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及对产出增长的影响
2016-12-27郭威
郭威
内容摘要:本文在梳理现有资源型地区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出增长影响的估计模型,通过选取江苏省2005-2013年10个资源型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7个行业生态化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行业基本不变。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显示,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业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生态化水平不变的行业其正向影响程度要强于生态化水平上升的行业。本文结论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不会对产业产出增长有负影响,相反具有正向效应。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 生态化 产出增长 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工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实现了快速增长,然而在规模扩大、企业数量增多的背景下,“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经济学家将工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归纳为:由能源到产品,由产品到废弃物。这种模式的特征是能源的大量投入,并导致环境污染破坏、自然资源耗竭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就使得传统产业特别是资源型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而产业生态化发展是使产业从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生态型增长的重要途径。这对于资源消耗型产业更为重要。
资源产业生态化的转型分析
对于产业生态化,最早由美国学者Ayres(1972)提出,Frosch & Gaiilopoulos(1989)进一步明确了概念,但其在范畴上是宏观的产业系统,而不是具体的国民经济产业。近几年,无论是在政府政策上还是在学者学术研究中,产业生态化在国内快速发展,目前对于国内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对资源型产业的生态化路径进行分析,如李慧明等(2009)综合运用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理论,融入物质经济代谢分析拓展方法,指出产业生态化实施路径要考虑产业生态化目标定位、产业生态化运行、产业生态化路径这些问题。廖文华(2012)分析认为产业生态园模式以及产业的循环集群模式更加适合贵州的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向。赵武等(2013)指出要从构建共生的组织形式、重组生态产业结构、完善法规制度这几个方面来实现区域产业生态化的途径。二是对产业生态化的程度进行测算,如王磊等(2015)基于新疆7类资源型产业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及其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胡志强和朱斌(2013)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福建省2003-2011年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康明晶(2013)运用因子分析法及湖南省 2002-2011年及周边相邻5个省份2009-2011年数据,得出了湖南省产业生态化水平,发现湖南省产业生态化整体呈上升趋势,与周边省份比较处于中等水平。三是对产业生态化与城市化或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如陈晓毅(2011)分析了广西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关系,指出二者协调度逐年递增。马健和周忠学(2012)分析了西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关系,得出二者协调程度持续提升。吴俊强等(2014)基于改进熵值法分析了云南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性,得到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经历“中度失调-失调-勉强协调-中等协调”的渐进型发展模式。
然而,目前还未有学者关注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后对产业产出增长的影响。产业生态化在长期内通过集约型、科技型转变,能改善产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但短期内可能会因为与生产链不协调导致产能降低或效率下降,这类似于近两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阵痛期,部分地方领导和企业经营者也担心产业生态化会导致企业产出退减。为此,本文以江苏省资源型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合适的指标,测度产业生态化水平,然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业自身产出增长率的影响,以此判断产业生态化与产业经济的关系,并分不同行业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既扩大了产业生态化的研究领域,也为产业生态化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和估计方法
在研究经济增长模型中,一般会优先考虑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考虑的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本文同样选用该函数作为研究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业产出增长率影响的模型,考虑模型如下:
Y=AK α Lβ (1)
对于式(1),在估计时一般取对数模型,即:
lnY=lnA+α×lnK+β×lnL (2)
其中,A是技术进步,K是资本存量,L是劳动力,α和β分别是资本弹性和劳动力弹性系数。为观察产业生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加入生态化水平指标,得到:
lnYit =lnA+α×lnKit +β lnLit+γ×lnECOit (3)
对于式(3)的估计,本文采用行业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这样不但包含了时间序列维度,而且包含了产业截面维度。在使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时,使用F test来判断选择是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选择是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对于F test和Hausman Test,都可以通过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概率水平进行判断,当概率水平Prob<0.05时,拒绝原假设,反之,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产出。选取江苏省各个资源型产业增加值作为方程因变量的衡量指标。
劳动力。用产业的全部就业人员总数作为劳动力投入要素。
资本存量。主要考虑历年固定资产投资带动的资本形成。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将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转变为资本存量,公式如下:
Kt =It +(1-δ )·Kt-1 (4)
其中I为固定资产投资额,δ为折旧率,本文全部取为5%,第一年的资本存量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价数值。
产业生态化水平。对于产业生态化,目前学者一般选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即选取多个合适的指标,然后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得到产业综合生态化水平值。综合评价法有很多,本文采用熵值法,相对于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熵值法根据指标观测值提供的消息确定权重,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度。熵值法综合评价的实现步骤如下:
设有m(i=1,…,m)个待评方案,n(j=1,…,n)项评价指标,形成原始指标数据矩阵X=(xij)m×n,对于某项指标xj,指标值Xij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对于指标中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
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方案占该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其中一般取,则0≤e≤1 。
对于第j项指标,指标值Xij的差异越大,对方案评价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为此有信息冗余度dj=1-ej。
计算指标权重:,j=1,2…n,以及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i=1,2,…m)
Si为第i个产业的熵值系数,即产业生态化水平值。对于本文各个变量的数据范围选取2005-2013年,产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部分产业生态化水平计算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实证分析及结果
(一)产业对象选择
对于资源型产业的选择,较多的文献通过主观确定,如王磊等(2015)在分析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时,直接选择新疆煤炭开采洗选业等7个行业为资源型产业,但这并不准确,一方面由于部分行业可能因为技术水平的提升,行业能耗和污染排放量会有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地区之间的资源型产业也可能不同,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型产业不一定是某个地区的资源型产业。为此,本文采用马道明和黄贤金(2007)对于江苏省高资源消耗型产业甄别的结果,选取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10个行业作为资源型产业进行分析。
(二)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计算
