5(10)

5.李安巧.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物流体系运行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0)

6.陈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哈大巨型城市走廊产业结构趋同性[J].城市发展研究,2014(7)

7.李雪.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重点与实施路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汪巍先生访谈录[J].经济师,2015(5)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产业结构
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
中国两种引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