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

2016-12-27袁芬花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效果高中语文

袁芬花

摘要:探究性阅读教学指的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知识建构、思维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性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想象力、思辨力和创新能力,是促进其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以上情况出发,分析了现如今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了解另一个世界并获得独特心理感受的过程,它融合了语言、文化及心理变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前提和基础。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维习惯已经开始养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影响高中生综合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为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分析问题,找到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施的盲目性

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目前还处于探究阶段,需要高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一些教师本身对探究性教学的理念及原则理解不足,无法合理的进行解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这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例如,科技类文章与其他文章相比,阅读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扮演好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显然,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2.注重形式教学

为了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要求,很多教师开始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但是,一部分教师只是“换汤不换药”,过于注重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积极地创新,这种“表面热闹”的现象很难真正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最后的探究结果当作是评判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忽略了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这种方法并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也并没有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收效甚微。总的来说,注重形式教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理解不足,且存在思想上的误区。

3.忽略个体差异

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不一,教师需要从个体差异出发,选择更加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个人能力,实现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忽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评价上,也通常按照一个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审核,这种单一化的教学理念很容易拉大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激化内部矛盾,不利于学生内部的团结。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会丧失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无法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这是非常常见的。

二、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改进方法分析

1.创建探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建出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将学生纳入到这个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自觉地进行思考。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适当延长自主探究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风景,然后根据景色变化分析所使用的艺术手法,从而推论出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2.推动深层探究,注重阅读感受

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并能够对事物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他们还没有接触社会,思想活动比较单纯,很难深层次的理解某篇文章蕴含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为此,教师应该创建一定的教学氛围,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引入到教学内容中,通过深层次的剖析,使学生理解这种复杂的感情。例如,在学习《我与地坛》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只停留在了地坛公园景色与风景描写这一层面上,并没有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深层感悟,也没有将课本内容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介绍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通过景色描写,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掌握以景写情的写作手法,并获得对生命的深层感悟。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传输,很难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探究性阅读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化,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材料,达到锻炼思维、发展阅读能力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例如,在学习《雨霖铃》这一课时,教师应该首先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柳永,然后从词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入手,感受文章的整体氛围,然后理解借景抒情的意图,掌握分析这种类型诗词的能力。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适当的进行提问和引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启发迁移思维,举一反三

迁移性思维指的是学生能够从一个问题的学习中,掌握同种类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它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灵活运用各类语文知识,避免出现茫然无措的情况。教师应该明确,语文学习过程并不是独立的,不同词句之间是相通的,存在着某种隐性联系,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词句与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分析烛之武游说时所使用的语言技巧,将其与同类型的课文相联系,从而理解古人的思维模式,在学习其他课文时能够举一反三,做出自己的理解。锻炼迁移性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能发展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5.适当补充课外材料,激发潜力

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重,有较高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课外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阅读世界名著,不限题目、不限题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合作学习中获取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探究性阅读就是一个比较灵活的过程,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实际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洪峰.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62-63.

[2]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5,(11):168-169.

[3]朱敬祥.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06):43-44.

[4]方玲玲.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20):30-31.

[5]袁素光.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5,(06):78-79.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学效果高中语文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