本文在测算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中,主要从环境效率和资源效率两个方面选择指标综合反映产业生态化,其中环境效率选择了单位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单位产值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资源效率主要选择了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量。通过查询历年统计年鉴得到了原始数据,然后通过前面提出的熵值法计算了10个行业2005-2013年各个资源型产业的生态化水平。通过各个产业的总产值权重计算了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的生态化水平趋势,见图1所示。
从图1看出,在2009年以前各个产业的生态化水平持续升高,2009年后,采矿业与制造业及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趋势有所分化。具体细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7个行业的生态化水平在2005-2013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这3个行业的生态化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
2005年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水平值为0.087,2013年生态化水平值为0.124,平均每年增长4.5%。江苏省产业之所以取得生态化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产业生态化发展,并且严厉打击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使得企业减少了“三废”直接排放。另一方面则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近几年来,企业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技术型企业参与减排和降耗工作,如一些专门为能耗型企业降低排放或能源使用量的科技型能源动力企业在近几年快速发展,这些企业通过提供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减少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或单位产值废物排放,使得整体产业的生态化水平提高。
(三)产业生态化对产出增长影响的面板估计
表1列出了江苏省10个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业产出影响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从表1中的F检验统计量和Hausman检验统计量可以看出,模型拒绝了混合回归和随机效应的原假设,最终选择固定效应。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统计结果看到,四个自变量系数均大于0,并且在10%显著性概率水平下均统计显著。具体看,劳动力投入变量系数为0.241,资本投入变量系数为0.330,产业生态化变量系数为0.215,这些数据的经济意义是资源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资本存量和生态化发展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分别平均带动产业产出增长0.241、0.330和0.215个百分点,此外代表技术进步率的常数项系数为4.651>0。这表明在最近十年期间,尽管劳动力和资本投资对江苏省资源型产业产出具有绝对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生态化过程并没有对产出产生负向影响,相反,同样存在正向影响。此外,技术进步也对资源型产业具有正效应。
表2对2005-2013年生态化水平上升的7个行业和变化不大的3个行业样本分别进行了估计,从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看到无论是生态化水平上升的行业还是基本不变的行业,模型最终选择了固定效应。对于列(1),可以看到四个变量(包括常数项)均在10%显著性概率水平下大于0,资本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生态化,劳动力要素贡献最小,其中生态化变量系数为0.141。对于列(2),同样四个变量均统计显著,资本对产出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劳动力,生态化贡献最小。但比较得到,对于生态化水平不变的行业,其生态化变量系数(0.161)要高于生态化水平上升的行业变量系数(0.141),这说明对于生态化水平变化不大的行业,改善生态化更能提高产业产出。对于其余变量系数,基本跟全体产业样本下一致,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四)对结果的解释
资源型产业耗能大、环境污染严重,不仅与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的思路相违背,也不利于企业的集约化、科技型发展。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担心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和单位产值能耗可能会带来企业产出减少,然而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不仅不会对产业产出增长有负影响,相反具有正向作用。笔者认为这种正效应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对于资源型产业,能耗是企业占比较大的生产成本,企业降低产值能源消耗,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毛利率,这样会加大产品竞争性,促进企业订单和销售收入增长。第二,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法规引导下,资源型产业的企业会加快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会转变为生产性动力,使企业发展从粗糙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高效型增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波特假说指出环境规制可能增加企业成本,但同时会引发企业创新,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从长期来看,生态化的过程会弥补原先能耗、“三废”排放与产出增长的正相关性,以倒逼的形式提高产业发展与生态化过程的耦合性,使生态化过程对产出增长不产生负效应,相反逐渐成为企业产品竞争和产出增长的持续动力。
结论及建议
资源型产业改变“三高一低”现象迫在眉睫,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动力,然而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担心企业的生态化会导致产出萎缩。本文通过选取江苏省2005-2013年10个资源型行业的数据,发现其中7个行业在近十年期间生态化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行业生态化水平基本不变。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对产业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生态化水平上升的行业和生态化水平基本不变的行业该影响的方向和显著性不变,但后者影响程度要高于前者。这个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不仅不会对产业产出增长有负影响,相反具有正向作用。
通过实证结果,本文提出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建议:
第一,从企业角度看,要继续推进以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生态化过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而其中的关键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单位产值能耗较高的生产环节和“三废”排放较高的生产链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和减排的效果。要建立废物处理并资源化的绿色生产技术,建立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生产线,改进部分能耗大或污染大的工艺,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
第二,从政府角度看,要建立产业生态化的引导政策和激励约束机制。产业要实现生态化,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一方面,政府要对产业生态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大对产业生态化的资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研究制定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对显著促进产业生态化过程的企业进行奖励支持,而对污染排放大、破坏环境、耗能大的企业采取惩罚约束措施,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
第三,实现全社会的产业生态化管理模式。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表明过去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不可持续,为此就需要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含义是将被动型生态化转为主动型生态化。如树立能源不可再生、“三废”排放有害身体健康、黑色产业破坏自然环境等意识,此外,要规范未来的产业建设,包括园区建设、企业建设、生产链建设,形成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出厂整个过程中的无污染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Frosch,R. A.,Gallopoulos,N. E.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 Scientific American,1989,261(3)
2.李慧明,左晓利,王磊.产业生态化及其实施路径选择.南开学报,2009(3)
3.廖文华.贵州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贵州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
4.赵武等.区域产业生态化:理论演进、评价方法及实现路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
5.王磊,陈军,王太祥.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及其演进.中国科技论坛,2015(5)
6.胡志强,朱斌.福建省产业生态化发展评价.宜春学院学报,2013(11)
7.康明晶.湖南省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3
8.陈晓毅.基于熵值法的广西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6)
9.马健,周忠学.西安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江西农业学报,2012(24)
10.吴俊强等.云南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